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

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填写这份问卷。本问卷旨在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主题课程的现状。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我们将对您的信息严格保密。恳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教师基本信息


1.

您的教龄

2.

您的教龄

3.

您的最高学历

二、具体问题

该量表由一组陈述组成,每一陈述有“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太符合”“非常不符合”五种回答,分别记为 5 分、4 分、3 分、2 分、1 分。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在最适合的选项上打‘√’。

D1.政策认知与教师素养

1.1政策理解与转化(了解您对相关政策的熟悉与落实能力)

4. B1.我清楚《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对传统节日教学的相关要求
5. B2.我能将本省/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政策精神,有效融入到主题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
6. B3.我能将“文化认同”“家国情怀”等宏观理念,转为具体的、可操作的主题课程目标。
7. B4.我了解教育部门期望幼儿园应涉及的主要传统节日清单。

1.2节日知识广度(了解您对传统节日知识的掌握广度与深度)。

8. B5.我能准确说出或列举出至少10个传统节日的公历/农历时间。
9. B6.我能讲出至少5个节日背后的科学、地理或农事原理(例如:清明与节气、中秋与月亮运行周期、端午与卫生防疫)。

1.3培训经历与自我效能(了解您接受的培训情况及教学信心)

10. B7.近2年我参加过传统文化课程专项培训≥12学时
11. B8.在课程实施中,我能运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式,引导他们理解节日习俗背后的含义。
D2.课程内容设计与资源整合

2.1内容广度和深度(了解课程所涵盖节日的数量与内容的丰富性)

12. C1.我园每年在主题课程中实际教授的传统节日数量≥8个/学年。
13. C2.我能主动挖掘并尝试将一些不放假的冷门传统节日(如寒食、下元)纳入主题课程
14. C3.对于同一节日我至少在主题课程中会挖掘并教授3类习俗(饮食/仪式/游艺/传说/科学)。
15. C4.我会把地方性习俗(如跳月、打月亮、祭灶)融入主题课程

2.2设计理念与方法(了解您的课程设计思路)

16. C5.在设计节日文化主题课程时,我优先考虑的是幼儿是否有相关生活经验,以及本地社区的可用资源。
17. C6.我设计的同一节日主题课程能体现在小中大班形成难度递增的设计。
18. C7.在设计节日主题课程时,我会引入相关饮食文化(如清明做青团、端午包粽子)作为课程内容。
19. C8.在主题课程中,我常同时用≥4类资源(绘本+实物+家长+社区+数字)支持教学。
D3.教学实施与风险平衡

3.1实施条件与保障(了解幼儿园对节日课程实施的硬件与制度支持)

20. D1.我园每学年组织园外传统节日主题课程或体验活动不少于3次。
21. D2.得益于完善的园外安全管理制度,我园近2年组织的园外传统节日课程未发生过任何安全事故(注:安全事故指需就医的身体伤害、幼儿走失、重大财产损失等)。
22. D3.我园已配备VR/AR等数字教学设备,并组织过相关培训,以支持教师在传统节日主题课程中创新教学

3.2实施意愿与障碍(了解您组织活动的意愿及感知到的困难)

23. D4.我愿意主动承担组织外出节日课程的责任。
24. D5.我认为园所的安全管理措施能让我安心组织园外课程
25. D6.我园园外课程的审批流程较为高效、便捷。
26. D7.我认为组织园外传统节日主题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帮助很大。
D4.协同共育与课程评价

4.1家园社协同(了解幼儿园利用家庭、社区资源的情况)

27. E1.我园建立的“家长传统文化资源库”能有效整合于传统节日主题课程教学中。
28. E2.我能方便联系到≥5家社区/场馆/非遗传承人,为传统节日文化主题课程争取支持。
29. E3.我会鼓励幼儿和家长利用商场、博物馆等社会场所的节日活动,作为主题课程的延伸。

4.2教学评价与改革(了解课程评价机制及基于评价的改进情况)

30. E4.我会用观察记录、作品、家长反馈等多种方式评价幼儿节日学习。
31. E5.主题课程结束后,评价结果会在≤2周内转化为下一轮教案调整。
32. E6.每次节日主题课程后我写≥800字数据化反思报告。
33. E7.幼儿园定期组织传统节日主题课程的教研并共同制定改进策略。
34. E8.我能通过幼儿在节日主题课程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如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模仿习俗等),判断其文化认同感的萌发。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