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和第八章中医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绪论 推拿概要)
本次考试涵盖中医护理学绪论及推拿概要相关知识,共100道单选题,每题1分,总分100分。请认真作答,考试时间为90分钟。
1. 考生基本信息
姓名:
2. 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是()
现代医学理论
中医理论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护理程序理论
3. 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与下列哪项关系最为密切()
西医护理学发展
中医临床医学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
医院管理体系完善
4. “三分治,七分养”的理念,体现了中医护理学的()特点
重视预防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重视护理作用
5. 中医护理学萌芽时期的主要标志是()
出现专职护士
有了初步的护理行为
形成系统理论
建立护理教育体系
6. 下列哪部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医护理思想()
《本草纲目》
《黄帝内经》
《千金方》
《伤寒杂病论》
7. 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的核心是()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
人体与社会环境相统一
以上都是
8. 辨证施护中,“辨证”的主要目的是()
确定护理诊断
辨别疾病证候
制定护理措施
评估护理效果
9.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预防为主
技术操作标准化
10.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上,哪个时期初步形成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框架()
先秦两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明清时期
11. “天人相应”思想体现的是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中的()
人体内部统一
人与自然统一
人与社会统一
人与疾病统一
12. 辨证施护的前提是()
辨证
施护
评估
计划
13.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主要内容()
生活护理
情志护理
手术护理
饮食护理
14. 中医护理学中“未病先防”体现的护理原则是()
预防为主
整体护理
辨证施护
因人施护
15. 《黄帝内经》对中医护理学的贡献主要在于()
奠定了中医护理理论基础
记载了大量护理技术
提出了辨证施护方法
规范了护理操作流程
16. 中医护理学整体观念中,人体内部统一的关键在于()
五脏六腑协调
气血津液充足
经络通畅
阴阳平衡
17.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
中医理论发展
社会需求变化
西医技术冲击
护理人员性别
18. 辨证施护中,“施护”的依据是()
疾病症状
证候特点
患者年龄
病情轻重
19. 中医护理学萌芽于()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近代社会
20. 下列哪项体现了中医护理学的“因人施护”()
冬季注意保暖
高血压患者低盐饮食
老年人减少剧烈活动
感冒患者多喝温水
21. 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神农本草经》问世
《黄帝内经》问世
《伤寒杂病论》问世
《千金方》问世
22. 整体观念中,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不包括()
季节气候影响人体
昼夜晨昏影响人体
地域环境影响人体
社会制度影响人体
23. 辨证施护的核心是()
根据证候制定护理措施
根据疾病制定护理措施
根据症状制定护理措施
根据患者需求制定护理措施
24. 中医护理学中“既病防变”的目的是()
防止疾病发生
防止疾病加重或传变
促进疾病痊愈
减少疾病并发症
25. 下列哪部著作首次系统记载了中医护理技术()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千金方》
《本草纲目》
26.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不包括()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经验积累
