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承与发展”的调查问卷
同学,你好!
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文化自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的学术研究。本问卷旨在了解你对相关问题的看法、体验和建议。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统计分析,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你的真实回答对本研究至关重要,感谢你的支持与参与!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你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政治面貌
群众
共青团员
预备党员
党员
第二部分:认知与理解调查
你如何理解“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句话?
A. 非常认同,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自信来源于此
B. 比较认同,文化自信会影响其他领域的发展
C. 感觉比较抽象,理解不深
D. 不认同或不了解此说法
你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A. 古典哲学思想(如儒家、道家等)
B. 传统文学与诗词歌赋
C. 传统艺术(如书法、国画、戏曲、民乐)
D. 传统技艺与手工艺(如陶瓷、刺绣、剪纸)
E. 传统节日与民俗活动
F. 古代科技与智慧(中医、天文历法等)
G. 传统美德与伦理规范(如仁、义、礼、智、信)
你认为在当今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主要的意义在于?
A. 塑造民族身份认同,凝聚人心
B. 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与人文素养
C. 为社会发展提供智慧与精神支持
D.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E. 抵御外来不良文化冲击
第三部分:校园观察与实践体验
在你所在的校园里,你观察到过哪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或现象?
A. 传统文化类社团(如国学社、汉服社、书画社、戏曲社等)
B. 传统文化讲座、论坛
C. 传统节日主题活动(如端午包粽子、中秋赏月诗会等)
D. 汉服出行、游园等活动
E. 戏曲、民乐等传统艺术演出进校园
F. 校园建筑、景观蕴含传统文化元素
G. 开设相关的必修或选修通识课程
H. 很少见到或从未关注
你个人参与过以下哪些类型的活动?
A. 参加过传统文化社团并成为会员
B. 偶尔参与过社团或学校组织的活动
C. 观看过相关的讲座或演出
D. 选修过相关的课程
E. 从未参与过
如果你参与过,你的主要动机是?
A. 个人发自内心的兴趣与热爱
B. 为了获得学分或完成课程要求
C. 陪伴朋友,社交需要
D. 好奇,想体验一下
E. 被活动形式(如汉服、手工)所吸引
如果你未曾参与,主要原因是?
A. 不感兴趣
B. 学业繁忙,没有时间
C. 不知道有这些活动信息
D. 觉得活动形式陈旧、缺乏吸引力
E. 没有同伴一起参加
第四部分:创造性转化与未来发展
你认为当前校园传统文化活动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A. 宣传方式,让更多人知道
B. 活动形式,应更创新、有趣、互动性强
C. 活动内容,应更贴近当代大学生生活
D. 活动的深度,不应只停留在表面体验
E. 活动的持续性,应形成品牌而非一次性活动
F. 其他
你认为运用新技术/新媒介来“活化”传统文化,哪种方式最有效?
A. 短视频平台(抖音、
B站等)创作趣味科普或创意短片
C. 利用动漫、漫画形式重新演绎传统故事
D. 利用VR/AR技术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如“云游”故宫)
E. 开发数字文创产品(如数字藏品、文创APP)
F. 与传统服饰、潮流品牌等进行跨界联名
G. 其他
你是否关注过运用新形式传播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如B站UP主“巫师财经”早期模式、“故宫文创”、“唐宫夜宴”舞蹈等)?
A. 关注过很多,非常喜欢
B. 关注过一些,觉得不错
C. 偶尔看到过,但没特意关注
D. 完全没关注过
作为年轻一代,你认为要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最关键的是?
A. 政府主导,举办大规模文化交流年、文化节
B. 依靠市场力量,推出高质量的文化产品(如电影、游戏)
C. 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由民间创作者自发传播
D. 夯实基础,先让本国年轻人真正热爱和认同
E. 其他
第五部分:开放性问题
请分享一次让你印象最深刻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经历,并说明原因。
对于如何在你所在的大学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你有哪些具体的意见或建议?(例如:你希望学校举办什么形式的活动?开设什么课程?)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