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文化接触与社会观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正在开展一项关于高校学生国际文化接触与社会观念的学术研究。


本问卷仅用于课程科研与学术分析,不涉及任何个人隐私与敏感信息,所有数据将以统计形式呈现,不会对外公开您的个人身份信息。问卷采用匿名填写的方式,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请根据您的真实想法选择最符合自己的选项。


非常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1. 你的性别是?
2. 你目前的年级是?
3. 你目前所学专业大致属于以下哪一类?
4. 从家庭全年总收入的大致水平来看,你认为自己家庭属于以下哪一类? (说明:这里的“家庭全年总收入”指家庭所有成员一年内来自工资、经营收入、奖金、财产性收入等的大致总和,不需要精确计算,只需根据实际情况粗略判断。)
5. 你上大学前家庭主要居住地是?
6. 在一个普通工作日(上课日),你平均上网(使用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时间大约是多长?
7. 你大致多久会通过任意渠道(新闻 App、短视频、朋友圈、公众号等)了解一次与社会热点或国内外公共议题相关的信息? 

(说明:在本问卷中,“社会热点”“公共议题”“公共事务”等,统一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和社会整体发展相关的话题,例如教育机会、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网络治理等,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公共讨论。日常生活中以个人私生活、综艺看点等为主的娱乐类信息,一般不在这里所说的“社会热点、公共议题”之内。下面提到“社会热点、公共议题”或“公共事务”时,均按照这一理解来回答。)
8. 过去一年里,你通过电影、电视剧、综艺、动漫等形式接触以下地区的文化内容的频率大致是?(包括在各类视频平台、短视频平台上观看完整版或剪辑)
  • 非常频繁(几乎每天都会接触)
  • 经常(大约每周有几次)
  • 偶尔(大约每月有几次)
  • 很少
  • 几乎从不
英美地区(主要指美国、英国等)
欧陆国家(如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北欧等)
日韩地区(主要指日本、韩国)
其他地区(如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等)
9. 过去一年里,你通过音乐、歌手/乐队、偶像文化等形式接触以下地区的内容频率大致是?(包括听歌、看舞台/应援视频、追爱豆、关注专辑/演唱会等)
  • 非常频繁(几乎每天都会接触)
  • 经常(大约每周有几次)
  • 偶尔(大约每月有几次)
  • 很少
  • 几乎从不
英美地区的音乐和流行文化(欧美歌手、乐队、说唱等)
欧陆国家的音乐和相关文化(如法语歌、德语歌、电子乐、古典音乐等)
日韩地区的音乐与偶像文化(K-pop、J-pop、日韩爱豆及其应援文化等)
其他

10. 在社交媒体或其他互联网平台上,你接触以下来源内容的频率大致是?(包括 B 站、微博、小红书上的翻译剪辑,以及直接使用 YouTube、Instagram 等平台看到的内容)

  • 非常频繁(几乎每天都会接触)
  • 经常(大约每周有几次)
  • 偶尔(大约每月有几次)
  • 很少
  • 几乎从不
以英美地区(美国、英国等)为主的账号或内容(如讲英美日常、校园生活、社会话题等)
以欧陆国家为主的账号或内容(如欧洲留学生活、欧洲足球、欧洲城市日常等)
以日本或韩国为主的账号或内容(如日本/韩国生活 vlog、美妆博主、二次元 UP 等)
其他地区(如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等)
11. 如果把你平时接触到的所有“国外文化内容”(包括影视、综艺、音乐、社交媒体等)综合起来,你觉得自己接触不同地区内容的多少大致排序是怎样的?

请根据你实际接触的多少,从“接触最多”到“接触最少”为下面几类地区排序:

需要排序的选项:

12. 你目前系统学习过或正在学习的外语主要有哪些?(可多选)
13. 如果只考虑个人兴趣和向往,你最希望将来有机会长期生活在哪个地区?
14. 你比较熟悉的外国朋友(包括线上好友)主要来自哪些地区?(可多选)
15. 你是否有以下与国外相关的经历?(可多选)
16. 总体来说,你对与社会热点、公共议题(如教育、就业、环境、公共服务等)相关的话题有多感兴趣? 