预防为主
27. 人体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体现是()
情绪波动影响健康
工作压力影响健康
饮食不当影响健康
气候变化影响健康
28. 辨证施护中,对“证”的理解正确的是()
疾病的名称
疾病的症状
疾病的证候
疾病的体征
29. 中医护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是()
先秦两汉
宋金元
明清
现代
3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体现的是()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体内部的统一性
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辨证施护的原则
31.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整体护理
辨证施护
预防为主
对症护理
32. 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阴阳五行学说
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
脏腑经络学说
气血津液学说
33. 下列哪项不是《黄帝内经》中涉及的护理内容()
饮食护理
情志护理
外科手术护理
生活护理
34. 辨证施护中,护理措施的调整依据是()
病情变化
患者意愿
护理人员经验
设备条件
35. 中医护理学中“顺应自然”的护理方法不包括()
随季节调整作息
随昼夜调整饮食
随地域调整穿着
随情绪调整运动
36. 中医护理学形成的基础是()
中医理论
护理实践
中医理论与护理实践结合
现代医学理论
37. 整体观念指导下的护理不包括()
关注患者身心状态
考虑患者生活环境
只关注疾病治疗
重视患者社会关系
38. 下列哪项体现了辨证施护的灵活性()
同病异护
异病同护
同病同护
异病异护
39. 中医护理学萌芽时期,人们的护理行为主要是()
利用草药治病
保暖、清洁等简单护理
针灸治疗
情志疏导
40. 《伤寒杂病论》对中医护理学的贡献是()
奠定理论基础
提出辨证施护思想
记载大量护理技术
规范护理操作
41. 整体观念中,人体是有机整体的关键在于()
五脏为中心
六腑相配合
经络相联系
气血津液濡养
42. 辨证施护的第一步是()
收集病情资料
辨别证候
制定护理措施
实施护理措施
43. 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范畴()
生活护理
情志护理
药物治疗
饮食护理
44. 中医护理学中“预防为主”的原则不包括()
未病先防
既病防变
病后防复
对症治疗
45. 下列哪部著作被称为中医护理理论的奠基之作()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千金方》
《本草纲目》
46. 人与自然环境相统一的表现不包括()
春季人体阳气升发
夏季人体气血旺盛
秋季人体阴气渐盛
冬季人体情绪高涨
47. 辨证施护中,“同病异护”的原因是()
患者年龄不同
患者体质不同
证候不同
病情轻重不同
48. 中医护理学发展的鼎盛时期是()
隋唐
宋金元
明清
近代
49. “人与天地相参”体现的是()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预防为主
因人施护
50.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施护
技术先进
预防为主
51. 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形成于()
原始社会
先秦两汉时期
隋唐时期
宋金元时期
52. 整体观念指导下的护理强调()
只关注患者身体状况
关注患者身心、环境等多方面
只关注疾病治疗
只关注护理技术
53. 辨证施护中,护理措施的核心是()
针对疾病
针对证候
针对症状
针对患者
54. 中医护理学中“病后防复”的目的是()
防止疾病复发
防止疾病加重
防止疾病传变
防止并发症
55. 下列哪项不是《千金方》中涉及的护理内容()
妇幼护理
老年护理
外科手术护理
饮食护理
56. 人体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社会地位
经济条件
自然气候
文化背景
57. 辨证施护的核心思想是()
以患者为中心
以疾病为中心
以证候为中心
以护理技术为中心
58. 中医护理学萌芽时期的护理特点是()
理论系统
技术成熟
经验性、朴素性
规范化
59. 《本草纲目》对中医护理学的贡献是()
提供药物护理依据
提出辨证施护思想
记载护理技术
规范护理操作
60. 整体观念中,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体现在()
社会动荡影响健康
季节变化影响健康
昼夜交替影响健康
地域差异影响健康
61. 辨证施护中,“异病同护”的依据是()
患者年龄相同
患者体质相同
证候相同
病情轻重相同
