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爱牛科教)(下)
姓名:
班级:
四(1)班
四(2)班
2.5《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一、选择题
1.在研究“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时,()更适合放在天平上与空气质量进行比较。
A.绿豆
B.石头
C.苹果
D.饼干
2.用常用的篮球打气筒打气,20筒空气大约等于()粒回形针的质量。
A.100
B.10
C.1
D.50
3.在用自制的小天平测量空气质量的实验中,()不适合用来恢复天平的平衡。
A.回形针
B.绿豆
C.教科书
D.都不适合
4.在称量空气的质量时,我们选择的是()。
A.量筒
B.天平
C.尺子
D.计时器
5.做“空气的质量是多少”实验时,小明往皮球中打入20筒空气,测得20筒空气的质量相当于10粒绿豆的质量。接着,他又打入了10筒空气,那么他可能需要在另一端增加()粒绿豆,才能使天平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A.5
B.10
C.20
D.50
二、判断题
6.一袋空气是没有质量的。 ()
A.对
B.错
7.因为用同一个袋子装入被测量的空气,所以无论打气筒打入多少空气所测得的质量都是相同的。()
A.对
B.错
8.一袋空气的质量很小,用电子秤无法称量。()
A.对
B.错
9.科学家伽利略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它的重量,称好后瓶口打开,然后再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这个实验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A.对
B.错
10.在验证空气有质量的实验中,如果把皮球放了气,那么天平依然会平衡。()
A.对
B.错
2.6《我们来做“热气球》
一、选择题
1.冬天,厨房里煮汤烧水的白雾一般会向()方向聚集。
A.窗边
B.门边
C.天花板
D.地面
2.热气球受热后会()。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原地不动
3.科学课上我们做了“热气球”,上升到天花板的“热气球”大概过多久掉下来了?()。
A.3-5秒
B.5-7分钟
C.8-10分钟
D.60分钟
4.冬天,暖器片四周的空气变热并上升,上升后又变冷,冷热空气对流使空气温暖。所以暖器片应该装在房间的()制热效果好。
A.上部
B.下部
C.中间
D.底部
5.第3小组的同学们用纸筒、点燃的蜡烛、塑料袋等材料来做“热气球”,如图,10分钟后,蜡烛燃烧了一大截,但是“热气球”却没有起飞。同学们讨论改进方法,其中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小明:换一个轻的塑料袋
B.小红:纸筒底部再剪两个入风口
C.小刚:纸筒高度剪短一些
D.小明:多放一支蜡烛
二、判断题
6.夏天天气很热,气温很高,因此不需要加热孔明灯或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它们也能升上天空。()
A.对
B.错
7.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自己制作的“热气球”过了一会儿会掉下来,最可能的原因是热空气下降逃走了。()
A.对
B.错
8.孔明灯最早是用来传递军事信号的。()
A.对
B.错
9.燃放孔明灯没有危害,我们可以随意燃放。()
A.对
B.错
10.燃放孔明灯可以祈福,所以我们要多多燃放。()
A.对
B.错
2.7《风的成因》
一、选择题
1.在教室里闻到室外传来的花香的原因是()。
A.空气无色无味
B.空气很轻
C.空气会流动
D.空气没有固定形状
2.()会流动,能形成风。
A.水
B.空气
C.白云
D.呼吸
3.下列哪个方法不能制造风?()
A.跑步
B.挥动红旗
C.手压桌面
D.吹灭蜡烛
4.大自然中,风是由()而形成的。
A.空气流动
B.动物呼吸
C.人们扇风
D.树木的摇曳
5.当我们看到国旗迎风飘扬,这是因为国旗周围的空气()。
A.有质量
B.能占据空间
C.能流动
D.有形状
二、判断题
6.水能流动,空气不能流动。()
A.对
B.错
7.空气会流动,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
A.对
B.错
8.除了大自然的风,用嘴吹、用扇子扇也可以制作出风。()
A.对
B.错
9.在风的模拟实验中,我们应该把点燃的蚊香放在纸盒顶部的小孔处。()
A.对
B.错
10.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主要原因。()
A.对
B.错
2.8《空气与我们的生活》
一、选择题
1.空气的作用不包括()。
A.帮助燃烧
B.促进植物生长
C.能发电
D.产生热量
2.对于教室里的空气中是否有水蒸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
B.没有
C.下雨天有,晴天没有
D.有是有,有时没有
3.下列利用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性质的选项是()。
A.人工降雨
B.冷藏食物
C.制作碳酸饮料
D.灭火剂
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需要戴上口罩出门,这是因为()。
A.口罩能保暖
B.空气有流动性
C.空气易压缩
D.病毒太厉害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B.人离不开空气,植物也离不开空气
C.空气就是氧气
D.空气无色、无味、透明
二、判断题
6.动物生活离不开空气,没有空气植物能生存下去。()
A.对
B.错
7.我们地球时刻被大气层包围着。()
A.对
B.错
8.空气质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A.对
B.错
9.生活中,无论是呼吸,还是发电,都离不开水。()
A.对
B.错
10.空气污染会损害人体健康,引发多种疾病,但不会影响植物生长。()
A.对
B.错
第3单元《天气》
3.1《我们关心天气》
一、选择题
1.下列常见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
B.
