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农村小学中年段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为深入了解农村小学中年段古诗词教学实际情况,助力探索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特设计此问卷。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恳请您结合教学实际如实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您是否深入研读《新课标》中关于中年段“阅读与鉴赏”(如“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的具体要求?
深入研读,能准确应用于教学
简单了解,大致知晓内容
未研读,仅听过相关表述
完全不了解
2. 您在古诗词教学中,是否会围绕“语言运用”素养设计实践活动(如仿写诗句、用诗词关键词描述生活场景)?
每次都会设计
经常设计
偶尔设计
从未设计
3. 教学时,您是否会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的审美价值(如韵律美、画面美、情感美)?
会重点引导,让学生主动分享审美体验。
会简单提及,以教师讲解为主
很少引导,仅关注字面意思
从不引导
4. 您在古诗词课堂上主要采用的教学方式是?
逐字逐句讲解意思+要求死记硬背
结合情境(图片、音乐等)+引导诵读感悟
组织互动活动(讨论、表演等)+自主探究
5. 您是否会主动挖掘古诗词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节日习俗、历史背景)并融入教学?
每次都会深入挖掘并讲解
重要诗词会简单提及
很少挖掘,仅讲诗词本身
从不挖掘
6. 您对统编教材中古诗词的编排意图(如通过插图、课后题培养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如何?
非常理解,能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基本理解,会部分利用教材资源
不太理解,仅按教材内容教学
完全不理解
7. 教学描绘农村生活的古诗词(如《乡村四月》《所见》)时,您是否会结合学生的农村生活经验辅助教学?
会主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景
学生提及则回应,不主动引导
很少联系,以抽象讲解为主
从不联系
8. 您在课堂上是否会给学生留出自主诵读、分享个人感悟(如“诗词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的时间?
留出充足时间,鼓励学生充分表达
留出少量时间,选择性让学生表达
很少留出时间,以教师主导为主
从不留出时间
9. 您是否会设计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如让学生画诗词画面、改编简单诗句)?
经常设计,注重学生审美表达
偶尔设计,作为课堂补充
很少设计,觉得没必要
从未设计
10. 您对所教古诗词的文化背景、诗人故事等拓展知识的储备情况如何?
储备充足,能灵活融入教学
有一定储备,重要内容会讲解
储备较少,仅能应对基础教学
几乎没有储备
11. 您在评价学生古诗词学习效果时,是否会关注核心素养表现(如语言运用能力、审美感悟程度)?
会全面关注,将素养表现纳入评价
会部分关注,以知识掌握(背诵、默写)为主
很少关注,仅看是否会背会写
从不关注
12. 您在课堂时间分配上,给“诵读体验、想象拓展”的时间占比约为多少?
50%以上
30%-50%
10%-30%
10%以下
13. 您是否会利用农村本土资源(如当地民俗、自然景观)辅助古诗词教学(如结合清明习俗讲《清明》)?
经常利用,打造本土化课堂
偶尔利用,视诗词内容而定
很少利用,不知道如何结合
从未利用
14. 您认为当前自己在“将核心素养融入古诗词教学”方面存在的最大困难是?
对新课标素养要求理解不深
缺乏相关教学方法与资源
自身文化与审美素养不足
教学时间紧张难以兼顾
15. 您是否有意愿参与“核心素养导向的古诗词教学”相关培训或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能力?
非常愿意,主动寻求学习机会
愿意,有机会会参与
不太愿意,觉得现有经验足够
不愿意,没时间或精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