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区分“通讯录好友可见”“部分好友可见”“公开可见”等不同权限的差异。
我能看懂隐私政策中“信息收集范围”“第三方共享规则”等核心内容。
我了解手机定位系统APP权限管理(如禁止APP读取通讯录或定位等功能)
我担心个人手机号泄露后,遭遇电话/短信营销骚扰的可能性
我担心个人住址/学校信息泄露后,遭遇陌生人员侵扰的可能性
我担心社交平台动态(如朋友圈)泄露后,被他人恶意传播/冒用的可能性
我会自定义微信朋友圈、QQ空间的可见范围(如屏蔽陌生人、仅展示最近3天)
我会关闭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同城展示”“推荐给可能认识的人”功能。
我会定期(如每月1次)检查常用APP的隐私权限,关闭长期不用的权限。
我能从学校提供的资源(如线上课程、手册)中学习隐私保护技巧。
你是否参加过学校组织的隐私保护相关活动(如讲座、课程模块、公众号推文、班会宣讲)?
注册平台账号时,我会修改默认隐私设置(如将“公开可见”改为“仅自己可见”)。 1=完全不符合;2=不太符合;3=一般;4=比较符合;5=完全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