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法律法规

一、单选题
每题 2 分,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不选、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职责分工,生态环境部建立了()的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
2、(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用于说明或补充核与辐射安全规定以及推荐有关方法和程序。
3、( )由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法律和国务院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主要包括国务院条例实施细则及其附件、行政管理规定等两部分,以部令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
4、( )由国务院根据国家法律制定,是国家法律在某一个方面的进一步细化,规定了该方面的法规要求。以国务院令发布,具有法律约束力。
5、( )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以主席令发布,具有高于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的效力。
6、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应当经( )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批准方可进行。
7、( )将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物品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或者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
8、《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适用的相关活动,包括废旧放射源与
( )的管理以及豁免管理等。
9、生产、销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对( )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辐射安全和防护工作负全面责任,并依法对其造成的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
10、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发现并确认辐射监测结果明显异常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在( )内向所在地县级以上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11、废旧金属回收冶炼企业辐射监测系统配备责任,由( )承担。
12、进口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在进口前报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获得批准后,由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依据对外贸易的有关规定签发进口许可证。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 ),给定放射源编码。
13、生产半衰期大于 60 天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应当不少于( )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 6 名。
14、国家根据放射源的( ),将放射源进行分类。
15、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由转入单位向其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规定要求的证明材料。审查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完成,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16、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在受理进口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提出进出口申请时,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17、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输入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由( )责令退运该放射性废物和被放射性污染的物品。
18、进口的放射源应当有明确标号和必要说明文件,其中( )放射源的标号应当刻制在放射源本体或者密封包壳体,( )放射源的标号应当记录在相应的说明文件中。
19、放射源具体分类办法由( )主管部门制定。
20、(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生产、销售、使用活动的类别,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监督检查计划。
21、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 )。
22、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 )。
23、使用放射源的单位应当按照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规定将( )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出口方,其余( )废旧放射源进行包装整备后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24、未列入产品台账的放射性同位素和( )的放射源,不得出厂和销售。
25、一处使用回旋加速器制备 PET 用放射性药品,且场所等级为乙级的场所需要办理( )。
26、监督检查计划应当按照( ),规定不同的监督检查频次。
27、(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及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射线装置、放射源或者非密封放射性的物质的豁免出具备案证明文件。
28、对可移动的放射源定期进行( ),确保其处指定位置,具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29、放射性同位素( )转让。未经批准不得转让放射性同位素。
30、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申请领取许可证,应当具有( )名核物理、放射化学、核医学和辐射防护等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不少于 1 名。
31、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不负责( )活动的审批或备案。
32、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试验有可能造成跨省界环境影响的,其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报
( )商同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
33、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单位,应当在每次试验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并经( )商同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进行。
34、转入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于转让前向所在地省级生态环境部门提交材料,其中不包括:( )。
35、出口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交的材料不包括( )。
36、进口放射源为 I 类、II 类、Ⅲ类放射源的,标号应当( ), Ⅳ类、 Ⅴ类放射源的标号应当( )。
37、甲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 )放射源。
38、辐射工作单位因故遗失许可证的,应当及时到所在地省级报刊上刊登遗失公告,并于公告( )日后的一个月内持公告到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
39、辐射工作单位部分终止或者全部终止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活动的,应当向( )提出部分变更或者注销许可证申请,由( )核查合格后,予以变更或者注销许可证。
40、发证机关应当自受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申请之日起,在许可证有效期届满前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延续,换发许可证,并( )原许可证的编号;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41、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并提供材料,其中不包括( )材料。
42、辐射安全许可证有效期为( )年。
43、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 应当根据可能发生的辐射事故的风险,制定单位的( )方案,做好应急准备。
44、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 )四个等级。
45、金属冶炼厂回收冶炼废旧金属时,应当采取必要的( )措施,防止放射性物质熔入产品中。
46、应当依法实施退役的场所是( )。
47、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 ( )应当由注册核安全工程师担任。
48、辐射安全许可证内容中不包括( )信息。
49、下列单位中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不需要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是( )。
50、贮存、领取、使用、归还放射性同位素时,应当进行登记、检查,做到( )。
51、放射性同位素应当单独存放,( )与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等一起存放,并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52、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 )标志。
53、使用 Ⅰ类、 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甲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 )的射线装置,应当依法实施退役。
54、使用 Ⅰ类、 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场所,生产( )场所,甲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应当依法实施退役。
55、使用( )放射源的场所,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场所,甲级、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使用场所,以及终结运行后产生放射性污染的射线装置,应当依法实施退役。
56、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至外省异地使用的,按有关规定办理了异地使用的备案后,应当接受(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57、生产、进口放射源的单位销售( )放射源给其他单位使用的,应当与使用放射源的单位签订废旧放射源返回协议。
58、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发生辐射事故,造成放射性危害的,应依法对放射性危害承担责任的是( )。
59、申请进口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报(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60、持有放射源的单位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返回原出口方或者送交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的,应当在该活动完成之日起( )日内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61、放射性同位素的转出、转入单位应当在转让活动完成之日起( )日内,分别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62、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持证单位应当于许可证有效期届满( )日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63、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单位变更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 应当自变更登记之日起
