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红酸汤文化认同与产业升级调研
1. 您的年龄段是?
A. 18岁及以下
B. 19-35岁
C. 36-50岁
D. 51岁及以上
2. 您目前的长期居住地是?
A. 贵州省内
B. 中国其他省份
C. 海外
3. 您的身份是?(可多选)
A. 本地居民
B. 外地游客
C. 餐饮/食品行业从业者
D. 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
E. 学生
F. 企业职员/公务员
G. 自由职业者
4. 您对贵州苗族红酸汤的了解程度是?
A. 非常了解,熟知其历史、制作工艺和文化
B. 比较了解,知道其基本特点和风味
C. 一般,听说过且品尝过,但不了解细节
D. 不了解,仅听说过名字
E. 完全没听说过
5. 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了解红酸汤?(可多选)
A.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
B. 微信(视频号、公众号、朋友圈)
C. 微博、小红书等内容社区
D. 亲友推荐
E. 线下餐饮体验
F. 文化节庆、旅游活动
G. 电视、新闻媒体报道
H. 电商平台(在购物时看到)
7. 您食用红酸汤的频率是?
A. 每周数次
B. 每月数次
C. 偶尔(如节假日或在外就餐时)
D. 从未食用过(若选此项,可跳至第10题)
9. 您更偏好哪种形式的红酸汤产品?(可多选)
A. 传统火锅/菜肴(如酸汤鱼)
B. 瓶装/袋装发酵原汤
C. 方便食品(如酸汤粉、酸汤速食包)
D. 复合调味料(如酸汤酱)
E. 创新衍生品(如酸汤风味的零食、饮料)
F. 其他
11. 您认为红酸汤最核心的价值在于?
A. 独特的风味体验
B. 健康的发酵食品属性
C. 深厚的文化背景与民族特色
D. 情感寄托与家乡/地域记忆
E. 经济价值与产业潜力
12. 您认为将红酸汤开发成文创产品或旅游体验项目(如研学工坊、DIY体验包)?
A. 非常支持,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好方法
B. 支持,但设计需精良,避免低质化和过度商业化
C. 谨慎支持,需确保传承人能真正受益并参与
D. 不太支持,担心商业化会损害其文化内涵
E. 反对,文化不应被商品化
14. 您认为哪些方式最有助于红酸汤文化的活态传承?(可多选)
A. 家庭代际传承
B. 建立非遗传承人体系与工坊
C. 进入学校职业教育课程
D. 通过短视频、纪录片等进行数字化传播与保存
E. 与文旅结合,开发体验式旅游
F. 通过品牌故事进行营销传播
15. 您认为当前红酸汤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可多选)
A. 品牌杂乱,缺乏有影响力的领导品牌
B. 手工制作,产品质量不稳定,标准化难
C. 产品形态单一,创新不足
D. 文化故事讲得不好,对外知名度不够
E. 市场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
F. 产业链不完善,从原料到销售的协同不足
G. 其他
16. 如果红酸汤推出高端化、礼盒化的“非遗手作”产品,您的态度是?
A. 愿意支付更高价格,认可其文化附加值
B. 可能会尝试,但取决于具体设计和价格
C. 与普通产品无异,不会为此多付钱
D. 反对,认为背离了其民间食品的本质
您是否支持将苗族红酸汤制作技艺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强烈支持
支持
中立
无所谓
反对
17. 您认为红酸汤作为贵州多民族(如苗族、侗族、汉族等)共享的美食,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增强地域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如何?
A. 作用非常显著,是重要的情感和文化纽带
B. 作用较为显著,能增进相互了解
C. 作用一般,只是一种食物而已
D. 没有明显作用
E. 没思考过这个问题
18. 从长远看,您对苗族红酸汤未来的传承与发展有何建议或期待?(开放题)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