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气候风险与机遇重要性识别调研问卷

本问卷旨在支持海天味业推进极端天气及气候转型相关财务影响应对与信息披露工作。本次调研面向各板块代表性单位,请您根据单位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填写。

1. 填报企业名称(全称)
2. 填报联系人
3. 填报人所属部门

急性物理风险是指由于突发性极端天气或自然灾害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极端高温、极端降水、极端低温/寒潮、洪涝、台风/热带气旋等。这类风险发生时间短、破坏力强,可能导致设施受损、供应链中断、人员安全受威胁以及经济损失。与之相对的慢性风险是长期、渐进的环境变化,而急性物理风险强调的是“突发、短期冲击”。

请根据过去5年您单位遭遇各类极端天气风险的 发生概率,按1-5分打分(1分概率最低,5分概率最高),评分标准及对应情况如下:

· 1 分:未发生(近3-5年内)

· 2 分:未发生(近3年内)

· 3 分:偶有发生(过去3年发生1次)

· 4 分:经常发生(过去3年发生2-3次)

· 5 分:定期发生(过去3年定期发生,有明显的季节趋势)

4. 极端高温(例:夏季持续高温,酿造车间的发酵罐冷却系统超负荷运转,导致能源费用激增;部分露天原料储罐温度过高影响原料稳定性。) 
5. 极端降水(例:区域性特大暴雨,厂区排水系统短时超负荷,造成原料仓库低洼区域积水,损失部分包装材料或辅料。)
6. 极端低温/寒潮(例:寒潮来袭,户外水处理系统的管道结冰爆裂,导致工厂被迫停水停产;运输中的酱油产品因低温凝固。)
7. 洪涝(例:沿江/沿海基地遭受严重洪涝,低楼层包装线设备被淹,需要数周时间进行维修和校准,造成产品交付延期。)
8. 暴雪/冰冻(例:暴雪导致主要高速公路封闭,成品库存无法按时发往主要分销中心,造成市场短暂缺货和客户投诉。)
9. 台风/热带气旋(例:强台风造成区域电网中断 48 小时,依赖电力控制的发酵罐无法维持恒温,导致当批次产品报废;厂区部分轻质屋顶受损。)
10. 雷暴/冰雹(例:剧烈雷暴可能导致工厂或变电站电力短时中断或设备被雷击损坏,影响生产线的连续性。冰雹可能导致户外储罐表面被砸出裂缝,必须立即清空并进行紧急维修,影响酱油原液的储存能力。)
11. 大风(例:非台风季节的强风,可能导致发酵场区的晾晒设施或轻钢结构损坏,影响半成品加工或造成安全隐患。)
12. 其他(非地质灾害类,例如山火/野火、沙尘暴等,需注明具体风险及运营场景)

请根据过去5年各类急性物理风险对您单位造成的 损害程度,按1-4分打分(1分影响最低,4分影响最高),评分标准及对应情况如下(其中损失指直接设备损毁带来的损失):

· 1 分:仅预防,无损害(仅做预防措施,未造成实际损失)

· 2 分:轻微损害(造成少量经济损失,未影响正常生产)

· 3 分:一定损害(造成明显经济损失,短期影响生产,占营业收入≤1%)

· 4 分:严重损害(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或在所有风险里造成的损失占比最大;每年都会影响生产或长期影响生产)