64、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完成辐射安全许可证申请审查,符合条件的颁发许可证,并予以公告;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
65、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 应当持许可证复印件向( )备案,并接受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66、对进口的放射源,( )还应当同时确定与其标号相对应的放射源编码。
67、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将审批颁发许可证的情况通报同级( )。
68、以下除( )外,其余辐射工作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69、国家将射线装置分为( )。
70、根据放射源、射线装置对( )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放射源分为 Ⅰ类、Ⅱ类、Ⅲ类、 Ⅳ类、 Ⅴ类。
71、国家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实行( )管理。
72、( )按照职责分工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的规定, 对本行政区域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73、( )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7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所称放射性同位素包括( )。
75、国务院令第 449 号是( )。
76、国家对从事放射性污染防治的专业人员实行( )管理制度 ;对从事放射性监测工作的机构实行( ) 管理制度。
77、国务院( )行政主管部门对全国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依法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78、医疗使用使用 Ⅰ类放射源的项目需要( )。
79、医疗使用碘-131 时产生的废物属于( )。
80、许可证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持证单位应当于许可证有效期届满( )前,向原发证机关提出延续申请。
81、发生特别重大辐射事故和重大辐射事故后,事故发生地( )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在 4 小时报告国务院。
82、放射源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人以上(包含本数)急性死亡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
83、设立专门从事放射性固体废物贮存、处置的单位, 必须经(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取得许可证。
84、公安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接到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报告后,应当报告( )人民政府,并按照各自的职责立即组织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放射性污染蔓延,减少事故损失。
85、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源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安全责任制,制定必要的( )措施。
86、( )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区域实行近地表处置。
87、( )有权对造成放射性污染的行为提出检举和控告。
88、持有放射源的单位将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应当在该活动完成之日起( )日内向其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89、接到含( )放射源装置重大运行故障报告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两小时内将故障信息逐级上报至原辐射安全许可证发证机关。
90、(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监督检查大纲,明确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的组织体系、职责分工、实施程序、报告制度、重要问题管理等内容,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监督检查技术程序。
91、乙级和丙级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工作场所的安全管理参照( )放射源。
92、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 )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报送生态环境部,同时抄送同级公安部和卫生主管部门。
93、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处理过程中的安全责任,以及由事故、故障导致的应急处置费用,由( )承担。
94、生态环境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组织核实,确认事故类型,在( )小时内报告国务院,并通报公安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95、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接到辐射事故报告,确认属于特别重大辐射事故或者重大辐射事故的,应当及时通报省级人民政府公安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并在( )小时内上报生态环境部。
96、接到辐射事故报告或者可能发生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报告的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在( )小时内,将辐射事故或者故障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并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97、发生辐射事故或者发生可能引发辐射事故的运行故障时,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方案,采取应急措施, 并在( )小时内填写初始报告,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98、取得高级职称并从事辐射安全与防护监督检查工作( )年以上,或者取得注册核安全工程师资格的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可以免予辐射安全培训。
99、(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工作实际,配备辐射防护安全监督员。
100、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一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对其颁发辐射安全许可证单位的监督检查应当由( )进行。
101、废旧金属回收熔炼企业送贮废弃放射源或者被放射性污染物品所产生的费用,由( )承担。
102、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应当依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 )。
103、为了加强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制定( )。
104、为实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的辐射安全许可制度,制定( )。
105、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相关场所进行辐射监测,并对( )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106、在室外、野外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应当按照国家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划出( )区域,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107、生产、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运行故障,并避免故障导致( )。
108、运输放射性同位素和含放射源的射线装置的工具,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或者( )。
109、放射性同位素的包装容器、含放射性同位素的设备和射线装置,应当设置明显的( )。
110、《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适用的相关活动, 包括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的安全和防护。
111、辐射工作单位应当编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状况年度评估报告,于
( )前报原发证机关。
112、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应当编制或者填报( )。
113、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使用Ⅱ类、Ⅲ类放射源的,应当编制或者填报( )。
114、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销售(含建造)、使用 Ⅰ类射线装置的应当编制或者填报( )。
115、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 )管理。
116、辐射工作单位在申请领取许可证前,应当组织编制或者填报( )文件,并依照国家规定程序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
117、辐射工作单位需要同时分别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申请许可证的,其许可证由( )审批颁发。
118、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有条件豁免要求的含Ⅴ类放射源设备,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进口总代理单位可填写《含源设备有条件豁免备案申报表》, 向( )申报备案。
119、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在进出口时,进出口单位应:( )。
120、生产、使用放射性药物且场所等级达到甲级的单位, 非医疗使用 Ⅰ类源单位,销售(含建造)、使用 Ⅰ类射线装置单位,辐射安全关键岗位一个,为( ),最少在岗人数 1 名。
12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22、( )是指Ⅲ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9 人以下(含 9 人)急性重度放射病、局部器官残疾。
123、( )是指 Ⅰ类、 Ⅱ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或者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失控导致 3 人以上(含 3 人)急性死亡。
124、使用 Ⅰ类射线装置的单位,应有辐射安全关键岗位( )个。
125、符合《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豁免水平的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其国内生产单位或者进口产品的国内总代理单位(以下简称进口总代理单位)及其使用单位可填写《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豁免备案表》,报( )生态环境部门备案。
126、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 )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
127、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128、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10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0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129、年销售量超过豁免水平(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台)或者持有量超过豁免水平 10 倍(有条件豁免含源设备 10 台)的单位,属于销售或者使用较大批量豁免放射性同位素产品的单位,应当办理辐射安全许可证,并接受辐射安全监管。
130、丽丽发现一张放射源编码卡,编码为0203CS012345,这是( )年出厂的放射源?
