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肿瘤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预防临床实践调研
尊敬的医生:您好!感谢您参与本次胸部肿瘤化疗患者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预防临床实践调研。本问卷旨在了解您在胸部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对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及粒缺预防的临床观念、用药选择及相关经验。问卷内容仅用于学术研究,我们将对您的回答严格保密。请根据您的实际临床经验填写,大约需要10-15分钟。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基本信息
1. 您目前在哪个直辖市/省份执业
2. 您目前执业的城市级别
省会城市
非省会城市
3. 您目前执业的医院名称
4. 您执业的医院级别
三甲
三乙
二甲
二乙
一级医院
5. 您的专业职称
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主治医师
住院医师
6. 您目前工作的科室
外科类(含普外科、胸外科等)
内科类(含肿瘤内科、呼吸科、肺科等)
放疗科
其他科室
7. 其他科室名称
8. 您所在科室平均每月收治的胸部肿瘤患者人次
10人以下
10人-20人
20人-50人
50人-100人
100人-200人
200人-300人
300人以上
专家观念调研
9. 临床治疗中,您习惯在以下哪些情况下进行预防(FN: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中性粒细胞减少以下简称粒缺)
使用FN中高危方案,常规进行初级预防
既往发生过FN或3/4度粒缺,常规进行次级预防
合并两个及以上风险因素时,常规初级预防
不预防,出现粒缺后治疗性使用升白针或考虑降低剂量等
10. 临床中,患者在化疗后出现以下哪种情况时,您会在下一个化疗周期次级预防性使用升白制剂(G-CSF)即二级预防
前一周期出现FN(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
前一周期出现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NC<0.5×10^9/L)
前一周期出现3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NC<1.0×10^9/L)
前一周期出现2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NC<1.5×10^9/L)
前一周期出现1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ANC<2.0×10^9/L)
以上情况均不进行次级预防
11. 临床中,对上述患者,您认为使用G-CSF次级预防相较于不预防的临床优点是
保障化疗足剂量、按周期进行
保障化疗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保障化疗疗效,早期患者提高手术切除率
提高病床周转率
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节省患者总治疗花费
12. 临床中,您在化疗患者出现3级及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下一周期也不考虑使用G-CSF次级预防的原因
不了解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G-CSF次级预防
患者在出现粒缺后使用短效治疗即可,下一化疗周期一般不会再出现粒缺
患者出现粒缺后,下一周期采取降低化疗剂量的方式规避粒缺再次发生
患者出现粒缺后,下一周期推迟化疗时间来规避粒缺再次发生
使用G-CSF预防骨痛发生率较高,患者耐受性差
既往次级预防后出现ANC升的过高现象
初级预防
13. 临床中,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的化疗患者,您会使用G-CSF初级预防(即一级预防)
患者接受的化疗方案为指南推荐的FN高危方案
患者接受的化疗方案为指南推荐的FN中危方案,且合并风险因素
患者接受的化疗方案暂未列入指南推荐FN中高危方案,但临床3/4级粒缺发生率≥50%
患者接受的化疗方案暂未列入指南推荐FN中高危方案,但临床3/4级粒缺发生率≥30%
患者接受的化疗方案暂未列入指南推荐FN中高危方案,但临床3/4级粒缺发生率≥20%
患者接受的化疗方案虽为FN低风险方案,但正在接受治愈性化疗或术后辅助化疗
任何情况均不考虑初级预防
14. 临床中,对于使用G-CSF进行初级预防的优点,您认为最为关键的是
降低患者FN及粒缺风险,保障化疗安全
减少因粒缺导致的化疗延迟或剂量降低,保障化疗疗效
提高病床周转率
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处理患者感染住院等)
