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药针疗法在痹证中临床应用的专家问卷调研

填表说明:请您基于证据质量并综合临床应用利弊、成本及中远期的安全性、患者偏好和价值观,对临床问题的推荐建议、证据总结及证据分级,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专家推荐意见分为5类:强不推荐、弱不推荐、暂不推荐、弱推荐、强推荐。
该问卷涉及经筋药针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和下腰痛等疾病中的应用情形、应用方法、注意事项等内容。
1. 推荐意见1:痹证病种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膝骨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肩周炎和下腰痛等。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 推荐意见2:关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分类标准1:(1)晨僵至少持续1h,病程≥6周;(2)3个或3个以上关节部位的关节炎,病程≥6周;(3)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至少1处关节肿胀,病程≥6周;(4)对称性关节炎,病程≥6周;(5)类风湿结节;(6)类风湿因子(RF)阳性;(7)放射学改变(在手和腕的后前位X线片示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疏松)。7项中符合4项或4项以上,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参考《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RA分类标准》
分类标准2:(1)目标人群:①至少有1个关节具有明确的临床滑膜炎(肿胀)症状;②具有滑膜炎,无法通过其他疾病来解释其症状;(2)受累关节数:①1个大关节(0分);②2-10个大关节(1分);③1-3个小关节(2分);④4-10个小关节(3分);⑤>10个关节(至少1个小关节,5分);(3)血清学检测(至少需要一项检测结果):①RF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PA)均阴性(0分);②RF或ACPA低滴度阳性(2分);③RF或ACPA高滴度阳性(3分);(4)急性期反应物(至少需要一项检测结果):①CRP和ESR均正常(0分);②CRP或ESR异常(1分);(5)滑膜炎持续时间:①<6周(0分);②≥6周(1分)。综合评分≥6,并排除其他关节炎即可诊断。—参考《2010年ACR/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RA分类标准》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 推荐意见3:关于膝骨关节炎的诊断:(1)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年龄≥50岁;(3)晨僵时间≤30min;(4)活动时有骨擦音(感);(5)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6)MRI示软骨损伤、骨赘形成、软骨下骨骨髓水肿和(或)囊性变、半月板退行性撕裂、软骨部分或全层损失。同时满足条件(1)、(2)、(3)、(4)或(1)、(5)或(1)、(6),即可诊断为膝骨关节炎。——参考《膝骨关节炎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3年版)》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4. 推荐意见4:关于痛风的诊断:(1)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2)化学方法或偏振光显微镜证实痛风石中含尿酸盐结晶;(3)符合下述标准中的6条或6条以上:急性关节炎发作> 1次;炎症反应在1d内达高峰;单关节炎发作;可见关节发红;第一跖趾关节疼痛或肿胀;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受累;单侧跗骨关节受累;可疑痛风石;高尿酸血症;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片证实);无骨侵蚀的骨皮质下囊肿(X线片证实)关节炎发作时关节液微生物培养阴性。满足以上第1条、第2条或第3条中任意一条即可诊断为痛风。参考《痛风诊疗规范(2023)》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5. 推荐意见5:关于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1)下腰背痛至少持续3个月,活动后疼痛改善,休息后不缓解;(2)腰椎前后和侧屈方向活动受限;(3)胸廓扩展范围小于同年龄和性别的正常值;(4)双侧骶髂关节炎Ⅱ~Ⅳ级,或单侧骶髂关节炎Ⅲ~Ⅳ级。如患者符合第4条,并符合第1-3条中的任意1条则可诊断。参考《强直性脊柱炎诊疗规范(2022)》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6. 推荐意见6:关于颈椎病的诊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出现以四肢运动障碍、感觉及反射异常为主的典型的颈脊髓损害的表现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具有手臂麻木、疼痛等较典型的神经根症状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一致椎动脉型及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出现眩晕、视物模糊、耳鸣、手部麻木、听力障碍、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颈型颈椎病患者枕、颈、肩部常出现疼痛等异常感觉可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影像学检查:颈椎退行性改变以椎间关节不稳具有双边、双突、切凹征或骨质增生为主或见有明确的脊髓受压征并与临床症状相对应;实验室检查:目前暂无对颈椎病具有诊断及预后评估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一些炎症和自由基代谢如超氧化物歧化酶、6-酮前列腺素Fla等可作为参考性指标。参考《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7. 推荐意见7:关于肩周炎的诊断: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体征: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为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晚期各个方向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影像:X线检查多无明显异常,偶见冈上肌的钙盐沉着;超声可动态观察肩关节肌肉、韧带、关节囊和血管状况;④MRI可发现软组织炎症、滑囊或关节腔积液以及排除肩袖撕裂等。参考《中华医药学会肩关节周围炎指南(2022)》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8. 推荐意见8:关于下腰痛的诊断:腰部、臀后部、股前后及髋部等部位疼痛,活动、久坐、久站后加重,症状反复发作,时间> 12 周;可见腰部局限性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性体征;腰部X线和CT检查均无异常,MRI检查正常或腰椎间盘黑盘征和/或纤维环后缘高信号区Modic征。参考《中国慢性腰背痛诊疗指南(2024版)》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9. 推荐意见9:经筋药针疗法是运用提插、扫散、切割和松解等筋针刺法刺激筋结点,并在筋结点注入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的注射方法。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0. 推荐意见10:经筋药针疗法可以用于缓解痹证疼痛,也可用于痹证的维持治疗。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1. 