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个结合”与国风文化对高校青年影响的调查问卷
同学,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国风文化与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学术研究。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对国风文化(如汉服、古风音乐、国潮设计、非遗体验等)的看法和体验。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敬请放心填写。感谢您的支持!
1. 您参与或接触国风文化活动的频率是?
经常(每月多次)
偶尔(每季度几次)
很少(每年几次)
从未接触
2. 您主要通过哪些形式接触或参与国风文化?
穿着汉服/新中式服装
聆听/创作古风音乐
观看国风舞蹈、影视剧(如《长安三万里》)
购买使用国潮文创产品
参与非遗体验(如书法、剪纸、茶道)
游览历史文化景点、博物馆
线上社区交流(如微博、小红书、B站国风区)
其他
3. 您参与国风文化活动的主要动机是?
单纯觉得美观,是一种审美享受
寻求文化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舒缓压力,是一种休闲社交方式
认同其背后的传统价值观(如仁义、礼敬、自然)
追随潮流,身边朋友都在参与
其他
4. 国风文化最吸引您的审美特质是?
中和之美:色彩、形制的和谐与意境(如淡雅、留白)
历史底蕴:其所承载的历史故事与古典韵味
匠心工艺:对传统技艺(如刺绣、榫卯)的传承与再现
现代创新:与传统元素结合的现代设计感(如国潮服饰)
“文以载道”: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与价值观念
5. 在您看来,成功的国风文化产品应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
应最大程度还原传统,保持原汁原味
应在保留传统内核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现代表达
传统仅作为灵感来源,应完全服务于现代审美与需求
说不清楚
6. 您是否认同“国风文化的流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非常认同
比较认同
一般
不太认同
完全不认同
7. 参与国风文化活动,是否增强了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显著增强
有所增强
没有明显变化
反而减弱了
8. 通过接触国风文化,您对“中国文化自信”的理解和感受是?
大大增强,深感自豪
有所增强,更愿意了解和传播
没有特别影响
感觉是口号,与实际有距离
9. 您认为国风文化中蕴含的哪些价值观对您产生了积极影响?
集体主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
个人品德:仁义、孝道、诚信、谦逊
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绿色环保理念
审美与情操:对“美善统一”的追求
未感受到明显的价值观影响
10. 在全球化背景下,您认为发展国风文化的意义主要在于?
塑造青年群体的民族身份认同
在文化交往中确立自身独特性,抵抗文化同质化
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文化产业优势
为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中国智慧
意义有限,更多是一种商业和娱乐现象
11. 您如何理解国风文化的“人民性”(即为广大人民所喜爱和创造)?
它源自古代民间生活,如今在青年中焕发新生,正是人民性的体现
它通过社交媒体等现代手段普及,让文化不再是精英专属
它有时过于商业化,可能偏离了真正的人民需求
未曾思考过这个问题
12. 根据您的体验,国风文化是否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强调的“实践性”(即源于生活并反哺生活)?
充分体现,它让传统文化从书本走入日常实践
部分体现,但有些形式大于内容
体现得不多,很多活动脱离现实生活
不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无法判断
13. 您认为高校在推动国风文化与青年教育结合方面,还可以做哪些努力?
开设更多相关的通识课程与工作坊
支持古风社团、汉服社等学生社团发展
举办高水平的国学讲座、非遗传承人进校园活动
将国风元素融入校园景观与文化建设中
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进行国风文化的创新创作与传播
14. 您的性别是?
男
女
15. 您所在的年级是?
本科生一年级
本科生二年级
本科生三年级
本科生四年级及以上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