13. 极端高温(例:夏季持续高温,酿造车间的发酵罐冷却系统超负荷运转,导致能源费用激增;部分露天原料储罐温度过高影响原料稳定性。)
14. 请进一步说明该风险在近三年内造成的最高经济损失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
15. 极端降水(例:区域性特大暴雨,厂区排水系统短时超负荷,造成原料仓库低洼区域积水,损失部分包装材料或辅料。)
16. 请进一步说明该风险在近三年内造成的最高经济损失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
17. 极端低温/寒潮(例:寒潮来袭,户外水处理系统的管道结冰爆裂,导致工厂被迫停水停产;运输中的酱油产品因低温凝固。)
18. 请进一步说明该风险在近三年内造成的最高经济损失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
19. 洪涝(例:沿江/沿海基地遭受严重洪涝,低楼层包装线设备被淹,需要数周时间进行维修和校准,造成产品交付延期。)
20. 请进一步说明该风险在近三年内造成的最高经济损失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
21. 暴雪/冰冻(例:暴雪导致主要高速公路封闭,成品库存无法按时发往主要分销中心,造成市场短暂缺货和客户投诉。)
22. 请进一步说明该风险在近三年内造成的最高经济损失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
23. 台风/热带气旋(例:强台风造成区域电网中断 48 小时,依赖电力控制的发酵罐无法维持恒温,导致当批次产品报废;厂区部分轻质屋顶受损。)
24. 请进一步说明该风险在近三年内造成的最高经济损失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
25. 雷暴/冰雹(例:剧烈雷暴可能导致工厂或变电站电力短时中断或设备被雷击损坏,影响生产线的连续性。冰雹可能导致户外储罐表面被砸出裂缝,必须立即清空并进行紧急维修,影响酱油原液的储存能力。)
26. 请进一步说明该风险在近三年内造成的最高经济损失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
27. 大风(例:非台风季节的强风,可能导致发酵场区的晾晒设施或轻钢结构损坏,影响半成品加工或造成安全隐患。)
28. 请进一步说明该风险在近三年内造成的最高经济损失占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
29. 其他(非地质灾害类,例如山火/野火、沙尘暴等,需注明具体风险及运营场景)

慢性物理风险是指由长期、渐进的气候或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例如平均气温持续升高、降水格局改变、海平面上升、干旱加剧等。这类风险不是瞬间爆发,而是持续多年累积,可能逐步影响能源设施的结构安全、资源获取、运营成本及供应链稳定性。与“急性物理风险”的突发性不同,慢性物理风险强调长期、持续的环境压力和潜在损害。

慢性物理风险是指由于长期气候变化引发的风险,请结合对单位业务的理解及过往运营经验,判断各类慢性物理风险未来发生的可能性,并按 1-4 分打分(1 分可能性最低,4 分可能性最高),评分标准及对应情况如下:

· 1 分:未显现(从未观察到相关迹象,或无相关影响场景)

· 2 分:偶尔显现(仅偶尔观察到轻微迹象,对运营无明显干扰)

· 3 分:定期显现(多次观察到明显迹象,已对部分运营环节产生干扰)

· 4 分:持续显现(长期存在且迹象逐渐加重,对核心运营环节产生持续影响)

30. 平均气温上升(例:厂房和仓库常年冷却需求增加,导致运营和能源成本持续上升;产品储存期内的质量稳定性面临长期挑战。)
31. 干旱/长期水分亏缺(例:地方政府因长期干旱对工业用水实施限额或加价,影响清洗、发酵等工序用水稳定性;农作物产地因缺水长期减产。)
32.

降水模式改变(例:传统雨季降水减少,旱季降水增加,造成灌溉用水与降水时间错位,导致大豆、小麦等原料长期产量波动增大。)

33.

海平面上升(例:位于沿海或河口的生产基地面临长期海水倒灌或咸潮入侵的风险,威胁低洼地带的基础设施和淡水取用。)

34. 气候带迁移(例:传统的大豆或小麦采购基地气候条件不再适合,迫使海天味业必须转移或开发新的原料来源地,增加采购的复杂性和成本。)
35. 其他(非地质灾害类,如植被及土地荒漠化等,需注明具体风险及运营场景)

请结合对单位业务的理解及过往运营经验,判断各类慢性物理风险可能对您单位的 损害程度,按1-4分打分(1分影响最低,4分影响最高),评分标准及对应情况如下:

· 1 分:仅预防,未预见损害(仅做基础预防措施,未产生实际损失)
· 2 分:轻微损害(运营成本少量增加,无需调整业务布局)
· 3 分:一定损害(运营成本明显上升,需调整部分业务流程或设备)
· 4 分:严重损害(运营成本大幅增加,需重构部分业务或迁移核心设施
36. 平均气温上升(例:厂房和仓库常年冷却需求增加,导致运营和能源成本持续上升;产品储存期内的质量稳定性面临长期挑战。)
37. 干旱/长期水分亏缺(例:地方政府因长期干旱对工业用水实施限额或加价,影响清洗、发酵等工序用水稳定性;农作物产地因缺水长期减产。)
38. 降水模式改变(例:传统雨季降水减少,旱季降水增加,造成灌溉用水与降水时间错位,导致大豆、小麦等原料长期产量波动增大。)
39. 海平面上升(例:位于沿海或河口的生产基地面临长期海水倒灌或咸潮入侵的风险,威胁低洼地带的基础设施和淡水取用。)
40. 气候带迁移(例:传统的大豆或小麦采购基地气候条件不再适合,迫使海天味业必须转移或开发新的原料来源地,增加采购的复杂性和成本。)
41.

