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部调查问卷
各位工友、同事们,大家好!
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自“双对标”工作开展六年来,在全体同仁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们在生产效率提升、成本管控、指标优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贴合当前生产实际需求,精准聚焦管理痛点,明确2026年工作方向,切实提升管理实效性,现诚邀您参与本次调研。您的每一条回答都将成为我们制定明年工作计划、优化制度流程的重要参考依据。
请您结合日常工作体验与实际观察思考如实作答,问卷匿名填写,数据仅用于整体分析。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 您所在单位
请选择
2. 您的职务
请选择
一、管理满意度及提升作用
3. 综合来看,您认为“双对标”管理对本单位降本增效的促进作用和效果如何?
(
1
)
(
10
)
4. 结合您执行《自购小额紧急配件的管理办法》的实际体验,对该办法的满意程度进行综合评价?
非常不满意(
1
)
非常满意(
10
)
5. 您认为生产绩效考评对促进管理水平提升的作用如何?
(
1
)
(
10
)
6. 结合日常生产工作实际,您认为目前执行的企业部相关制度对提升整体生产管理工作成效作用如何?
作用极小,几乎无改善(
1
)
作用极大,显著推动生产管理效率、规范性及效益提升(
10
)
二、绩效考评与对标管理核心方向
7. 结合当前生产运营实际,您认为目前生产绩效考评应优先侧重于下列哪几项?
A.产量
B.目标利润
C.双对标效益
D.毛利润
E.综合成本
F.槽龄
G.质量
H.设备产出率
I.其它
8. 面向2026年发展规划,您认为所在单位对标管理提升的重点方向有哪些?
A.能耗指标管控
B.加强设备管控和缺陷治理,提升设备健康水平
C.新技术、新设备引进,进行系统改造、设备升级
D.引进外部管理理念
E.疑难问题攻关
F.成本方面
G.其他
9. 结合当前实践,您认为本单位“双对标”管理再提升的难点有哪些?
A.产量进一步提升存在卡点
B.能耗指标降低遇到瓶颈
C.设备健康水平得不到完全保证
D.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落地周期长
E.新的管理理念难以融合到现有流程中
F.其他
三、创新节能管理
10. 您所在岗位/部门2025年参与或推进的创新创效项目类型主要有哪些?
A.生产工艺优化(如缩短流程、减少损耗)
B.设备技术改造(如提升设备效率、降低故障)
C.管理流程改进(如简化审批、提高协同效率)
D.新产品/新材料应用(如减少原料消耗、替代高成本原料、提升产品附加值)
E.数字化工具应用(如引入数据分析、智能监控系统)
F.未参与/推进过创新创效项目
G.其他
11. 您认为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四新项目引进推广最主要的困难有哪些?
A.缺乏创新思路,不知从哪些环节突破
B.时间精力有限(日常生产任务重,无额外时间推进)
C.容错机制不完善(担心项目失败承担责任)
D.跨部门协同困难(需多部门配合时流程繁琐、响应慢)
E.激励力度不足
12. 结合本岗位实际,您认为哪些创新节能项目最易落地且效果明显?
A.设备升级改造
B.操作流程及规范优化
C.资源循环利用
D.其他
四、设备及外委管理方面
13. 您认为能反映设备综合健康水平主要指标有哪些?
A.设备运转率
B.设备运行异常参数制定
C.设备故障率
D.检修费用
E.设备能耗水平
F.一类率
G.设备出力达标率
14. 您认为准确评价设备综合健康水平的指标还有哪些原因?
15. 您认为阻碍设备健康水平提高的因素有哪些?
A.检修人员技术水平差
B.备品备件库存不足
C.备件质量差
D.设备运行调整不及时
E.设备点检维护或检修项目受限
F.年度大中修计划或月度计划性检修无法按时进行
16. 您认为当前哪些工作更适合外委?
五、专利及研发加计扣除方面
17. 您认为高价值专利编写及挖潜目前存在哪些困难?
A.个人能力水平有限
B.时间紧张无法安排
C.对专利编写不感兴趣
D.缺少相关专业培训
18. 您认为高价值专利编写及挖掘目前存在哪些困难?
A.个人能力有限
B.时间紧张无法安排
C.对专利编写不感兴趣
D.缺少相关专业培训
19. 您通过何种方式了解知识产权?
A.自行了解
B.通过企业邀请知识产权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C.通过网络图书报刊进行了解
20. 您认为影响技研发加计扣除评比重要因素有哪些
A.科技研发项目数量
B.科技研发项目投资额
C.科技研发项目与专利融合情况
D.实际减税额
21. 您认为还存在哪些阻碍因素
六、生产瓶颈与制度优化
22.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您认为目前制约产量提升的关键点有哪些?___、___、___
23.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您认为目前制约能耗进一步降低的关键点有哪些?___、___、___
24. 您认为目前急需降低能耗、提升能效的设备或系统有哪些?请按照“急-中-缓”程度排序,并说明原因
紧急
中等
缓和
25. 您认为目前执行的生产绩效考评应在哪些方面进行调整?
26. 您认为在平衡增产(产量增加)和提质(质量提升)方面,目前应该做怎样的制度引导或增加哪方面的激励措施?
27. 您在执行企管部相关制度中,发现哪些制度的哪些点需要调整、改进或完善?应该新增哪方面的考评(奖励)机制?
制度调整建议:
新增考评机制建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