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识”与“共育”:面向家校协同的职校惩戒教育沟通案例库建设研究
1. 您目前任教的学段是:
A. 小学
B. 初中
C. 高中
D. 中等职业学校(职教教师)
E. 大学/高等职业院校(大学教师)
2. 您的教龄:
A. 5年及以下
B. 6-10年
C. 11-20年
D. 20年以上
3. 您的职称:
A. 三级教师/未定级
B. 二级教师
C. 一级教师
D. 高级教师
E. 正高级教师
F. 高校助教
G. 高校讲师
H. 高校副教授
I. 高校教授
第二部分:惩戒观念与认知
1. 您认为教育惩戒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请按重要性排序,1为最重要)【排序题】
A. 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B. 促进学生品德发展
C. 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D. 警示其他学生
E. 树立教师权威
F. 其他(请填写)
2. 在您看来,以下哪些行为属于“教育惩戒”?(可多选)
A. 点名批评
B. 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书面检讨
C. 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
D. 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
E. 课后留校教导
F. 暂扣学生不当携带或使用的物品(如手机、课外书)
G. 要求家长到校配合教育
H. 取消评奖评优资格
I. 给予纪律处分(警告、记过等)
J. (针对大学)课程成绩扣分、判定作业/考试不及格
K. (针对大学)取消课程考试资格
L. 其他(请填写)
3. 您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大学/职教教师请理解为“您对学校关于学生纪律的相关规定”】的熟悉程度是?
A. 非常熟悉,仔细阅读过
B. 比较熟悉,了解主要内容
C. 一般了解,知道大概
D. 不太熟悉
E. 完全不了解
第三部分:惩戒实践与体验
1. 在过去一学期中,您实施惩戒的频率大约是?
A. 几乎每天
B. 每周几次
C. 每月几次
D. 很少
E. 从未
2. 当学生出现【小学:课堂吵闹、不交作业、课间追逐打闹;初中:顶撞老师、抄袭作业、携带违禁品;高中:逃课、考试作弊、扰乱课堂秩序;职教:违反实训纪律、迟到早退、不服从管理;大学:学术不端、旷课、作业敷衍】行为时,您最常采取的措施是?(请选择1-3项)
A. 口头批评、提醒
B. 课后谈心、沟通
C. 暂时没收干扰物品(如手机)
D. 要求当众或书面检讨
E. 扣除平时成绩/行为分
F. 通知班主任或辅导员
G. 联系家长/监护人
H. 交由学校学生管理部门/学部处理
I. 其他(请填写)
3. (中小学/职教教师)您认为“请家长”这种方式效果如何?【单选题】
A.非常有效,是重要助力
B.比较有效,但需谨慎使用
C.效果一般,有时会激化矛盾
D.基本无效,家长不配合
E.负面影响大,尽量不使用
对于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您认为最有效的处理方式是?【单选题】
A. 课程内部处理(如该作业/考试判零分)
B. 按校规上报学校行政部门,给予纪律处分
C. 与学生严肃谈话,责令重做
D. 在课堂上作为案例匿名警示其他学生
E. 其他(请填写)
第四部分:困境与支持
1. 在实施教育惩戒时,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可多选)
A. 担心家长不理解、投诉或引发冲突
B. 害怕学生有过激反应(如离家出走、自杀)
C. 学校领导不支持、“息事宁人”
D. 社会舆论压力大,怕被媒体曝光
E. 相关法律法规/校规界定模糊,操作困难
F. 惩戒的“度”难以把握,怕被认定为体罚或变相体罚
G. (大学教师侧重)缺乏即时有效的惩戒手段,程序繁琐
H. 花费过多时间精力,影响教学
I. 其他(请填写)
2. 当您因惩戒学生而面临外界压力(如家长质疑、网络舆论)时,您通常能获得哪些支持?(可多选)
A. 学校管理层坚决支持
B. 同事的理解与声援
C. 家长委员会或大多数家长的理解
D. 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力背书
E. 清晰的制度与法律保障
F. 基本没有支持,独自承担
G. 其他(请填写)
第五部分:情感与态度
1. 实施一次您认为“必要但有些严厉”的惩戒后,您通常的感受是?【单选题】
A. 问心无愧,这是教育者的责任
B. 略有不安,担心后续影响
C. 非常焦虑,怕被误解或追责
D. 感到挫败和无助
E. 其他(请填写)
2. 总体而言,您对在当前环境下行使教育惩戒权的态度是?【单选题】
A. 积极主动,这是教书育人的必要部分
B. 谨慎使用,只在万不得已时
C. 能不用则不用,以免惹麻烦
D. 基本放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E. 非常困惑,不知该如何是好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