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院校大学生参与“三下乡”\n实践活动的现状调查
1.您的性别:
男
女
2.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3.您的专业类别:
农学
工学
理学
管理学
经济学
其他
4.您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的次数:
0次
1次
2次
3次即以上
5.您参与"三下乡"实践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可多选)
了解国情农情,服务乡村振兴
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
获得学分或满足课程要求
学校或院系统一组织
丰富个人经历,提升综合素质
其他(请注明)
6.您所参与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属于哪种类型?
科技支农(技术推广、病虫害防治等)
文化传承(非遗保护、乡村文化建设等
教育帮扶(支教、课程辅导等)
社会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
红色教育(参观革命圣地、学习红色文化等)
其他,请注明
7.您所参与的"三下乡"活动是否有稳定的校地合作基地或科技小院作为支撑?
是,有稳定的实践基地
否,临时联系地点
不确定
8.请根据您的参与经历,评价"三下乡"在以下方面的效果:
无提升
提升有限
一般
有所提升
提升显著
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实践操作技能
解决问题能力
团队协作能力
沟通表达能力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社会责任感
9.您认为"三下乡"实践活动对您未来的职业规划或个人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影响显著,坚定了我投身三农领域的决心
有一定影响,让我更关注农业农村发展
影响一般,仅作为一段特殊经历
无明显影响
10.在参与"三下乡"过程中,您遇到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实践内容与专业关联度低
前期培训与准备不足
实践时间短,难以深入
经费保障不足
指导教师参与度不高
实践成果转化困难
其他(请注明)
11.您认为当前"三下乡"实践活动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流于形式,缺乏深度
与地方实际需求脱节
缺乏长效工作机制
成果评价体系不完善
其他(请注明)
12.您认为提升"三下乡"实践活动效果的关键措施是?
加强前期调研,按需设计项目
完善"双导师"指导机制
建立稳定的实践基地
延长实践时间,建立长期跟踪机制
加大经费投入和资源保障
完善成果转化和评价激励机制
其他(请注明)
13.您对农业院校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还有哪些意见或建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