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您的姓名:
1.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应依据的现行国家标准是( )
A. GB 50010-2010(2015 版)
B. GB 50204-2015
C. GB 50300-2013
D. GB 51022-2015
2.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时,仪器使用前应进行( )
A. 外观检查
B. 零点校准
C. 量程调整
D. 电池更换
3.梁类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的抽样比例应不低于( )
A. 1% 且不少于 3 根
B. 2% 且不少于 5 根
C. 3% 且不少于 6 根
D. 5% 且不少于 10 根
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中,每个检测构件的检测点数量应不少于( )
A. 2 个
B. 3 个
C. 4 个
D. 5 个
5.板类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负偏差值为( )
A. -3mm
B. -5mm
C. -7mm
D. -10mm
6.当检测环境温度低于( )时,应采取保温措施后再进行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
A. 0℃
B. -5℃
C. -10℃
D. -15℃
7.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时,若钢筋间距过小(小于 100mm),应采用( )方法
A. 电磁感应法
B. 雷达法
C. 钻芯法
D. 超声法
8.当单个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离散性较大时,应( )
A. 重新抽样检测
B. 采用钻芯法复核
C. 调整仪器参数后重测
D. 取平均值作为结果
9.柱类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允许正偏差值为( )
A. +5mm
B. +8mm
C. +10mm
D. +12mm
10.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前,应收集的资料不包括( )
A. 构件设计图纸
B. 混凝土强度等级
C. 钢筋牌号
D. 施工人员信息
11.采用钻芯法复核钢筋保护层厚度时,钻芯孔径应( )钢筋直径
A. 小于
B. 等于
C. 略大于
D. 远大于
12.批量检测钢筋保护层厚度时,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值不应超过允许偏差的( )
A. 1.2 倍
B. 1.5 倍
C. 2.0 倍
D. 2.5 倍
13.楼板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检测区应优先选择( )
A. 板边区域
B. 板跨中区域
C. 梁柱节点区域
D. 任意区域
14.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仪器的校准周期不应超过( )
A. 3 个月
B. 6 个月
C. 12 个月
D. 24 个月
15.当检测结果显示钢筋保护层厚度小于设计值时,应( )
A. 直接判定不合格
B. 扩大检测范围
C. 立即返工处理
D. 忽略该检测点
16.梁上部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时,检测点应布置在( )
A. 梁侧中部
B. 梁顶中部
C. 梁端 1/3 跨度处
D. 梁跨中 1/3 跨度处
17.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报告中不应包含的内容是( )
A. 检测仪器型号
B. 检测人员资质
C. 构件使用年限
D. 检测数据记录表
18.采用电磁感应法检测时,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应( )
A. 忽略不计
B. 进行修正
C. 重新打磨表面
D. 更换检测方法
19.预制构件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应在( )进行
A. 构件出厂前
B. 构件安装后
C. 混凝土浇筑前
D. 混凝土养护 7 天后
20.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结果不合格且无法修复时,应( )
A. 降低构件使用等级
B. 委托设计单位进行承载力验算
C. 重新浇筑构件
D. 加强后期维护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