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对个人性格的塑造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C. 其他/不愿透露
2. 您的年龄段:
A. 18岁及以下
B. 19-25岁
C. 26-35岁
D. 36-45岁
E. 46岁及以上
第二部分:原生家庭氛围与教养方式
1. 在您的记忆中,您原生家庭的整体氛围更接近于:
A. 温暖、民主、充满关爱
B. 严格、权威、说一不二
C. 宽松、放任、很少管束
D. 紧张、冷漠、缺乏交流
E. 矛盾、冲突不断、关系紧张
2. 您父母的教养方式更倾向于以下哪一种?
A. 权威型:对我有高要求,但同时能理解并尊重我的想法,沟通顺畅。
B. 专制型:对我有高要求,但很少听取我的意见,要求我绝对服从。
C. 溺爱型:对我几乎没有要求,有求必应,过度保护和纵容。
D. 忽视型:对我既缺乏要求,也缺乏关爱和回应,几乎不参与我的成长。
3. 当您取得好成绩或成功时,您父母的通常反应是:
A. 给予真诚的表扬和鼓励,并为我感到骄傲
B. 提醒我不要骄傲,并指出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C. 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反应平淡
D. 给予物质奖励,但缺乏情感交流
E. 很少关注或几乎不给予回应
4. 当您犯错或失败时,您父母的通常反应是:
A. 耐心讲道理,帮助我分析原因并鼓励我再次尝试
B. 严厉批评、指责,甚至惩罚
C. “没关系,下次再来”,轻松带过
D. 表现出失望,但不愿多沟通
E. 反应激烈,并因此否定我整个人
5.在家庭中,表达负面情绪(如悲伤、愤怒、恐惧)是被:
A. 允许和鼓励的,家人会来安慰
B. 允许的,但需要自己消化
C. 认为是不好的、脆弱的,最好隐藏起来
D. 严厉禁止的,会遭到斥责
第三部分:情感联结与自我价值
1. 童年时,您主要通过哪种方式感受到父母的爱?(单选最主要方式)
A. 语言的肯定和鼓励(“你真棒”、“我爱你”)
B. 高质量的陪伴和关注(陪我玩游戏、读书)
C. 身体的接触(拥抱、亲吻)
D. 物质的满足(买玩具、给零花钱)
2. 当您遇到困难或感到害怕时,您首先会:
A. 主动向父母寻求帮助和安慰
B. 自己尝试解决,解决不了再求助
C. 犹豫是否要告诉父母,怕给他们添麻烦
D. 绝不告诉父母,因为他们靠不住或会指责我
3. 您的父母是否经常将您与其他孩子(如兄弟姐妹、同学)进行比较?
A. 从不或很少
B. 偶尔,在某些事情上
C. 经常,这让我感到很大压力
D. 总是如此,我总觉得不如别人
4. 回顾童年,您认为父母对您的爱是:
A. 无条件的,无论我表现如何都爱我
B. 有条件的,只有我成绩好、听话时才更爱我
C. 不确定,我常常怀疑他们是否真的爱我
D. 缺乏的,我感觉不到被爱
5. 在父母眼中,成为一个“好孩子”最重要的是:
A. 快乐、健康、有道德
B. 学习成绩优秀
C. 听话、懂事、不让父母操心
D. 没有明确标准,或标准经常变化
第四部分:性格特质与行为模式
1. 在人际关系中,您更倾向于:
A. 信任他人,能轻松建立并维持亲密关系
B. 渴望亲密,但常常担心被抛弃或不被真心对待
C. 保持独立,觉得不需要太亲密的关系,更享受独处
D. 在关系中缺乏安全感,需要通过反复试探来确认对方的爱
2. 当面对挑战和压力时,您通常的反应是:
A. 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积极寻找方法
B. 感到高度焦虑,害怕自己做不好
C. 容易逃避,希望问题自行消失
D. 情绪容易崩溃,感到无助
3. 您的自我价值感如何?
A. 我确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通过外界成就来证明。
B. 我时常感到自己不够好,需要不断努力来获得认可。
C. 我很难看到自己的优点,常常自我批评和否定。
D. 我的自我价值感波动很大,成功时很高,失败时很低。
4. 在表达和处理情绪方面,您更符合以下哪一项?
A. 能清晰地识别并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如倾诉、运动等)。
B. 习惯隐藏或压抑负面情绪,不愿向人表露。
C. 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冲动发火或突然陷入低落。
D. 常常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感受,感到麻木或混乱。
5. 在做出人生重大决定时,您通常会:
A. 自信、独立地做出选择,并愿意承担责任。
B. 非常依赖他人的意见,害怕自己选错。
C. 极度纠结,难以做出决定。
D. 倾向于选择最安全、最不会让父母(或他人)失望的选项。
第五部分:认知与反思
1. 您认为原生家庭对您现在的性格影响有多大?
A. 影响非常深刻,塑造了我的基本人格底色。
B. 有显著影响,但我正在通过自我成长去调整。
C. 有一定影响,但后天经历和自我选择更重要。
D. 影响很小,我主要是靠自己成长起来的。
2. 如今回头看您的原生家庭,您最大的感受是:
A. 感恩,它给了我力量和爱的底色
B. 复杂,既有感谢也有遗憾
C. 释然,已经理解并原谅了父母
D. 仍有伤痛,需要时间来疗愈
3. 在建立自己的新家庭(或未来家庭)时,您会:
A. 努力复制原生家庭的模式
B. 有选择地借鉴,并融入新的理念
C. 努力做与原生家庭完全相反的事
D. 尚未有清晰的想法,感到迷茫
4. 您对个人性格的“可塑性”所持的态度是:
A. 坚信可以通过努力改变
B. 认为部分可以改变
C. 觉得改变非常困难
D. 认为性格是固定的,难以改变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