推荐意见11:肌肉关节慢性疼痛、VAS评分>3时,推荐选用经筋药针疗法。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2. 推荐意见12:关节及周围出现肿胀、疼痛,持续不能缓解(排除细菌性炎症),经常规针刺无效,或口服药物存在不良反应时,推荐选用经筋药针疗法。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3. 推荐意见13:经筋药针疗法可用于治疗痹证,其适宜病种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痛风、颈椎病、肩周炎和下腰痛等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4. 推荐意见14:经筋药针疗法的适宜病种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风湿免疫相关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一类是慢性劳损相关疾病,包括膝骨关节炎、痛风、颈椎病、肩周炎和下腰痛。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5. 推荐意见15:类风湿关节炎可作为经筋药针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6. 推荐意见16:强直性脊柱炎可作为经筋药针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7. 推荐意见17:膝骨关节炎可作为经筋药针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8. 推荐意见18:痛风可作为经筋药针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19. 推荐意见19:颈椎病可作为经筋药针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0. 推荐意见20:肩周炎可作为经筋药针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1. 推荐意见21:下腰痛可作为经筋药针疗法治疗的优势病种。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2. 推荐意见22:经筋药针疗法对痹证可以采用单点治疗、也可根据经筋循行选择2-4个筋结点或阿是穴多点进行治疗,并针对不同痹证可选取合适数量的筋结点。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3. 推荐意见23:经筋药针疗法治疗推荐使用规格为0.5mm×38mm或0.5mm×58mm的特定针具。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4. 推荐意见24:经筋药针疗法注射时应快速刺入、多回抽、慢推针,避免药物快速入血。注射中多询问、多观察。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5. 推荐意见25:经筋药针疗法治疗痹证的药物注射剂量首次不宜超过25mg(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第二针起,每针注射剂量不宜超过35mg,单日内总注射剂量不宜超过100mg,每两针之间的注射间隔需在40分钟以上。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6. 推荐意见26:经筋药针疗法进行关节腔注射时,应区分大、小关节以确定用药剂量。小关节(如指间关节、掌指关节等)推荐注射剂量为2.5mg-12.5mg,跖趾关节推荐注射剂量为12.5mg-25mg;大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推荐注射剂量为25mg-35mg。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7. 推荐意见27:经筋药针疗法治疗风湿免疫相关疾病,推荐治疗7-10次为一疗程,推荐治疗3-5个疗程,可视病情而定,每个疗程之间间隔7天。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8. 推荐意见28:经筋药针疗法治疗慢性劳损相关疾病,推荐治疗5-7次为一疗程,推荐治疗1-2个疗程,可视病情而定,每个疗程之间间隔7天。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29. 推荐意见29:经筋药针疗法完成注射后应休息30分钟,无特殊不适方可离去。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0. 推荐意见30:经筋药针疗法能够改善痹证患者关节疼痛。——依据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1. 推荐意见31:经筋药针疗法能够改善痹证患者关节肿胀。——依据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2. 推荐意见32:经筋药针疗法能够缩短痹证患者晨僵时间。——依据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3. 推荐意见33:经筋药针疗法能够改善痹证患者生活质量。——依据文献研究与专家共识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4. 推荐意见34:经筋药针疗法可配合使用热红外成像技术确定病灶区域。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5. 推荐意见35:经筋药针疗法可配合使用肌骨超声技术确定病灶区域。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6. 推荐意见36:使用经筋药针疗法进行长期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而短期治疗可不定期监测血常规。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7. 推荐意见37:使用经筋药针疗法可能会出现局部瘙痒、局部红疹、心慌胸闷等不良反应。一般无需处理,症状明显或进一步加重时应施行对症治疗或请专家会诊。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8. 推荐意见38:经筋药针疗法在注射后若出现心悸、心律不齐等应立即停止治疗。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39. 推荐意见39:经筋药针疗法在注射后若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应减少药量或停药,必要时对症处理。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40. 推荐意见40:经筋药针疗法在注射过程中若出现手足或口唇发麻、胸闷、胸痛等症,可能是误入血管致快速降压所致,应立即停药,必要时对症处理。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41. 推荐意见41: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经筋药针疗法。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42. 推荐意见42:对盐酸青藤碱、依地酸二钠及亚硫酸氢钠过敏者禁用经筋药针疗法。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43. 推荐意见43:过敏体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患者慎用经筋药针疗法。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44. 推荐意见44:精神类疾病患者慎用经筋药针疗法。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45. 推荐意见45:经筋药针疗法每次治疗结束后,治疗部位注意防水,避免感染;应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劳累。
您对上述推荐意见的决策建议为:
46. 您是否还有其他建议:
47. 您的姓名:
48. 您的职称:
49. 您所在单位及科室:
50. 您所在单位(医院)等级:
51. 您在痹证领域的诊疗年限: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