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AI工具学术使用情况及争议认知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
您好!为深入了解
AI
工具在大学生学术场景中的使用现状、争议认知及应对需求,特开展此次调查。问卷匿名填写,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预计占用您
8-10
分钟,恳请您根据真实情况作答,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1.您的性别:
A.男
B.女
2.您的学科类别:
A.文科(文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
B.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
C.文理交叉学科(如心理学、金融学、数字媒体等)
3. 3.请填写您的具体专业__________;
4.您是否有科研相关经历(如参与课题、发表论文等)?
是
否
5.您的年级:
A.大一
B.大二
C.大三
D.大四
E.其他(如专升本)
6.您过去一学期的平均绩点(GPA)区间:
A.3.8及以上
B.3.5-3.79
C.3.0-3.49
D.2.5-2.99
E.2.5以下
F.未计算过
二、AI工具使用基础情况
7.您是否在学术活动中使用过AI工具?
是
否
8.您首次在学术活动中使用AI工具的时间:
A.高中及以前
B.大一年级
C.大二年级
D.大三年级
E.大四年级
9.您在学术相关活动(论文、作业等)中使用AI工具的频率:
A.偶尔(一学期1-2次)
B.经常(一学期3-5次)
C.频繁(一学期6-10次)
D.高频(一学期10次以上)
10.您使用AI工具完成学术任务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A.任务难度大,自身能力不足
B.deadlines紧,节省时间
C.想提升内容质量(如语言更专业)
D.同学都在用,跟风尝试
E.好奇AI的辅助效果
F.提升学习效率(如快速梳理思路)
G.弥补知识盲区(如陌生领域辅助入门)
H.其他
11.您在以下哪些学术场景中使用过AI工具(可多选):
A.日常课程作业(如散文、论述题、编程题等)
B.期中/期末课程论文
C.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初稿、修改等)
D.文献检索(找相关文献)
E.文献综述(梳理研究现状、观点)
F.论文大纲/框架拟定
G.内容撰写(生成段落、观点)
H.语言润色(语法、措辞、逻辑优化)
I.数据处理(统计分析、图表制作)
J.参考文献格式排版
K.其他
12.您在以下不同学术类型任务中使用AI工具的频率
从不
低频
一般
较高
高频
必修课程作业
选修课程作业
课程论文
毕业论文
科研项目
13.您常用的学术类AI工具是(可多选):
A. 通用对话类 AI(如 ChatGPT、文心一言、豆包、通义千问等(常用于知识点答疑 / 概念解析、 解题思路梳理、学术思路头脑风暴等))
B. 专业写作类 AI(如 Grammarly、QuillBot、Copy.ai 等(常用于语法 / 拼写纠错、文本润色 / 句式优化、论文框架搭建等))
C. 学术平台类 AI(如知网研学 AI、万方智搜 AI 助手等(常用于文献检索 / 精准定位、文献摘要生成 、学术趋势分析等))
D. 数据处理类 AI(如 Python+AI 插件、SPSS AI 模块等(常用于数据清洗 / 预处理、统计分析 / 建模、可视化图表生成等))
E. 文献管理类 AI(如 Zotero+AI 插件、NoteExpress AI 等(常用于文献分类 / 标签生成、参考文献格式自动排版、文献阅读笔记生成等))
F. 其他(请注明工具名称及使用场景):
14.您对所使用AI工具生成内容的依赖程度:
A.完全依赖(直接复制,不修改)
B.高度依赖(仅做10%以内文字调整)
C.中度依赖(修改30%-50%内容逻辑与细节)
D.轻度依赖(仅参考思路,自主重写)
E.几乎不依赖(只用来查错,核心内容自己写)
您使用AI工具完成学术任务的效果达到预期的程度:
完全未达到
1
2
3
4
5
完全达到
您对AI工具辅导学术的认可程度:
非常不认可
1
2
3
4
5
非常认可
17.您认为以下哪些AI使用行为属于“学术不端”:
A.直接复制AI生成的完整论文/作业作为自己的成果
B.用AI生成核心观点,仅自行补充少量案例/数据后作为原创成果提交