C.
D.
2.下面诗句,不是写江南梅雨的是()。
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舶棹风》)
3.出现雾霾天气的日子里,我们应该()。
A.去登山
B.减少户外活动
C.在操场跑步
D.增加户外运动
4.下列现象,哪一个不属于天气现象()。
A.蒸发
B.阴晴
C.雨雪
D.冷暖
5.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包围着。
A.水
B.大气圈
C.草
D. 雾霾
二、判断题
6.台风,地震,洪水,这也是天气。()
A.对
B.错
7.“常年干旱”形容的是天气。()
A.对
B.错
8.在老师指导下我测得今年11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2℃。我推测12月份的气温可能会更低一些,我会稍微多穿一点衣服。雾天也可能会增多,外出应特别注意交通安全。()
A.对
B.错
9.留心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的损失,还可以降低生病几率。()
A.对
B.错
10.晴天要避免强烈阳光长时间的照射。()
A.对
B.错
3.2《认识气温计》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温度计的读数是(B)。
A.16℃
-4℃
-6℃
-15℃
2.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D)
它的示数是8℃
它的分度值是1℃
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我们在使用温度计时,应该拿温度计的()。
A.上端
B.中间
C.下端
D.任何位置都可以
4.下列三个数据中,表示的温度最低的是(B)。
A.3℃
-8℃
17℃
100℃
5.我们把空气的温度叫作()。
A.气温
B.水温
C.体温
D.室温
二、判断题
6.天气冷还是热,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
A.对
B.错
7.气温计也可以用来测量水温和体温。()
A.对
B.错
8.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要将温度计置于阳光下,移到脸前最近处再读数。()
A.对
B.错
9.体温计、气温计、水温计之间没有区别。()
A.对
B.错
10.读温度计时,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A.对
B.错
3.3《测量气温》
一、选择题
1.明明在西山区某小学上学,科学课上他测得室外温度如下图,此时气温计显示的是(C)。
A.12℃
-3℃
8℃
6℃
2.我们在读温度计的读数时,眼睛应()温度计的液面凹处。
A.俯视
B.仰视
C.平视
D.没有特别规定
3.一天中最高气温在()。
A.早晨
B.上午
C.下午
D. 凌晨
4.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左右。
A.8时
B.12时
C.14时
D.16时
5.小明要准确测量今天的气温,应当站在()。
A.阳光直射的操场上
B.广场树荫下
C.教室走廊上
D.教室中
二、判断题
6.人们常用水温计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
A.对
B.错
7.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A.对
B.错
8.体温计上标出的最大刻度比水温计的大。()
A.对
B.错
9.气温表上最大刻度是100度。()
A.对
B.错
10.气温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
A.对
B.错
3.4《测量降水量》
一、选择题
1.夏季某天24小时的降水量为55毫米,根据雨量等级表,属于()。
A.暴雨
B.中雨
C.大雨
D.小雨
2.小雨是指24小时的降水量为()。
A.<10毫米
B.10∽25毫米
C.25∽50毫米
D.50∽100毫米
3.下列天气现象中,不属于降水的是()。
A.雨
B.雪
C.霾
D.冰雹
4.10.0~24.9毫米的降雨量属于(B)。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5.降水的形式很多,如()。
A.雪、雨
B.沙尘暴、雾
C.冰雹、霜
D.打雷、闪电
二、判断题
6.使用简易雨量器测出它里面的水面在“3”处,应该记录为3℃。()
A.对
B.错
7.降雨量的等级是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的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的。()
A.对
B.错
8.科学家通常是根据降水的时间长短来区分下雨的等级。()
A.对
B.错
9.降水的形式有多种,下冰雹、降雪都属于降水。()
A.对
B.错
10.通常根据一个地方24小时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降雨量的等级。()
A.对
B.错
3.5《观测风》
一、选择题
1.自然界的风是()导致的。
A.地形差异
B.温度差异
C.气候差异
D.水的循环
2.科科看了天气预报后知道今天会刮东北风,那么学校的五星红旗会向()飘扬。
A.东南
B.东北
C.西南
D.西北
3.我们可以用()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A.1
B.2
C.4
D.8
4.制作风旗时,我们可以选择()来制作。
A.硬纸板
B.厚实的布料
C.轻薄柔软的布料
D.不干胶贴纸
5.在风力预报中,特征描述为“大树摇摆,难以打伞”,这是()风。
A.2级
B.4级
C.6级
D.10级
二、判断题
6.人们一般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A.对
B.错