 (说明:在本问卷中,“社会热点”“公共议题”“公共事务”等,统一是指与社会公共利益、公共政策和社会整体发展相关的话题,例如教育机会、就业形势、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卫生、城市管理、网络治理等,以及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公共讨论。日常生活中以个人私生活、综艺看点等为主的娱乐类信息,一般不在这里所说的“社会热点、公共议题”之内。下面提到“社会热点、公共议题”或“公共事务”时,均按照这一理解来回答。)
17. 你觉得自己对当下社会热点和公共议题(包括国内外的)了解程度如何?

18. 下面这些说法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真实感受

  • 完全同意
  • 比较同意
  • 不太同意
  • 完全不同意
当别人讨论社会热点或公共议题时,我大致能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如果我愿意,我有能力通过查资料、比较不同观点来弄清一个公共议题的大致来龙去脉。
在学校遇到自己认为不太合理的安排时,通过合理渠道(如问卷、意见箱、老师或辅导员等)反馈,有可能带来一些改变。
班级或学院征求同学意见时,如果我认真表达,最终方案往往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同学们的想法。
普通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怎么想,其实不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作答说明:下面是一些关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看法,请根据你的真实想法判断同意程度。

19. 以下说法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看法?(公共 / 政治观念)
  • 完全同意
  • 比较同意
  • 不太同意
  • 完全不同意
我更看重社会的整体稳定和秩序,而不是各种激烈的争论。
遇到自己认为不太合理的规定时,我觉得理性说明理由、提出建议,比在私下抱怨或冲动发泄更合适。
公共问题离我的日常生活太远了,不值得花太多时间去关心。
即便不一定能改变结果,我仍然认为关心和讨论公共话题,是每个人应尽的一种基本责任。
在学校或社会中,规则应该对所有人一视同仁,而不是“看关系、讲人情”。
我觉得,只要不造谣、不恶意攻击,大部分与公共事务相关的话题是可以比较开放地讨论的。
我认为,在涉及公共事务和社会敏感话题的讨论中,设定一定的边界和规范,有助于维护整体的秩序和安全。
20. 以下说法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看法?(经济观念)
  • 完全同意
  • 比较同意
  • 不太同意
  • 完全不同意
在资源分配上,我认为“多劳多得”比“平均照顾每个人”更重要。
即使社会整体效率会受到一些影响,也有必要通过制度努力缩小贫富差距。
在一些关键领域(比如能源、交通等),由公共部门发挥主导作用会让我更有安全感。
只要规则透明、公平竞争,我可以接受社会中存在较大的收入差距。
对个人来说,“比较稳定的收入 + 较少风险”通常比“收入更高但风险更大”更重要。

21. 以下说法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看法?(文化观念)

  • 完全同意
  • 比较同意
  • 不太同意
  • 完全不同意
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整体上有比较强的认同感。
在今天,从不同国家吸收和借鉴优秀文化,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展自身。
年轻人追国外影视、音乐太多,会削弱对本国文化的兴趣。
我愿意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混搭”的文化元素,比如饮食、节日、穿衣风格等。
无论来自哪国、哪种文化,只要不伤害别人,都应该被基本尊重。
22. 某同学在朋友圈 / 小红书发了一条动态,大意是:“我觉得国外的很多方面整体比国内好,国内在很多地方都太落后了。”你最可能的反应是?(单选)
23. 学校准备对食堂和宿舍进行改造,有几套方案,并通过问卷/座谈会向同学征求意见。你最可能的做法是?(单选)
24. 遇到一件有争议的社会事件(例如某地公共管理措施引发讨论),你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接近哪一种?(单选)
25. 为了保证研究质量,请你认真阅读本题说明:下面这句话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情况? “我现在正在认真阅读每一道题目。” 请在下面选项中选择 “比较同意”。(单选)
26. 回顾整个问卷,你觉得自己的作答认真程度大致是?
27. 你和家人(父母等)以及朋友在日常生活中谈论社会热点、公共事务的频率大致是?
28. 你是否修读过与政治学、国际关系、社会学或相关领域有关的课程?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