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长制企业家调查问卷
尊敬的企业家:
您好!为优化链长制工作机制,提升产业链协同效率,我们诚邀您参与此次匿名调查。您的反馈将帮助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感谢您的支持!
一、基本信息
1.您所在企业的行业领域:
汽车汽配
化工轻纺
食品医药
电子信息
高端装备制造
低空经济
人工智能
氢能
其他
2.您在产业链中的角色定位:
链主企业(核心企业)
上游供应商
下游应用企业
配套服务企业(如物流、金融等)
3.企业在本产业链中主要扮演的角色
原材料/初级产品供应商
核心零部件/中间品制造商
成品/整机装配企业
技术/研发服务商
销售与市场服务商
物流/仓储服务商
其他
4.企业规模:
大型企业(员工≥1000人)
中型企业(员工300-999人)
小型企业(员工20-299人)
微型企业(员工≤19人)
5.企业成立年限及发展阶段:
3年以内(初创期,核心需求:市场拓展、资金支持)
3-10年(成长期,核心需求:技术升级、规模扩张)
10年以上(成熟期,核心需求:产业链协同、创新突破)
6.您有为本地企业进行配套吗?(或有本地企业为您配套吗?)
1-3户
3-5户
5-10户
10-20户
20户以上
7.您与链长制工作机制的关联程度:
直接参与(如担任链主企业负责人或联络员)
间接参与(如接受链长协调服务)
未参与但了解相关机制
二、链长制参与体验
8.您认为链长制对企业发展的实际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
获取政策资源(融资、土地、用工和水电气等要素保障等)
解决供应链/产业链堵点(如物流不畅、原料成本、销售困难等)
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对接
帮助企业技改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
推动跨区域市场拓展
其他
9.您与链长(政府)的沟通频率是:
每周一次
每月一次
每季度一次
不定期沟通
10.您认为链长在协调解决企业问题时的效率如何?
非常高效(问题1周内解决)
较高效(问题1-4周内解决)
一般(问题1-3个月内解决)
效率较低(问题3个月以上未解决)
无实质帮助
11.您认为当前链长制服务中,最影响体验的细节问题是?(最多选3项)
政策解读不细致,企业看不懂申报要求
服务人员专业度不足,无法精准对接需求
沟通反馈不及时,企业不清楚流程办理进展
资源分配倾向大企业,中小企业获得感弱
服务缺乏持续性,仅集中在特定时间段
其他
三、产业链挑战与协同
12.您所在产业链当前面临的主要瓶颈是?(多选)
关键技术“卡脖子”
上下游供需匹配不足
融资困难或成本过高
要素成本过高(土地、水电气、用工等)
市场竞争激烈或同质化严重
环保/能耗等红线限制
其他
13.您是否通过链长制与其他企业达成实质性合作?(如产业协同配套、拓展销路等)
是
否
14.您对产业链上下游信息(如供需数据、技术迭代)的获取是否畅通?
非常畅通
较畅通
一般
不畅通
完全闭塞
15.您所在企业在产业链协同中,最需要的合作类型是?
技术联合研发
原材料集中采购
联合开拓市场(如共建渠道、抱团参展)
物流仓储共享
人才联合培养
其他
16.您认为当前产业链协同中,政府应重点解决的问题是?
搭建权威的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产业链信用评价体系
组织常态化对接交流活动
制定统一的产业标准
其他
四、政策支持与建议
17.您希望政府通过链长制优先提供哪些支持?
专项产业扶持政策和留抵退税政策
金融支持(如低息贷款、担保融资服务等)
技改升级和技术攻关支持
拓展市场和完善上下游产业链
要素保障(如行政审批、用地用能、人才资源等)
18.您对链长制政策执行的具体评价(1-5分,1分最低,5分最高):
1
2
3
4
5
政策透明度
政策公平性
政策稳定性
政策便捷性
19.您认为链长制应如何平衡“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
政府需加强政策配套与资源整合,强化产业链引导
政府应减少干预,侧重搭建平台,以企业自主协同为主
需建立政府-企业联合决策机制
其他
五、开放性问题
20.除现有服务外,您希望链长(政府)新增哪些“针对性强、可落地”的服务?
21.您所在行业未来2年最需突破的产业链短板是什么?
22.对于进一步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您还有其他具体建议吗?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