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习惯与价值观影响”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本次调查旨在探究大学生视角下网络语言对青少年(12-18岁)语言习惯与价值观的影响,分析网络语言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播特征、作用机制及潜在效应,为引导青少年规范使用语言、树立正确价值观提供参考。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严格保密个人信息,填写约需6-8分钟。请结合您的观察与认知如实作答,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2. 您的性别:
男
女
3. 您的专业类别:
文学类(汉语言、新闻传播等)
教育学类
社会学类
理工类
经管类
艺术类
其他
4. 您与青少年亲属/朋友的接触频率:
每天
每周1-2次
每月1-2次
偶尔接触
5. 您日常使用网络语言的频率
几乎不使用
偶尔使用(每周1-2次)
经常使用(每周3-5次)
频繁接触(几乎每天)
6. 您认为网络语言对青少年交流效率的影响是
显著提升,表达更鲜活高效
有一定提升,但影响最大
没有影响
降低了交流频率
7. 您认为青少年接触网络语言的主要渠道是(可多选):
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等)
社交平台(微信、QQ、小红书等)
网络游戏
同学/朋友间交流
影视剧/综艺节目
其他
8. 您认为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表达的积极作用有哪些?(可多选)
丰富表达形式,增强沟通趣味性
适配碎片化交流场景,提升沟通效率
促进同辈群体归属感
激发语言创造力
无明显积极作用
其他
9. 您观察到网络语言可能对青少年书面语习惯产生哪些负面影响?(可多选)
书面语表达不规范(如错别字、滥用缩写/谐音)
正式写作中词汇匮乏,依赖网络热词
语法结构混乱
忽视传统语言规范
无明显负面影响
其他
10. 您认为以下哪些网络语言现象最可能影响青少年的语言规范性?(请排序,1=最严重3=较严重)
谐音梗/错别字(如“yyds”“绝绝子”)
缩写词滥用(如“xswl”“nsdd”)
中英文混杂(如“yummy的饭”“太emo了”)
低俗/粗鄙用语
11. 您认为正面网络热词(如“逆行者”“担当”“正能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是?
显著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定程度上传递积极价值观
影响微弱
无影响
其他
12. 您观察到负面网络用语(如“内卷”“躺平”“拜金”“躺平即正义”)可能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哪些影响?(可多选)
加剧焦虑情绪,削弱奋斗动力
扭曲对成功/财富的认知(如认同“拜金”)
模糊道德边界,降低文明意识
形成消极逃避的生活态度
无明显影响
其他
13. 您认为青少年对网络语言的价值观倾向是否具有辨别能力?
完全具备(能清晰区分积极与消极)
部分具备(需引导)
较弱(易受负面用语影响)
完全不具备
不确定
14. 您认为网络语言对青少年的整体影响更倾向于?
利大于弊
弊大于利
利弊均衡(双刃剑)
不明确
15. 您认为最有效的引导主体是(可多选):
学校(课堂教学、主题活动)
家庭(家长言传身教)
媒体平台(规范内容传播)
政府部门(出台相关规范)
青少年自我约束
其他(请注明: )
16. 您认为应如何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和使用网络语言?(可多选)
学校开设语言规范课程,讲解网络语言的适用场景
家庭加强沟通,引导辨别价值观倾向
平台加强对低俗/消极用语的审核与过滤
媒体宣传积极网络语言案例
减少孩子网络使用与接触时间
其他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