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认知调研问卷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本问卷旨在挖掘新时代青年对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及民族精神的认同情怀、实践行动与传承智慧。问卷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仅用于弘扬优秀文化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推广,严格保密个人信息。请您结合自身真实感受与经历如实作答,您的每一份回应都将成为助力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感谢您的热忱支持与真诚分享!
一、基本信息
1. 您的性别
男
女
其他
2. 您的年龄
18-22岁(青年初期)
23-25岁(青年中期)
26-35岁(青年后期)
3. 您的教育背景
高中及以下
专科
本科
硕士及以上
4. 您的职业/身份
在校学生(高中/专科/本科/研究生)
职场新人(工作1-3年)
职场骨干(工作4-10年)
自由职业者
其他
5. 您所在的城市层级
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三四线城市
县城及乡镇
农村
二、认知与态度(1=完全不认同,2=不太认同,3=中立,4=比较认同,5=完全认同)
6. 请根据自身感受对以下表述进行评价
完全不认同
不太认同
中立
比较认同
完全认同
中华优秀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让我产生强烈的身份认同与文化自信
爱国主义、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等民族精神,在当代社会依然能给予我成长的力量
作为新时代青年,主动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是我愿意承担的责任
历史文化中的优秀元素(如传统工艺、经典典籍、民俗礼仪)蕴含着值得代代相传的智慧
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创新表达,能让更多青年感受到其生命力与感染力
对中华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会促使我在消费、社交中更倾向于选择本土文化相关的内容
我乐于主动关注中华历史文化,并愿意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内涵与价值
历史文化中的智慧可以为我当下的学习、工作或生活提供启发与指引
三、行为与实践
7. 您曾通过哪些积极渠道了解中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
学校课堂(历史、语文、思政等课程)
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B站等文化科普内容)
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小红书、微博等文化分享)
优质纪录片/影视剧/综艺(如《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
博物馆/文化馆/历史古迹参观研学
经典书籍/期刊/有声读物
国潮文创、传统工艺产品体验
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参与
线下文化讲座/公益课堂
其他
8. 过去一年中,您主动参与过哪些与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相关的正向活动
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文化场所
购买支持国潮文创、传统工艺产品
积极参与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如端午包粽、中秋赏月、重阳敬老)
拍摄/传播推广历史文化相关的短视频/图文内容
阅读历史典籍、文化研究类书籍
参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烈士纪念日祭扫、红色景点研学)
学习书法、国画、茶艺、刺绣等传统技艺
其他
9. 当产品蕴含优质历史文化元素(如传统图案、非遗工艺)且品质达标时,您是否会优先考虑选择
一定会,愿意支持文化传承
大概率会,既实用又有文化意义
不确定,会综合考量
偶尔会,看个人喜好
基本不会
10. 当您发现优质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相关内容时,是否愿意在社交平台(如朋友圈、小红书)分享给他人
经常分享,希望让更多人了解
偶尔分享,遇到特别认可的内容会转发
很少分享,仅自己关注
从不分享
11. 当他人讨论中华历史文化的价值时,您的态度更倾向于
主动分享自己的认知,传递文化魅力
积极倾听,认同合理的正面观点
保持中立,尊重不同看法
偶尔参与讨论,表达自身认同
不参与讨论
四、需求与偏好
12. 您更偏好哪种积极有趣的历史文化/民族精神传播方式
互动体验类(如沉浸式博物馆、非遗手工 workshop)
视听娱乐类(如优质历史题材影视剧、文化类综艺)
轻量化科普类(如短视频干货、图文解读)
深度研学类(如历史古迹实地研学、专家讲座)
实用结合类(如融入传统元素的日用品、服饰、数码产品)
其他
13. 您希望通过历史文化学习获得哪些正向收获
进一步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
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个人文化素养
获得审美熏陶与精神愉悦
汲取传统智慧,指导现实生活与成长
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社交圈
掌握传统工艺、历史解读等实用技能
其他
14. 您认为当前历史文化/民族精神的传播,哪些方面值得进一步优化提升
增加互动性与参与感,让学习更生动
强化与现代生活的结合,提升实用性
拓展传播渠道,让优质内容更易触达青年
平衡商业化与文化本真,保留核心内涵
丰富内容形式,减少单一灌输
其他
15. 您对“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潮流(如科技、时尚、游戏)创新结合”的态度是
非常支持,能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比较支持,既创新又能保留文化核心
中立,期待看到更多优质结合案例
不太支持,但尊重创新尝试
完全不支持,希望保留传统文化原貌
16. 如果有机会,您愿意参与以下哪些历史文化相关的体验活动
非遗技艺实操课(如制瓷、扎染、木雕)
历史场景沉浸式剧本杀/研学旅行
传统节日主题露营/文化市集
文化公益宣传志愿服务(如博物馆讲解、文化下乡)
历史文化知识竞赛/辩论赛
传统礼仪体验活动
其他
17. 您认为新时代青年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民族精神,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学校增设相关实践课程与趣味活动
社会推出更多优质文化产品(文创、影视、书籍)
政府加大文化场所建设与开放力度(博物馆、非遗馆等)
平台降低文化内容创作与传播门槛,鼓励青年参与
提供资金或政策支持(如文化创业补贴、活动经费)
其他
五、开放式问题
18. 您心中的“民族精神”包含哪些正向内涵?请结合当代青年的行动举例说明(如抗疫中的担当、创业中的坚韧等)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