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市基层文化阵地民族团结教育功能现状调查问卷(管理者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为深入了解我市基层文化阵地(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街道/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等)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的真实情况,特制定本问卷。本问卷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整体分析,并对您的信息严格保密。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一、基本信息
1. 您所在单位/部门
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
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县(区)级文化/宣传部门
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
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其他
2. 您的职务
单位负责人
部门负责人
项目/业务主管
其他
二、阵地建设与资源保障
3. 您所管辖文化阵地的硬件设施能否满足民族团结教育活动需求?
完全满足
基本满足
一般/略有不足
比较缺乏
非常缺乏
4. 近三年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年度专项经费情况
有稳定充足专项经费
有专项经费但不足
无专项经费,从其他经费列支
几乎没有相关经费
不清楚
5. 专职工作人员配置
数量充足
身兼数职、精力分散
主要为兼职或公益岗
严重短缺,靠志愿者
6. 工作人员“民族文化/民族团结教育”专业培训
定期系统培训
偶尔培训,不系统
几乎没有
全靠自学
三、活动开展与内容形式
7. 民族团结主题活动频率
每月≥1次
每季度1次
每年1–2次(节庆/宣传月)
很少
从未开展
8. 请对以下活动形式的开展频率和反响进行评价
经常
偶尔
从未
传统节庆共庆(三月三、春节、中秋等)
民族文化展示(粤剧、藤县舞狮、六堡茶、民族服饰展)
民族歌舞文艺汇演
民族团结故事会/讲座/论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民族手工艺教学(编织、刺绣等)
各民族风味美食分享/制作
“嵌入式”日常文化体验
线上活动(短视频征集、线上展览)
9. 请对以下活动形式的开展频率和反响进行评价
反响很好
反响一般
传统节庆共庆(三月三、春节、中秋等)
民族文化展示(粤剧、藤县舞狮、六堡茶、民族服饰展)
民族歌舞文艺汇演
民族团结故事会/讲座/论坛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
民族手工艺教学(编织、刺绣等)
各民族风味美食分享/制作
“嵌入式”日常文化体验
线上活动(短视频征集、线上展览)
10. 活动内容设计目前最主要问题
内容单一,缺乏新意
说教性强,趣味性不足
与梧州本土特色(岭南、广府、龙母、六堡茶等)结合不足
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挖掘不深
未有效回应不同年龄/职业群体需求
其他
四、工作成效与挑战
11. 通过文化阵地活动,在以下哪些方面成效明显
增进各民族居民相互了解
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社区氛围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
促进日常交往互助
效果不明显/难以评估
其他
12. 当前制约阵地民族团结教育功能提升的最主要三项挑战:第一位(最核心):___,第二位:___,第三位:___(备选:经费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缺顶层设计与系统规划;部门协同不畅;内容与形式创新不足;群众参与度低;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等)
五、提升策略与建议
13. 为提升活动效果,最需创新方面
内容创新:深挖梧州民族团结故事,与六堡茶、粤剧等特色产业文化结合
形式创新:增加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活动(文创市集、生活体验营)
载体创新:强化线上平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传播
主体创新:鼓励各民族文艺团队、志愿者自发组织
其他
14. 建立长效机制最需要的政策/制度支持
把民族团结教育成效纳入公共文化服务考核
建立文旅、民宗、宣传、教育等多部门常态化联动机制
设立稳定专项财政预算
出台激励社会力量(企业、社会组织)参与政策
建立市级资源库与专家智库
其他
15. 请分享1个您所在区域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最成功的文化阵地或品牌活动案例(50字以内简述亮点即可)
16. 对进一步提升梧州市基层文化阵地民族团结教育功能的其他意见或建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