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背景下珠海市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研究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暨南大学的一名访问员,为了全面了解广东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 情况,更好地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特进行此次问卷调查。我们通过随机抽样选择您参与调查。本次调查为无记名调查,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和统计分析,严格保密您的个人信息,请您根据实际情况放心填写。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支持本次调查!
您的工作单位性质是
A. 区/县政府工作人员
B.镇/街工作人员
C.居委会工作人员
D.物业工作人员
E.其他
请问您所在单位有多少人员呢?
A.10个人及以下
B.11-20人
C.21-30人
D.30人以上
您所在单位是如何排班的呢?
固定班(常白班):
轮值班(两班倒、三班倒)
弹性班/巡逻班
24小时应急响应班
您参与银星社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时间
A. 1年以下
B. 1-3年
C. 3年以上
在动员居民参与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
A. 政策宣传与思想引导
B. 建立“门前三包”等责任制度
C. 发挥党员、乡贤等关键少数的带头作用
D. 将环境整治与惠民项目、积分奖励等挂钩
E. 效果有限,居民“旁观”心态普遍
F.补充说明
在工作中,与居民沟通协调的主要挑战是?
A. 居民对服务标准不理解,期望值过高
B. 个别居民不配合,甚至阻挠正常工作
C. 缺乏高效、官方的居民诉求反馈与协调平台
D. 基本顺畅,挑战不大
E.补充说明
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您认为银星社区人居环境治理中,哪类主体发挥的作用最为关键?
A. 镇政府(规划、统筹、资源投入)
B. 社区居委会(执行、动员、日常管理)
C. 市场力量(企业、外包服务商的专业化运营)
D. 居民/商户(参与、配合、监督)
E. 协同发力,缺一不可
在日常工作中,您与以下哪些单位或群体沟通协作最为频繁?
A. 上级政府主管部门
B. 社区/居委会
C. 其他平行部门/科室
D. 外包服务企业/国企/物业
E. 居民/商户
F. 几乎没有协作
G.其他(请注明)
您认为当前政府、社区、市场、居民等各方在环境治理中的协作关系如何?
A. 协同高效,权责清晰,形成了合力
B. 有一定协作,但沟通成本和内耗较大
C. 以政府/社区主导为主,其他方被动参与
D. 基本是“各干各的”,未能有效联动
在与居民沟通、争取配合以减少工作冲突方面,您主要依靠?
A. 主动上门解释,耐心沟通
B. 依靠居委会协助协调
C. 建立固定的问题反馈渠道(如热线、微信群)
D. 快速响应并处理居民诉求
E. 缺乏有效方法,冲突时有发生
F. 其他(请注明)
“百千万工程”以来,银星社区在以下哪些方面的改善最为显著?
A. 农房风貌与整体景观
B. 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
C. 生活污水处理
D. 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
E. 市容秩序(停车、占道经营等)
F. 公共空间绿化美化
G. 厕所环境
H. 居民环保意识与参与度
I.改善不明显
J.补充说明
您认为环境改善过程中,哪项工作推动有阻力?
A.垃圾治理
B.污水治理
C.农房改造
D.公共设施改造
E.绿化改造
F.其他(请注明)
在推进农房与风貌提升项目(包括农房改造、微改造利用、规范建设行为、打造风貌带等)的过程中,您认为当前阶段可能面临的最主要挑战是
A.资金筹措与多元主体利益平衡的挑战
B.统一规划标准与满足个性化需求矛盾的挑战
C.农村产权制度限制与政策协同不畅的挑战
D.村民参与度低,后期难维持
E.其他
您认为垃圾治理的主要难点在于哪方面呢?
A.收运体系效率低与成本高
B. 垃圾分类推行效果差
C. 处理设施(如垃圾站)选址与建设阻力大
D.长效管理机制与资金保障缺失
E.其他
您认为污水治理的难点在哪方面呢?
A.管道难铺,污水收集不上来
B.处理设施难建,处理效果不佳
C.建成后难以持续运营和维护
D. 排放要求严,环境压力大
E.其他
您认为公共设施改造的难点在于哪些方面?
A.规划协调难,众口难调
B.资金压力大,投入不足
C.长效维护难,管理缺位
D. 设计与环境融合难,特色缺失
E.其他
您认为绿化改造的难点在于哪些方面?
A.自然条件限制与植物存活难
B.绿化需求与村民利益的冲突
C.景观同质化与本土特色缺失
D.长效管护机制缺失
E.其他
在您负责或参与的领域,推动工作的主要难点在于?
A. 居民/商户不理解、不配合
B. 政策或标准执行难度大
C. 资金不足或拨付不及时
D. 多头管理,职责边界不清
E. 缺乏长效管理机制,易回潮反弹
F. 旅游旺季管理压力剧增
G. 技术或设备落后
H.补充说明
您所了解的人居环境整治居民反馈渠道有
A.网格群/业主群
B.网格员
C.居委会电话
D.协商会议/居民大会
E.物业
F.补充说明
您所了解的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来源
A.财政拨款
B.村集体经济
C.社会资本
D.居民自筹
E.补充说明
为巩固治理成果,银星社区建立了哪些长效机制?
A. 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
B. 推行并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等制度政策
C. 引入市场化专业服务并实施监督考核
D. 建立常态化的巡查、评比与曝光机制
E. 长效机制尚不健全,主要依靠突击整治
F.其他(请注明)
为应对旅游区域特点,采取了哪些特色化管理措施?
A. 实施网格化管理,责任到人
B. 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
C. 旺季增加人力、错时管理
D. 设置临时疏导点或规范经营区
E. 运用智慧化平台进行监管(如监控、APP)
F. 措施不足,管理压力大
G.补充说明
在治理中,智慧化、数字化技术(如监控平台、移动APP等)的应用情况如何?
A. 广泛应用,是管理的重要支撑
B. 有应用,但功能简单,与业务结合不深
C. 很少应用,管理主要依赖人力
D. 完全未应用
您认为银星社区的治理实践,最值得推广的“银星经验”是?
A. 镇级层面的强有力统筹与资源整合能力
B. 社区层面的精细化执行与群众工作能力
C. 成功引入并监管市场化服务,提升专业效率
D. 网格化与“门前三包”等长效管理机制的落地
E. 在发展中保持了滨海社区的风貌与特色
F. 尚未形成特别突出的成熟经验
G.补充说明
展望未来,您认为巩固和深化银星社区人居环境治理成果,最需要什么?
A. 稳定的资金保障与持续投入
B. 提升居民主体意识,推动共治共建共享
C. 上级出台更精准、稳定的配套政策
D. 优化管理机制,明确权责,减少内耗
E. 强化管理队伍建设与能力提升
对于未来政策的优化,您的建议侧重于?
A. 建立与治理成效挂钩的财政奖补机制
B. 完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政策环境
C. 优化考核机制,减少形式主义,注重居民满意度
D. 加强跨部门协同,为基层减负赋能
E. 出台支持乡村风貌管控与特色塑造的专项指南
F.补充说明
您对银坑半岛增加人居环境整治有什么建议呢?
A.公平公正招标,保证质量
B.解决好“钱”的问题
C.提前说好“风险”谁承担
D. 全程公开,让大家监督
E.其他
在参与银坑村环境治理的过程中,贵公司遇到的最大困难或挑战是什么?
A.政策环境不稳定与多头管理
B.项目资金结算周期长与不及时
C.村民诉求多元与协调难度大
D.没有可持续的盈利模式与盈利压力大
E.其他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