7.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可以通过地面上的物体感知风的大小和方向。()
A.对
B.错
8.如果风从东北方吹向西南,那么它就是西南风。()
A.对
B.错
9.风虽然看不见,但是我们仍能判断风的大小。()
A.对
B.错
10.当我们看到国旗微微飘动,可以判定这时刮的风大约在8级左右。()
A.对
B.错
3.6《观察云》
一、选择题
1.天空中的云是由什么聚集而成的()。
A.水蒸气
B.空气
C.小水滴或小冰晶
D.水蒸气和空气
2.笑笑观察到天空中飘着大团、堆积的云,由此判断这种云是()。
A.积云
B.层云
C.多云
D.卷云
3.根据云量,阳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是()。
A.台风天
B.晴天
C.阴天
D.雷云天
4.我们所了解的三种基本形态的云中,处于最高空的卷云是指()。
A.纤细、羽毛状的云
B.像大团棉花堆积的云
C.成层灰色的云
D.不能判断
5.下面有关晴天云量的三种描述中,正确的是()。
A.天空没有一丝丝云
B.天空只有少量的云,阳光明媚
C.天空云较多
D.以上都正确
二、判断题
6.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天空中的云量来描述天气。()
A.对
B.错
7.羽毛状的云就是积云。()
A.对
B.错
8.当天空被云覆盖二分之一左右的时候,这时天气为多云。()
A.对
B.错
9.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是根据云量的多少来划分的。()
A.对
B.错
10.积云可能会发展积雨云,并形成雷阵雨天气。()
A.对
B.错
3.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
一、选择题
1.记录我们每天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做()。
A.天气表
B.气温表
C.天气日历
D.时间表
2.下面的天气符号中,表示阴天的是()。
A.
B.
C.
D.
3.气象服务是北京冬奥会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那么天气预报的大致制作过程是()。
A.数据收集→天气会商→气象员做出预报→数值天气预报→发布天气预报
B.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C.气象员做出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数据收集→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D.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发布天气预报
4.下列诗句反映了水循环原理的是(D)。
①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②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③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①②
②③
③④
②④
5.冰雹天气一般出现在()。
A.7月
B.11月
C.1月
3月
二、判断题
6.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天气日历。()
A.对
B.错
7.天气现象可以从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等方面描述。()
A.对
B.错
8.一年有24个节气。()
A.对
B.错
9.在进行天气记录时,遇到周末和假期,应停止观察。()
A.对
B.错
10.“大雪飘飘”、“阴云密布”都是描述天气的。()
A.对
B.错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一、选择题
1.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C)。
①发布天气预报,②收集数据,③数值天气预报,④天气会商,⑤气象员做出预报
②④③⑤①
②③④⑤①
②③⑤④①
②③④①⑤
2.每天,气象台都会发布天气预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雨是短时间内的天气情况,不会带来任何危害
B.制作天气预报时,只要收集数据气象员做出预报就可以发布
C.气象台发布暴雨,台风等预警信息后,人们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
D.卫星收集的数据,网络信息都可以为制作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3.天气会商的结果由()签发。
A.气象员
B.预报员
C.首席气象预报员
4.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很复杂,以下五个阶段:①天气会商、②气象员做出预报、③发布天气预报、④数据收集、⑤数值天气预报,按制作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②⑤①③
B.④①⑤②③
C.④②①⑤③
D.④⑤②①③
5.有些生物也能“预报”天气。下列现象预示即将要下雨的是()。
A.蜜蜂采蜜
B.燕子低飞
C.蜘蛛织网
D.大雁南飞
二、判断题
6.数值天气预报是完美的。()
A.对
B.错
7.天气预报只收集一个地区的天气信息就可以进行预报了。()
A.对
B.错
8.卫星是唯一一种为天气预报收集数据的观测仪器。()
A.对
B.错
9.人们能根据已经发生的天气现象,预测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
A.对
B.错
10.燕子、 蜻蜓等动物会对天气变化作出反应,松果等植物也能预报天气。()
A.对
B.错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