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施现状与效果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您好!
为精准把脉现状、倾听真实声音、汇聚一线智慧,我们特开展本次问卷调查。本问卷旨在深入了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施现状、教学效果与师生认知,您的宝贵经验与真切感受,是推动教学内容创新、方法革新与实效提升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构建更富感染力、说服力和引领力的思政金课至关重要。
您的身份是:
高校思政课教师
在校大学生
(教师作答)您的从教年限为:
3年及以下
4-10年
11-20年
20年以上
(学生作答)您所在的年级为:
大一
大二
大三
第一部分:理论基础与认知建构
在您的教学/学习过程中,对“红色基因”的当代理论内涵的阐释,更侧重于以下哪一维度? 教师端选项:
A.作为历史精神遗产,重点讲授其形成背景与史实
B.作为政治认同符号,强调其对主流价值观的承载
C.作为动态的文化传统,重点剖析其与改革开放、民族复兴实践的贯通性
D. 认为当前教学对其理论开掘尚浅,难以有效阐释
2 · 在您的教学/学习过程中,对“红色基因”的当代理论内涵的阐释,更侧重于以下哪一维度?(学生端选项):
A. 老师主要告诉我们它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B. 老师主要强调它是我们必须认同的政治信念
C. 老师能讲清楚它如何影响并体现在今天国家发展与我们个人生活中
D. 感觉课程对它的讲解比较模糊,理解不深
课程在阐释红色文化时,是否清晰构建了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逻辑关联?
A. 清晰阐明了三者的传承、融合与发展关系,形成了系统的文化观
B. 仅侧重红色文化本身,与其他二者的关联性阐述不足或生硬
C. 未曾涉及或未清晰呈现这一理论框架
课程在解读红色精神时,主导的叙事逻辑更倾向于?
A. 革命英雄主义的“传奇化”叙事(突出个人壮举)
B. 历史唯物主义的“结构性”叙事(分析历史条件、矛盾与人民主体作用)
C. 与个人成长、职业发展结合的“生活化”叙事
D. 叙事逻辑不清晰,以知识点罗列为主
第二部分:教学转化与创新实践
【身份嵌入题】 在您的教学/学习体验中,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认知内容的主要难点是什么?教师端选项(可多选):
A. 理论话语体系与青年学生生活话语体系的转换困难
B. 历史场景与现实关照难以建立有说服力的连接
C. 优质、深刻且新颖的教学案例匮乏,流于表面
D. 实践教学设计与理论认知目标脱节,深度不足
在您的教学/学习体验中,将抽象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认知内容的主要难点是什么?学生端选项(可多选):
A. 理论和概念听起来离我的生活很远,难以共鸣
B. 感觉历史是历史,现实是现实,课程没能很好地把两者打通
C. 案例听起来都差不多,缺乏新意和深度剖析
D. 实践活动像“走过场”,对理解理论帮助不大
在您接触过的教学尝试中,哪种方法对促进深层次思维触动的效果最为显著?
A. 基于原始文献的批判性阅读与研讨(如书信、档案、当事人回忆)
B. 长周期、沉浸式的项目制学习(如围绕某一主题进行深度调研并形成报告)
C. 与专业课程结合的“课程思政”交叉案例教学
D. 仍以传统讲授为主,未见能引发深度思考的创新方法
当前数字技术(VR/AR、元宇宙等)在红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处于何种阶段?
A. 创造了深度沉浸的“具身体验”,有效增强了历史共情与情境理解
B. 仍是感官刺激层面的“技术点缀”,与核心教学目标和思辨环节脱节
C. 尚未接触或体验过相关技术应用
第三部分:价值认同与内化机制
课程在引导您/学生批判性思考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与历史局限方面做得如何?
A. 提供了充分的思辨空间,鼓励并引导辩证看待历史与价值
B. 主要强调其正面价值,对复杂历史侧面采取回避或简单化处理
C. 完全未触及批判性思考的层面,停留在单向度的知识传授
【身份嵌入题】 红色文化教育对您/学生认知和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如科技自立、共同富裕等)有何影响? 教师端选项:
A. 为学生提供了深刻的历史视角和分析框架,能有效关联现实
B. 对学生有一定启发,但建立深刻关联的教学设计本身有难度
C. 感觉教学内容与现实问题像是“两张皮”,难以融合
红色文化教育对您/学生认知和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如科技自立、共同富裕等)有何影响? 学生端选项:
A. 提供了分析现实问题的宝贵历史视角和方法
B. 有一定启发,但感觉关联性不强,需要自己额外思考
C. 感觉课程内容和现实问题是脱节的
课程在处理红色文化中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当代青年追求的“个体发展”之间的关系时,给您/学生的整体感受是?
A. 成功阐释了二者在新时代的辩证统一与相互促进关系
B. 强调了前者的重要性,但未能有效回应和衔接后者的合理诉求
C. 在教学中能感受到二者的张力与矛盾,且未得到充分调和
第四部分:行为意向与长远影响
【身份嵌入题】 您认为,红色文化学习对您/学生未来的行为意向最可能产生哪方面的影响?教师端选项(可多选):
A. 增强其未来参与公共服务、投身基层建设的意愿
B. 激励其在专业领域内立志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C. 提升其在日常生活中面对道德困境时做出正义选择的勇气
D. 观察不到显著影响
您认为,红色文化学习对您/学生未来的行为意向最可能产生哪方面的影响?学生端选项(可多选):
A. 可能会影响我选择去公共服务部门或基层工作
B. 可能会激励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更努力,为国家出力
C. 可能会让我在日常生活中更愿意坚持做正确的事
D. 感觉对我未来的选择影响不大
您判断,红色文化教育所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更可能体现在学生毕业后的哪个阶段?
A. 毕业初期的职业选择
B. 职业生涯中期的关键决策与价值判断
C. 贯穿一生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取向
D. 影响可能随毕业而快速淡化
第五部分:师生认知与评价
您认为将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的必要性如何?
非常必要
必要
可有可无
不必要
您认为当前红色文化教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可多选)
教学内容重复、陈旧
教学形式单一、创新不足
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
学生兴趣不高、参与度低
教学资源与经费保障不足
评价体系不完善
您认为最需要从哪些方面改进当前的红色文化教学?(可多选)
创新教学形式与方法
开发高质量、数字化的教学资源
加强教师相关培训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基地建设
完善教学效果的评价机制
【结束语】
感谢您完成这份充满思辨的深度诊断问卷,您的真知灼见是推动思政教育革新的重要力量。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