其他(非地质灾害类,如植被及土地荒漠化等,需注明具体风险及运营场景)

气候转型风险是指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因政策法规、技术革新、市场变化和社会预期带来的风险。这类风险并非源于自然灾害,而是来自政策、经济和技术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模式、资产价值和长期竞争力。

气候转型风险是指为了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业务转型、生产转型的风险。请结合对单位业务的理解及过往运营经验对各类转型风险的 “发生概率”,按1-4分打分(1分概率最低,4分概率最高),评分标准及对应情况如下:

· 1 分:发生概率小(≤10%)

· 2 分:有一定发生概率(10%-50%(含))

· 3 分:有较大发生概率(>50%)

· 4 分:已经发生,且已经在采取应对措施

42.

能源结构转型(例:地方政府要求食品制造企业提高单位产值能耗标准,迫使淘汰高能耗的发酵罐、蒸汽锅炉或包装设备。)

43.

碳定价机制(例:中国或地方政府将食品加工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 ,海天味业因使用煤炭/天然气加热和电力消耗产生大量排放,需购买碳配额。)

44. 合规成本上升(例:地方政府提高酱油生产废水的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标准和总氮/总磷控制要求,迫使海天味业需投资升级或新建昂贵的废水处理设施。)
45. 披露要求趋严(例:监管机构要求强制披露其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并要求第三方审计。)
46. 消费者偏好改变(例:主要零售商(如大型商超)或餐饮客户要求海天味业提供产品碳足迹认证;消费者选择购买包装更环保、碳排放更低的调味品品牌。)
47.

原材料价格波动(例:农作物原料(大豆、小麦)供应商因气候政策面临更高的化肥、运输和加工成本,并将成本转嫁给海天味业,导致原材料采购价格长期上涨。)

48. 低碳技术投资失败(例:为满足减排目标,海天味业投入巨额资金,将传统的酱油酿造发酵系统全面升级为低排放技术后生产效率反而降低。)
49. 棕色资产与漂绿指控(例:因声称“绿色”产品但缺乏实质性行动被指控。)
50. 其他(因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转型而面临的风险,如新能源技术快速替代、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等,需注明具体风险及运营场景)

请结合对单位业务的理解及过往运营经验对各类转型风险的 “影响程度”,按1-5分打分(1分概率最低,5分概率最高),评分标准及对应情况如下:

· 1 分:仅预防,无损害(仅做应对准备,未造成实际损失)

· 2 分:轻微损害(利润小幅压缩 / 成本或投资少量增加,未影响业务规模,损失<1%)

· 3 分:一定损害(利润明显下降 / 成本或投资显著上升,需缩减部分高碳业务,损失1-3%)

· 4 分:较大损害(利润大幅下滑 / 成本或投资大幅增加,需关停部分高碳产能,损失3-5%)

· 5 分:严重损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在所有风险中占比最高,每年均影响生产或长期影响生产,损失>5%)

51.

能源结构转型(例:地方政府要求食品制造企业提高单位产值能耗标准,迫使淘汰高能耗的发酵罐、蒸汽锅炉或包装设备。)

52. 碳定价机制(例:中国或地方政府将食品加工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海天味业因使用煤炭/天然气加热和电力消耗产生大量排放,需购买碳配额。)
53. 合规成本上升(例:地方政府提高酱油生产废水的化学需氧量 (COD) 排放标准和总氮/总磷控制要求,迫使海天味业需投资升级或新建昂贵的废水处理设施。)
54. 披露要求趋严(例:监管机构要求强制披露其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并要求第三方审计。)
55. 消费者偏好改变(例:主要零售商(如大型商超)或餐饮客户要求海天味业提供产品碳足迹认证;消费者选择购买包装更环保、碳排放更低的调味品品牌。)
56. 原材料价格波动(例:农作物原料(大豆、小麦)供应商因气候政策面临更高的化肥、运输和加工成本,并将成本转嫁给海天味业,导致原材料采购价格长期上涨。)
57. 低碳技术投资失败(例:为满足减排目标,海天味业投入巨额资金,将传统的酱油酿造发酵系统全面升级为低排放技术后生产效率反而降低。)
58.