131、丽丽发现一张放射源编码卡,编码为0203CS012345,这是( )类放射源?
二、多选题
每题 4 分,备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错选不得分,少选每个选项得 1 分。
132、我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法规标准体系包括( )以及其他监管要求文件。
133、我国已建立了与 IAEA 的辐射安全标准、导则等要求基本一致的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对核技术利用项目实施安全监管,核心是( )。
134、涉源单位的许可证发放以及放射源进出口与转让审批均在“ 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 ”中办理,实现了放射源( )等各个环节的动态跟踪管理。
135、以下属于 Ⅰ类射线装置的有( )。
136、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137、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 在( )或者其他原因终止前,应当确保环境辐射安全,妥善实施辐射工作场所或者设备的退役,并承担退役完成前所有的安全责任。
138、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139、辐射安全许可证中“活动的种类 ”分为( )。
140、申请进口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交放射性同位素进口审批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
141、以下哪些辐射工作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审批颁发:
( )。
14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持证单位应当按照原申请程序,重新申请领取许可证:( )。
143、申请转让放射性同位素,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
144、对放射性同位素贮存场所应当采取( )、防射线泄漏的安全措施。
145、辐射安全许可证内容包括以下哪些信息( )
146、《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适用于我国领域和管辖的其他海域在( )开发利用过程中发生的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活动。
147、核技术利用是指( )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14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二条,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对其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 )。
149、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罚款。( )
1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五十五条,有下列哪些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
151、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每半年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辐射事故和运行故障情况进行汇总,并将汇总报告报送生态环境部,同时抄送( )。
152、生产、销售、使用、贮存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场所,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明显的放射性标志,其入口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和防护标准的要求,设置( )。
153、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应当于活动实施前 10 日内向使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书面报告移出地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并接受使用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书面报告的内容应当包括
( )。
154、下列单位中应当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规定取得辐射安全许可证的是( )。
155、发生放射源丢失、被盗和放射性污染事故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向( )报告
156、辐射工作单位应当建立放射性同位素台账,记载( )。
157、关于辐射安全许可证延续,说法错误的是( )。
158、以下哪些核技术利用项目的退役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
159、以下核技术利用项目需要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有( )。
160、以下核技术利用项目需要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有( )。
161、根据《放射性废物分类》(公告 2017 年 第 65 号),放射性废物分为( )。
162、( )应当及时相互通报辐射事故应急响应、调查处理、定性定级、立案侦查和医疗应急情况。
163、以下属于Ⅲ类射线装置的有( )。
164、以下( )的使用是按照Ⅱ类射线装置管理的。
165、下列哪几项属于Ⅲ类射线装置:( )。
166、《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规定下列场所与装置应当依法实施退役:( )。
167、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
168、《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中的辐射事故是指( )。
169、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申请领取的许可证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
170、新建、改建、扩建放射工作场所的放射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 )。
171、关于放射性同位素存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172、有下列哪些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173、关于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下列正确的是( )。
174、国家对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行( )的方针。
175、如核技术利用单位拟申请增加的项目中一部分符合免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条件,另一部分不符合条件(即需要履行环境影响评价手续),核技术利用单位( )。
176、关于放射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177、辐射事故,是指( )。
178、须设置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并在关键岗位配备注册核安全工程师的核技术利用单位有:
( )。
179、生产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药物除外)的单位,辐射安全关键岗位四个,分别为( ),每岗最少在岗人数 1 名。
180、使用半衰期大于 60 天的放射性同位素且场所等级达到甲级的单位,辐射安全关键岗位两个,分别为( ),每岗最少在岗人数 1 名。
181、关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免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核技术 利用项目有关说明的函中明确,不需要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核技术利用项目包括( )。
182、对免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项目,许可证技术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 )。
183、以下属于可免于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核技术利用项目有( )。
184、放射源编码卡格式上标明的内容包括( )。
185、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 )。
186、关于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豁免备案的相关内容,以下正确的是( )。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