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1《中医基础)期中考试试卷(25护理1班)
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
基本信息:
姓名:
班级:
学号:
1. 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A. 阴阳学说
B. 五行学说
C. 脏腑学说
D. 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
2. 下列属于阴的特性是()
A. 温热
B. 明亮
C. 内守
D. 主动
3.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 曲直
B. 炎上
C. 稼穑
D. 从革
4. 五脏中被称为“君主之官”的是()
A. 肝
B. 心
C. 脾
D. 肺
5. 六腑中具有“受盛化物”功能的是()
A. 胃
B. 小肠
C. 大肠
D. 膀胱
6. 下列哪项不属于气的生理功能()
A. 推动作用
B. 温煦作用
C. 固摄作用
D. 运化作用
7. 血的生成与下列哪脏关系最密切()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8. 津液的输布主要依赖于哪三脏的功能协调()
A. 心、肝、脾
B. 肺、脾、肾
C. 肝、脾、肾
D. 心、肺、肾
9. 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 奇经八脉
B. 十二经脉
C. 十五络脉
D. 十二经别
10. 十二经脉中,循行于上肢内侧前缘的是()
A. 手太阴肺经
B. 手厥阴心包经
C. 手少阴心经
D. 手阳明大肠经
11. 中医病因中,“六淫”不包括()
A. 风
B. 寒
C. 湿
D. 疫疠
12. 下列哪项是风邪的特性()
A. 重浊
B. 黏滞
C. 开泄
D. 凝滞
13. 寒邪致病的特点是()
A. 易伤津耗气
B. 易生风动血
C. 易阻滞气机
D. 易伤阳气
14. 七情内伤中,最易伤肝的是()
A. 喜
B. 怒
C. 忧
D. 思
15. 饮食失宜中,“多食肥甘厚味”易导致()
A. 痰湿内生
B. 胃热
C. 脾虚
D. 气滞
16. 劳逸失度中,“久卧伤气”主要伤的是()
A. 心气
B. 肺气
C. 脾气
D. 肾气
17.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A. 整体审察
B. 四诊合参
C. 辨证论治
D. 病证结合
18. 望神中,“失神”的表现是()
A. 神志清楚,目光明亮
B. 神志昏迷,目光呆滞
C. 精神不振,目光乏神
D. 神志清楚,表情自然
19. 面色苍白多见于()
A. 寒证
B. 热证
C. 虚证
D. 实证
20. 肝在液为()
A. 泪
B. 汗
C. 涎
D. 涕
21. 脾在液为()
A. 泪
B. 汗
C. 涎
D. 涕
22. 肺在液为()
A. 泪
B. 汗
C. 涎
D. 涕
23. 肾在液为()
A. 泪
B. 汗
C. 涎
D. 唾
24.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主运化
B. 主受纳腐熟
C. 主传导糟粕
D. 主泌别清浊
25. 虚证的病机是()
A. 邪气盛,正气未衰
B. 正气不足,邪气亦衰
C. 正气不足,邪气亢盛
D. 邪气盛,正气衰
26. 下列哪项不属于奇恒之腑()
A. 脑
B. 髓
C. 骨
D. 胃
27. 脑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主神明
B. 主感觉运动
C. 主记忆思维
D. 以上都是
28. 女子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A. 主月经
B. 主孕育胎儿
C. 主带下
D. 以上都是
29. 五脏之间的关系中,心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气血互用
B. 水火既济
C. 藏泄互用
D. 升降相因
30. 心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气血互用
B. 水火既济
C. 藏泄互用
D. 升降相因
31.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气血互用
B. 水火既济
C. 藏泄互用
D. 疏泄与运化
32. 肝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气血互用
B. 水火既济
C. 藏泄互用
D. 升降相因
33. 肺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气血互用
B. 水火既济
C. 藏泄互用
D. 气的生成与水液代谢
34. 肺与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A. 气血互用
B. 水火既济
C. 藏泄互用
D. 呼吸与水液代谢
35. 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 相互依存
B. 相互制约
C. 传化水谷
D. 以上都是
36.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A. 阴阳表里
B. 相互依存
C. 相互制约
D. 以上都是
37.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体现的是()
A. 五行相生
B. 五行相克
C. 五行相乘
D. 五行相侮
38.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A. 阴阳五行学说
B. 藏象学说
C. 经络学说
D. 中药炮制学
39. 阴阳学说认为,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 阴阳失调
