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塑”现象调查研究
尊敬的受访者:
您好!为深入了解“动物塑”现象的传播现状、社会影响及公众认知,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匿名形式,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恳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作答。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您的性别:
A. 男
B. 女
C. 其他
2. 您的年龄段:
A. 18岁以下
B. 18-25岁
C. 26-35岁
D. 36-45岁
E. 46岁以上
3. 您的教育程度:
A. 高中及以下
B. 大专
C. 本科
D. 硕士及以上
4. 您的职业:
A. 学生
B. 企业职员
C. 自由职业者
D. 公职人员
E. 其他
5. 您是否了解“动物塑”现象(即将人物或事物与特定动物形象关联进行标签化解读的行为)?
A. 非常了解,经常接触
B. 有所了解,偶尔接触
C. 不太了解,很少接触
D. 完全不了解
6.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接触到“动物塑”相关内容?(可多选)
A. 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
B. 影视、综艺等文艺作品
C. 粉丝社群、论坛
D. 身边亲友交流
E. 其他
7. 您接触“动物塑”内容的频率如何?
A. 每天
B. 每周数次
C. 每月数次
D. 几乎不接触
8. 以下哪种动物形象在“动物塑”中您见过最频繁?(可多选)
A. 猫、狗等常见宠物
B. 虎、狮等猛兽
C. 兔、鹿等温顺食草动物
D. 鸟、鱼等其他动物
E. 无明显频繁出现的动物形象
9. 您对“动物塑”现象的整体态度是?
A. 非常喜欢,觉得有趣
B. 比较认可,不反感
C. 中立,无所谓
D. 不太喜欢,觉得无聊
E. 非常反感,认为不当
10.您认为“动物塑”现象背后反映了人们哪些心理需求?(可多选)
A. 娱乐消遣,缓解压力
B. 简化认知,快速标签化他人/事物
C. 寻求群体认同,增强社交联结
D. 表达喜爱或调侃之情
E. 其他
11. 您认为公众人物被“动物塑”,对其个人形象的影响是?
A. 正面,有助于提升亲和力和传播度
B. 中性,无明显影响
C. 负面,可能引发刻板印象或不尊重
D. 视具体情况而定
12. 您认为过度进行“动物塑”是否会引发对个体的刻板印象?
A. 一定会
B. 可能会
C. 不太会
D. 一定不会
13. 您认为在“动物塑”现象中,娱乐化表达与尊重个体的边界应该如何把握?
A. 以不伤害他人感情为前提,适度娱乐
B. 应严格限制,避免任何可能的冒犯
C. 无需刻意把握,顺其自然
D. 不清楚
14.. 您认为“动物塑”现象对青少年的认知和价值观形成有影响吗?
A. 影响很大
B. 有一定影响
C. 影响较小
D. 无影响
15. 您如何看待企业或品牌利用“动物塑”现象进行营销推广的行为?
A. 支持,新颖有创意
B. 接受,不反感
C. 中立,看具体营销方式
D. 反感,觉得刻意炒作
16. 您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动物塑”现象是否存在文化差异?
A. 存在明显差异
B. 存在一定差异
C. 差异不大
D. 不存在差异
E. 不清楚
17.您是否有过参与“动物塑”相关讨论或创作的经历?(如给他人贴动物标签、传播动物塑内容等)
A. 经常
B. 偶尔
C. 很少
D. 从未
18. 若您参与过,主要是出于什么原因?(可多选,未参与则跳过)
A. 单纯觉得有趣
B. 融入群体,参与社交
C. 表达对他人/事物的态度
D. 跟随潮流
E. 其他
19. 您是否见过因“动物塑”引发的争议事件?
A. 经常见到
B. 偶尔见到
C. 很少见到
D. 从未见到
20. 若您见过,您认为这类争议事件带来的后续影响是?(可多选,未见过则跳过)
A. 引发公众对“动物塑”边界的讨论
B. 促使相关群体规范自身行为
C. 无明显后续影响
D. 其他
21. 您认为社交媒体平台在推动“动物塑”现象传播中起到的作用是?
A. 主导作用,加速传播
B. 重要作用,助力扩散
C. 一般作用,仅为传播渠道之一
D. 次要作用,影响有限
22.您认为“动物塑”现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A. 持续流行,影响力扩大
B. 热度逐渐下降,回归理性
C. 保持现状,无明显变化
D. 不确定
23. 您对“动物塑”现象的未来发展有哪些建议?(可多选)
A. 加强正面引导,倡导文明表达
B. 减少过度娱乐化,避免刻板印象
C. 尊重个体差异,杜绝恶意调侃
D. 无需干预,自由发展
E. 其他
24.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您认为“动物塑”现象具有怎样的意义?(可多选)
A. 是网络亚文化的生动体现
B. 反映了社会认知方式的变化
C. 促进了群体社交与文化传播
D. 无特殊社会学意义
E. 其他
25.您对“动物塑”现象还有其他任何看法或建议吗?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