棕色资产与漂绿指控(例:因声称“绿色”产品但缺乏实质性行动被指控。)

59. 其他(因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转型而面临的风险,如新能源技术快速替代、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等,需注明具体风险及运营场景)

气候机遇识别是指企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过程中,识别可能带来经济、技术、市场或声誉等积极效益的机会。例如开发绿色产品带来的新市场和收入增长、提升能源效率或减排措施降低运营成本等。简单来说,就是帮助企业发现应对气候变化过程中可以利用的积极机会,从而增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请结合您单位过往运营经验(如已落地机遇的实施频次)及未来5年业务规划(如计划推进机遇的预估频次),按 “1-4 分” 评估以下机遇的 “显现 / 落地频率”(1 分频率最低,4 分频率最高),评分标准:

· 1 分:未显现 / 无规划(未来无推进计划)

· 2 分:偶有显现 / 初步规划(该机遇已经初步显现,且已经初步规划)

· 3 分:定期显现 / 重点规划(该机遇偶有显现,且已经纳入重点规划)

· 4 分:持续显现 / 全面规划(该机遇时长显现,并已经结合公司业务全面规划)

60.

节能技术及设备运营(例:投资升级高效能酿造发酵系统和蒸汽锅炉;引入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排程,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61. 绿色物流(例:优化配送路线,引入新能源或氢燃料配送车辆;建设绿色智慧物流仓库。)
62. 能源管理(例:利用物联网 (IoT) 传感器实时监测发酵、冷却、蒸汽等高耗能环节的能耗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持续优化和预测性维护)
63. 可再生能源使用(例:厂房屋顶大规模安装分布式太阳能光伏 (PV) 发电系统;采购绿色电力证书,减少范围二排放。)
64. 绿色产品创新(例:推出“零碳足迹”认证的高端调味品系列。)
65. 绿色包装(例:采用生物基、可降解的塑料薄膜或轻量化玻璃瓶替代传统高碳包装材料,减少包装环节的碳排放和原料消耗。)
66. 绿色技术(例:投资于耐受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如抗旱大豆育种),确保原料供应的韧性;应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排放。)
67. 废弃物回收利用(例:将生产过程中的酱渣、油脚等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燃料、动物饲料或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废物处置费。)
68. 其他(因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例如绿色金融支持等,需注明具体机遇及对应的运营场景)

请结合已落地机遇的实际成效或规划机遇的预期价值,按 “1-4 分” 评估以下机遇对您单位业务的 “影响程度”(1 分影响最低,4 分影响最高),评分标准:

· 1 分:轻微影响(仅带来少量附加收益 / 品牌曝光,不改变业务结构)

· 2 分:一定影响(带来稳定收益 / 客户增量,需调整部分业务流程适配)

· 3 分:显著影响(成为新利润增长点 / 核心业务补充,需重点投入资源)

· 4 分:重大影响(推动业务结构转型 / 成为核心业务之一,需重构部分业务布局)

69.

节能技术及设备运营(例:投资升级高效能酿造发酵系统和蒸汽锅炉;引入能源管理系统,优化生产排程,降低单位产品能耗。)

70. 绿色物流(例:优化配送路线,引入新能源或氢燃料配送车辆;建设绿色智慧物流仓库。)
71.

能源管理(例:利用物联网 (IoT) 传感器实时监测发酵、冷却、蒸汽等高耗能环节的能耗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实现持续优化和预测性维护)

72. 可再生能源使用(例:厂房屋顶大规模安装分布式太阳能光伏 (PV) 发电系统;采购绿色电力证书,减少范围二排放。)
73. 绿色产品创新(例:推出“零碳足迹”认证的高端调味品系列。)
74. 绿色包装(例:采用生物基、可降解的塑料薄膜或轻量化玻璃瓶替代传统高碳包装材料,减少包装环节的碳排放和原料消耗。)
75. 绿色技术(例:投资于耐受气候变化的农业技术(如抗旱大豆育种),确保原料供应的韧性;应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减少排放。)
76. 废弃物回收利用(例:将生产过程中的酱渣、油脚等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燃料、动物饲料或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减少废物处置费。)
77. 其他(因应对气候变化可能带来的机遇,例如绿色金融支持等,需注明具体机遇及对应的运营场景)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