减少感染发生率,降低抗生素使用率
节省患者感染住院产生的额外费用
15. 临床中,您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考虑使用G-CSF初级预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不了解什么样的患者或什么情况下可以采取G-CSF初级预防
所使用的的化疗方案粒缺发生风险都不高,无需G-CSF初级预防
患者出现粒缺后多采取G-CSF治疗或次级预防,无初级预防使用习惯
医保报销限制问题,初级预防患者自付费用较高,患者不接受
科室药占比管控严格,须减少自费药品处方
长短效G-CSF选择与使用
16. 在临床中,您更多选择长效G-CSF还是短效G-CSF进行预防
长效G-CSF
短效G-CSF
17. 以下关于短效G-CSF,更符合您临床使用经验的是
出现粒缺后,使用短效G-CSF治疗
常规次级预防使用短效G-CSF
常规初级预防使用短效G-CSF
其他可能的情况
18. 其他可能的短效G-CSF使用情况
19. 您选择短效G-CSF主要的考量因素是
起效快
有效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
价格便宜,医保报销
使用天数灵活
骨痛发生率低
使用后ANC稳定,未出现过高现象
20. 其他您认为选择短效G-CSF重要的优势
肺癌领域内FN及粒缺预防
21. 根据临床经验,您觉得肺癌哪些方案FN或3/4度粒缺的发生率更高
22. 对于NSCLC患者,您常用的化疗方案为
铂类+紫杉醇/多西他赛
铂类+紫杉醇/多西他赛+免疫/靶向
铂类+白蛋白紫杉醇
铂类+白蛋白紫杉醇+免疫/靶向
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铂类+依托泊苷
吉西他滨+铂类
免疫单药
铂类+培美曲塞(腺癌)
铂类+培美曲塞(腺癌)+免疫/靶向
其他
23. 其他NSCLC化疗方案
24. 对于NSCLC患者,哪些化疗方案您会选择初级预防
铂类+紫杉醇/多西他赛
铂类+紫杉醇/多西他赛+免疫/靶向
铂类+白蛋白紫杉醇
铂类+白蛋白紫杉醇+免疫/靶向
多西他赛+多柔比星+环磷酰胺
铂类+依托泊苷
吉西他滨+铂类
免疫单药
铂类+培美曲塞(腺癌)
铂类+培美曲塞(腺癌)+免疫/靶向
其他
25. 对于SCLC患者,您常用的化疗方案为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依托泊苷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
铂类+依托泊苷
铂类+依托泊苷+免疫
铂类+伊利替康
铂类+伊利替康+免疫
铂类+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
铂类+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免疫
铂类+培美曲塞
铂类+培美曲塞+免疫
其他
26. 其他SCLC化疗方案
27. 对于SCLC患者,您习惯选择初级预防的化疗方案为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依托泊苷
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
铂类+依托泊苷
铂类+依托泊苷+免疫
铂类+伊利替康
铂类+伊利替康+免疫
铂类+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
铂类+紫杉醇/白蛋白紫杉醇+免疫
铂类+培美曲塞
铂类+培美曲塞+免疫
其他
28. 免疫联合化疗对粒缺发生率及治疗获益的影响
提高
降低
不影响
免疫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是否影响粒缺发生率
使用G-CSF预防粒缺是否会影响患者治疗获益
29. 靶向联合化疗对粒缺发生率及治疗获益的影响
提高
降低
不影响
靶向联合化疗相比单纯化疗,是否影响粒缺发生率
使用G-CSF预防粒缺是否会影响患者治疗获益
30. 对于局晚期肺癌/头颈/食管同步放化疗,您认为同步放化疗相比单纯化疗,是否影响粒缺发生率
提高粒缺发生率
降低粒缺发生率
对粒缺发生率无影响
长效G-CSF剂量及药物选择
31. 临床中,您是否会出现使用长效PEG-rhG-CSF 3mg剂量使用情况
是
否
32. 您会使用长效PEG-rhG-CSF 3mg剂量的主要考量因素是
临床中3mg可有效预防粒缺发生
临床经验6mg和3mg的疗效差不多
使用6mg会出现ANC过高现象
临床中使用6mg骨痛发生率较高
患者经济能力有限
患者体重较低
33. 临床中,对于不同厂家的长效G-CSF(如新瑞白、艾越、艾贝格司亭、拓珮等),您认为是否有差异
有差异
无差异
34. 不同厂家长效G-CSF的差异点
曲拉西利的使用情况
35. 在临床工作中,您是否使用曲拉西利进行预防
是
否
36. 曲拉西利主要用于哪个瘤种
37. 曲拉西利用于哪个阶段
初级预防
次级预防
治疗
38. 使用曲拉西利主要考量因素是什么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