62. 中医推拿的核心作用不包括下列哪项()
调节气血
疏通经络
手术治疗
调和脏腑
63. 推拿操作中,下列哪项是最基本的要求()
手法轻柔
手法规范、用力适度
速度极快
力度越大越好
64. 下列哪项不属于推拿的基本手法()
推法
按法
注射法
揉法
65. 推法的操作特点是()
着力点固定,垂直向下用力
以指、掌等为着力点,做单方向直线移动
轻柔回旋运动
快速震颤
66. 推拿时需遵循“辨证施术”原则,其依据是()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患者证候特点
推拿师经验
67. 按法的主要作用是()
疏通经络、缓解痉挛
清热泻火
快速止痛
促进伤口愈合
68. 下列哪项不是推拿的适用人群()
慢性颈肩腰腿痛患者
骨折未愈合者
亚健康人群
轻度失眠者
69. 揉法的操作要领是()
直线推动,力度均匀
着力点带动皮肤做轻柔回旋揉动
垂直按压,突然用力
快速摩擦生热
70. 推拿前评估患者情况,不需要关注的是()
既往病史
局部皮肤状况
患者职业
有无出血倾向
71. 滚法主要适用于人体的哪个部位()
头面部
胸腹部
腰背部、四肢肌肉丰厚处
指关节
72. 下列哪项属于推拿的禁忌证()
腰肌劳损
皮肤破损、感染
轻度关节炎
消化不良
73. 拿法的操作特点是()
用手指捏住肌肉或肌腱,做提捏动作
单方向快速摩擦
轻柔按压
回旋搓动
74. 推拿时,若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继续操作
停止操作,让患者平卧休息
增加力度
更换手法
75. 摩法主要用于哪个部位的操作()
四肢关节
胸腹部
脊柱
头皮
76. 下列哪项不是推拿的治疗作用()
调节脏腑功能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消除肿瘤
缓解肌肉紧张
77. 捏法与拿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捏法力度更轻,拿法力度稍重
捏法只用于手指,拿法只用于手掌
捏法无提捏动作,拿法有
捏法用于皮肤,拿法用于骨骼
78. 推拿操作后,下列哪项护理措施不正确()
让患者休息片刻
提醒患者注意保暖
立即让患者洗澡
观察患者反应
79. 擦法的主要作用是()
温通经络、散寒止痛
快速消肿
复位关节
促进排便
80. 下列哪项不属于推拿的基本原则()
辨证施术
整体观念
暴力操作
循序渐进
81. 点法的操作要领是()
用指端或指间关节,集中力量按压穴位
大面积揉搓
快速直线推动
轻柔拍打
82. 推拿治疗慢性腰痛时,常选用的核心手法是()
推法、揉法、滚法
注射法
穿刺法
刮法
83. 下列哪项不是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
持久
有力
粗暴
均匀
84. 搓法主要用于哪个部位()
头面部
胸腹部
四肢,尤其肩、肘、膝、踝部
脊柱
85. 推拿时,若局部有瘀血,应避免使用的手法是()
轻柔揉法
重按法
温和推法
轻摩法
86. 下列哪项属于推拿的辅助手法()
抖法
推法
按法
揉法
87. 推拿的“持久”要求是指()
手法持续操作一定时间,保持动作连贯
一次推拿时间越长越好
每天都要推拿
手法能长期使用
88. 拍法的主要作用是()
活血化瘀、放松肌肉
切开引流
注射药物
复位骨折
89. 下列哪类患者适合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期患者
急性传染病患者
凝血功能障碍者
恶性肿瘤患者
90. 滚法的操作时,腕关节应保持()
僵硬不动
适度放松,做屈伸、旋转运动
极度弯曲
极度伸展
91. 推拿后患者出现局部轻微酸胀感,正确的处理是()
立即服用止痛药
无需特殊处理,通常可自行缓解
停止所有活动
热敷并加大力度再次推拿
92. 下列哪项不是按法的操作注意事项()
用力由轻到重
避免突然暴力按压
按压时间越长越好
关注患者反应
93. 揉法在操作时,着力点与皮肤的关系是()
相对滑动
带动皮肤一起运动
完全固定不动
快速摩擦
94. 推拿治疗的作用机制不包括()
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改善局部微循环
直接杀灭病原体
缓解肌肉痉挛
95. 下列哪项手法适用于头面部推拿()
指揉法
重滚法
大力按法
快速抖法
96. 推拿时,环境准备的关键是()
光线昏暗
温度适宜、环境安静整洁
播放 loud music
空气流通但寒冷
97. 拿法主要用于治疗()
局部肌肉紧张、酸痛
骨折
皮肤感染
急性出血
98. 下列哪项不属于推拿的禁忌情况()
皮肤湿疹
关节脱位复位后
急性腰扭伤48小时内
严重骨质疏松
99. 推法在操作时,力度应()
忽轻忽重
均匀一致
逐渐加重到极限
先重后轻
100. 推拿手法中,能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作用的是()
擦法
拍法
抖法
捏法
101. 下列哪项是推拿操作前必须确认的内容()
患者饮食情况
患者有无推拿禁忌证
患者职业
患者兴趣爱好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