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论说类文言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现状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本问卷不记名,所得数据仅供研究使用,希望各位同学们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感谢你的支持与配合!
1. 你的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2. 你对学习文言文的整体兴趣
很有兴趣
比较有兴趣
一般
没兴趣
3. 对你而言,学习论说类文言文最主要的价值是什么
考试要考,为了取得好成绩
感受汉语之美,积累优雅的表达
学习古人深邃的思想,让自己看问题更深刻
掌握说理的方法,提升自己的逻辑和说服力
4. 在课堂上,老师花费时间最多的教学内容是
逐字逐句讲解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带领我们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技巧
引导我们讨论文章观点的现实意义
组织我们进行背诵、默写和翻译练习
5. 你个人在课后学习这类课文时,花费时间最多的是
背诵、默写和整理文言知识
画思维导图,梳理文章逻辑
查找资料,思考文章观点的对错与价值
完成配套的练习题
6. 如果老师提供一个与古文相关且有争议的现实话题(如“今天还需要‘师道尊严’吗?”),你的态度是
非常愿意深入思考并参与讨论
有点兴趣,但更关心考试考不考
无所谓,老师让思考就思考
觉得无聊,离我太遥远
7. 你的老师是否经常将同一单元的不同论说古文(如《劝学》和《师说》)放在一起对比讲解?
经常,这是我们课堂的常态
有时会,但讲得不多
很少,都是学完一篇再学下一篇
从来没有
8. 当老师进行文本比较时,你通常能感受到的比较目的是
让我们记住更多的文言知识点
让我们更清楚地理解每一篇单独的文章
让我们看到不同文章思想的碰撞,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不太清楚老师为什么要比较
9. 这种比较性的学习,对你理解古文最有帮助的方面是?
对文言字词的记忆更牢固了
对单篇课文的理解更深入了
思路被打开了,学会了对比思考
感觉更混乱了,不如单学一篇清楚
10. 你希望老师在教学中引入课外材料(如时事新闻,其他文章)来帮助理解古文吗?
非常希望,这样古文就“活”了
有点希望,只要别增加太多负担
无所谓
不希望,专心学好课本就够了
11. 在论说类文言文的课堂上,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
很多,经常有讨论和发言环节
一般,老师有时会提问
很少,主要是听讲和记笔记
几乎没有
12. 当你就古文观点发表不同看法时,老师通常的反应是
鼓励并引导我深入阐述
简单肯定后回归预设答案
不予点评,继续课程
纠正我的“错误”观点
13. 学完一篇论说类文言文后,你是否有机会完成一个“任务”(如写一封信反驳作者、就某个话题进行辩论、做一个相关主题的演讲)?
经常有
偶尔有
很少有
从来没有
14. 在完成这类需要表达自己观点的任务时,你感觉
很有信心,能清晰地组织自己的逻辑和语言
有点困难,但愿意尝试和挑战
很困难,不知道如何下手
不想参与,怕说错
15. 你认为,什么样的表现最能证明你真正学懂了一篇论说类文言文?
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全文和翻译
能向别人清楚地讲解文章的论证思路
能运用文章的观点或方法,分析解决一个现实问题
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16. 你目前的作业和考试,主要考察你对论述类文言文的哪些方面
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基础知识
对文章内容理解和手法分析的简答题
联系现实发表看法的开放题
以上都有
17. 你希望老师如何评价你在这类古文学习中的表现?
主要看考试成绩
考试成绩为主,参考平时作业
结合考试成绩、课堂参与和项目成果(如报告、演讲)等多方面
不知道
18. 通过学习论说类文言文,你觉得自己在以下哪方面提升最明显?
文言文阅读能力
写作时组织逻辑的能力
看问题的深度和批判性思维
没有明显提升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