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新型电信诈骗传播机制、心理诱因及应对策略调查问卷

您好!感谢您参与本次调研!本问卷旨在探究新型电信诈骗在高校学生中的传播路径、诈骗套路及心理诱因,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全程匿名处理,预计 5-8 分钟完成。请结合自身真实经历与感受作答,您的每一份回答都对研究至关重要,再次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1. 您的性别【单选】:
2. 您的年级【单选】:
3. 您的专业类别【单选】:
4. 您每月生活费大致范围为【单选】:
5. 您每月生活费主要来源:
6. 您日常高频使用(每天 ≥1 小时)的平台类型:
二、诈骗信息接触与传播
1. 近1年你是否有接触到疑似诈骗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陌生链接、低价福利等)【单选】(可跳转)
2. 近 1 年,你最常遇到疑似诈骗信息的平台是?
3. 近 1 年你接触到的疑似诈骗信息,属于以下哪种类型?
4. 若您见过跨平台传播的诈骗信息,其常见的 “平台跳转” 方式是?
5. 您是否曾将疑似诈骗的信息转发给他人(同学、朋友等)?【单选】
6. 您认为诈骗信息能在校园中频发,最主要的原因是?【单选】
三、诈骗话语套路认知与识别
1. 您接触过的诈骗信息中,对方常通过哪些方式假装 “官方 / 可信身份” ?
2. 以下 “贴合生活的骗人情节” 中,您曾在诈骗信息里遇到过哪些?
3. 请对比以下两条信息,哪一条更可能让你产生信任?【单选】
4. 若在平台/直播间看到 “校园专属刷单兼职”,主播展示 “学生赚钱截图”,且评论区多名 “学生” 留言 “已提现、安全靠谱”,你会?【单选】
5. 您觉得诈骗套路(“贴合生活”)对您的迷惑程度如何?【单选】
2. 您近 1 年未接触过疑似诈骗信息,最可能的原因是?【单选】
四、反诈认知与心理诱因挖掘
1. 关于 “诈骗风险”,您更符合以下哪种情况?【单选】
2. 您是否有过因 “他人行为” 差点相信诈骗信息的经历?【单选】
3. 若您曾差点被骗(或假设差点被骗),当时是什么让您没多想就差点配合?
4. 您能快速分辨 “真官方通知”(如学校教务处、银行短信)和 “假官方诈骗信息” 吗?【单选】
5. 面对 “让你下载陌生 APP/开启屏幕共享/转私账” 的要求,您会觉得可疑吗?【单选】
6. 您是否安装 “国家反诈中心 APP”?【单选】
五、高校防诈宣传工作评价
1. 近 1 年,您接触过高校组织的哪些防诈宣传形式?
2. 您对上述防诈宣传的整体效果评价是?【单选】
3. 您认为当前高校防诈宣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六、反诈需求与建议
1. 您希望高校增加哪些反诈内容?
2. 您希望高校增加哪些防诈宣传形式?
3. 您认为校园防诈工作最需要优化的方面是?
4.对于提升校园防诈效果,您还有哪些具体建议?【开放题】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