B. 正气不足
C. 邪气入侵
D. 饮食不节
40. 五行学说中,“土”的对应季节是()
A. 春
B. 夏
C. 长夏
D. 秋
41. 血瘀证的特征性表现是()
A. 出血
B. 肿块
C. 疼痛固定不移
D. 面色黧黑
42. 津液不足证的主要表现是()
A. 口渴不欲饮
B. 口渴喜饮
C. 大便溏薄
D. 小便清长
43. 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
A. 治病求本
B. 扶正祛邪
C. 调整阴阳
D. 三因制宜
44. “治标”与“治本”的关系中,下列哪项属于“急则治标”()
A. 阴虚发热,滋阴降火
B. 外感发热,先解表
C. 脾虚泄泻,健脾益气
D. 蛔虫腹痛,先驱虫
45. 五行学说中,“金”的对应颜色是()
A. 青
B. 赤
C. 黄
D. 白
46. 五脏中,主统血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47. 五脏中,主藏血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48. 六腑中,主决断的是()
A. 胃
B. 胆
C. 小肠
D. 大肠
49. 奇恒之腑中,与女子月经关系密切的是()
A. 脑
B. 髓
C. 女子胞
D. 脉
50. 中医整体观念的核心是()
A.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B.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D. 以上都是
二、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 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包括()
A. 整体观念
B. 辨证论治
C. 恒动观念
D. 预防为主
2. 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互根互用
C. 阴阳消长平衡
D. 阴阳相互转化
3. 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包括()
A. 木生火
B. 火生土
C. 土生金
D. 金生水
4. 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
A. 藏精气而不泻
B. 实而不满
C. 满而不实
D. 传化物而不藏
5. 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
A. 藏精气而不泻
B. 实而不满
C. 满而不实
D. 传化物而不藏
6. 气的分类包括()
A. 元气
B. 宗气
C. 营气
D. 卫气
7. 影响血运行的因素有()
A. 气的推动
B. 气的固摄
C. 脉道通利
D. 血液充盈
8.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是()
A. 外感性
B. 季节性
C. 地域性
D. 相兼性
9. 湿邪的致病特点包括()
A. 重浊
B. 黏滞
C. 趋下
D. 易伤阳气
10.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是()
A. 直接伤及内脏
B. 影响脏腑气机
C. 情志波动影响病情
D. 多为实证
11. 中医四诊包括()
A. 望诊
B. 闻诊
C. 问诊
D. 切诊
12. 望面色的主要内容包括()
A. 颜色
B. 光泽
C. 形态
D. 润燥
13. 五行相克的顺序包括()
A. 木克土
B. 土克水
C. 水克火
D. 火克金
14. 下列属于五脏的有()
A. 心
B. 肝
C. 胃
D. 肾
15. 脾的生理功能包括()
A. 主运化
B. 主升清
C. 主统血
D. 主藏血
16. 气的主要来源包括()
A. 先天之精所化之气
B. 水谷之精所化之气
C. 自然界的清气
D. 经络之气
17. 血的生理功能有()
A. 濡养脏腑组织
B. 滋润肌肤毛发
C. 维持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
D. 推动脏腑功能活动
18. 经络的生理功能包括()
A. 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肢节
B. 运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
C. 调节人体机能,维持阴阳平衡
D. 抵御外邪,保卫机体
19.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有()
A. 外感性
B. 季节性
C. 地域性
D. 相兼性
20. 下列哪些属于寒邪的致病特点()
A. 易伤阳气
B. 寒性凝滞
C. 寒性收引
D. 易致肿疡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对
错
2.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对
错
3. 肺被称为“后天之本”,脾被称为“华盖之脏”。
对
错
4.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对
错
5. 六淫中的“火邪”只能由外感而来,不能由内生产生。
对
错
6. 气的运动形式主要有升、降、出、入四种。
对
错
7. 血的生成仅与脾胃的运化功能有关。
对
错
8. 十二经脉在体内循行时,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对
错
9. 风邪为六淫之首,常兼夹其他病邪致病。
对
错
10.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决定人体的生长、发育与生殖。
对
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