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常物品收纳与寻找习惯的用户调研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现代人日常物品管理习惯的学术研究,希望能了解您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情况。本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仅用于整体分析,请放心填写。感谢您的支持!
1. 在您每天出门前,以下哪些情况是您经常遇到的?(可多选)
非常顺利,所需物品都在固定位置
需要花几分钟寻找钥匙
需要花几分钟寻找钱包/卡包
需要花几分钟寻找耳机
需要花几分钟寻找手机
需要花几分钟寻找其他物品(如口罩、雨伞等)
其他
2.
当您回到家(或办公室)时,您通常如何放置钥匙、耳机等随身小物件?
总是放在同一个固定位置(如挂钩、托盘)
经常会放在固定位置,但有时会随手放下
没有固定位置,随手放在茶几、餐桌、床头柜等任何地方
完全随意,看心情
3.
当您一时想不起某件小物件放在哪里时,您通常会怎么做?(可多选)
自己努力回忆,并依次去可能的地方翻找
大声询问家人或室友是否看到
放弃寻找,等它自己出现
因为找不到而感到焦虑,甚至发脾气
使用一些辅助工具或方法(如防丢器)请说明
4.
“找不到东西”这件事,通常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您的计划或情绪?(请用1-5分打分)
毫无影响
1
2
3
4
5
严重影响
5.
您认为这种“寻找物品”的过程,最大的代价是什么?(请选择最符合的一项)
浪费时间:打乱了原有的时间安排,可能导致迟到。
消耗精力:反复寻找让人感到身心俱疲。
影响情绪:很容易引发烦躁、焦虑甚至家庭矛盾。
存在风险:担心找不到的是药品等重要物品,有安全隐患。
6.
请想象一下,如果“不再为找小物件而烦恼”,这会为您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可多选)
每天出门更从容,心情更舒畅
节省下时间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家庭氛围更和睦,减少因找东西引发的争吵
对记忆力减退的家人(如父母)更放心
感觉对生活的掌控感更强了
7.
目前,您认为现有的方法(如强迫自己物归原处、使用蓝牙防丢器等)在解决“找东西”问题时,存在哪些不足?(可多选)
反人性:很难长期坚持“物归原处”的习惯。
成本高:给所有小物件配防丢器不划算。
不治本:防丢器只能告诉我物品在“房间的某个区域”,无法精准定位到“在沙发左边靠垫下面”。
体验差:寻找过程依然很麻烦,需要打开手机App等操作。
有门槛:对不擅长科技产品的家人(如老人)不友好。
8.
在理想情况下,您希望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具备哪些特点?(可多选)
无感化:不需要我改变现有习惯,不用给物品挂任何东西。
主动式:能自动记住我最后一次放东西的位置。
交互简单:动动嘴问一下,就能得到答案。
指引直观:能明确地告诉我方向,甚至直接指出来。
保护隐私:不会记录家里的影像。
9.
假设存在一种能根本性解决您“找东西烦恼”的服务,您认为它一年为您节省的价值(包括时间、情绪价值等)相当于多少人民币?
0元,我觉得这不是个问题
1 - 200元
201 - 500元
501 - 1000元
1000元以上
10.
您的年龄段是?
18-25岁
26-35岁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11.
您的家庭结构是?
独居
夫妻/情侣二人
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与父母(或长辈)同住
合租/宿舍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