C.让AI改写他人论文内容(如调整句式、替换词汇),规避查重检测
D.用AI生成参考文献列表,但未核实文献真实性、相关性及引用格式
E.多人共用同一AI生成的核心内容(如论文框架、解题过程),分别提交不同学术任务(课程作业、课程论文等)
F.用AI辅助文献综述梳理,且完整标注引用来源及AI辅助过程
G.用AI润色论文语言(仅调整句式/语法,不改变核心观点、数据及论证逻辑)
H.以上均不属于
I.其他看法:
18.您认为“使用AI工具完成学术任务”与“学术诚信”的关系是:
A.完全冲突(用了就是不诚信)
B.部分冲突(过度使用才不诚信)
C.不冲突(工具辅助,不算违规)
D.不确定(要看学校规定)
19.若学术任务明确要求“独立完成”,您仍会使用AI工具的可能性:
肯定会
可能会
不会
不确定
必修课程作业
选修课程作业
课程论文
毕业论文
20.您认为使用AI工具时,是否有必要向老师/学校“标注AI使用情况”(如哪些部分由AI辅助):
A.非常有必要(透明化,避免误解)
B.有必要(但仅在老师要求时)
C.没必要(自己知道就行,不影响结果)
D.无所谓
21.您身边同学使用AI完成学术任务的普遍程度:
A.几乎没人用
B.少数人用(10%以内)
C.部分人用(10%-50%)
D.多数人用(50%-80%)
E.几乎都在用(80%以上)
22.若同学过度依赖AI(如直接抄袭AI内容)并获得好成绩,您的感受是:
A.不公平,违背学术公平原则
B.羡慕,觉得他们效率高
C.无所谓,每个人有自己的方式
D.焦虑,担心自己不用会落后
四、学术能力发展争议认知
23.长期使用AI工具完成学术任务,您认为对以下能力的影响:
负面影响大
正面影响大
无明显影响
利弊共存
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表达能力
独立研究能力
文献阅读与分析能力
24.您在使用AI生成内容后,会进行以下哪些操作:
A.检查事实准确性(如数据、案例、引用)
B.修正逻辑漏洞(如前后矛盾、论证不充分)
C.调整语言风格(贴合自己的表达习惯)
D.补充个人观点/案例(让内容更个性化)
E.直接使用,不做任何检查修改
F.其他
25.您认为AI工具在学术能力培养中,更适合的角色是:
A.“启蒙者”(帮入门,如教写大纲、找文献)
B.“辅助者”(帮效率,如润色、数据处理)
C.“挑战者”(帮纠错,如指出逻辑漏洞)
D.“替代者”(帮完成,节省时间精力)
26.若完全不使用AI工具,您完成学术任务的信心:
A.非常足(不依赖AI也能做好)
B.一般(能完成,但耗时久)
C.不足(部分任务难以独立完成)
D.完全没信心(很多任务做不了)
五、学术规范认知与应对策略
27.您了解学校关于“学术活动中使用AI工具”的规定途径(可多选):
A.学院班会/通知
B.学术诚信课程
C.导师/老师提醒
D.同学间交流
E.从未了解过
F.其他
28.您对学校现有“AI学术使用规范”的了解程度:
A.非常了解(清楚使用范围、禁忌、标注要求)
B.一般了解(知道大概不能滥用,但不明确细节)
C.不太了解(只听说过,不清楚具体内容)
D.完全不了解(不知道有相关规定)
29.您认为学校是否需要出台“AI学术使用细则”,
是
否
30.您认为“AI学术使用细则”需要明确以下哪些内容(可多选):
A.允许使用AI的学术场景(如作业/论文/设计)
B.禁止使用AI的行为(如直接生成核心内容)
C.AI使用后的标注要求(如标注范围、格式)
D.违规使用AI的处罚措施
E.没必要出台细则
F.其他
31.您希望学校通过哪些方式指导“合理使用AI”(可多选):
A.开设专题课程
B.发布使用指南
C.组织讲座/workshop
D.建立咨询平台
E.线上视频教程
F.案例分析手册
G.不需要指导,自己摸索即可
H.其他
32.为平衡AI工具与学术能力,您个人会采取哪些策略(可多选):
A.分场景使用(简单任务自己做,复杂任务用AI)
B.主动校验AI内容(每次都检查、修改)
C.限定使用比例(AI辅助内容不超过30%)
D.加强自主练习(定期不使用AI,锻炼能力)
E.学习AI使用技巧(如精准提问,提升AI辅助效果)
F.严格标注AI使用部分(符合学术规范)
G.其他
33.您认为未来大学生“AI学术素养”应包含哪些能力(可多选):
A.AI工具筛选能力(选适合学术的AI)
B.AI内容鉴别能力(判断AI生成内容的准确性)
C.AI使用规范意识(遵守学术诚信)
D.人机协作能力(平衡AI与自主能力)
E.其他
六、补充建议
34.您对大学生使用AI工具进行学术活动、学校相关管理措施,或提升自身“AI学术素养”,还有其他建议吗?
再次感谢您的耐心参与!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