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饭搭子''文化的流行原因及引导策略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 您的性别:
男
女
其他
2. 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3. 您的专业类别:
人文社科
理工农医
经管
艺术类
其它
4. 您的性格倾向更偏向于:
内向
外向
中性
第二部分:现状与体验(流行度的体现)
1. 您目前拥有“饭搭子”的情况是?
A. 有固定的饭搭子(1个或1个小团体)
B. 没有固定饭搭子,但经常有临时饭搭子
C. 几乎没有饭搭子,习惯独自就餐
D. 曾经有,但目前没有
2. (上题选A或B的同学作答)您与饭搭子一起就餐的频率大约是?
A. 几乎每餐
B. 每天1-2次
C. 每周3-5次
D. 每周1-2次
第三部分:核心探究一:流行原因
1. 【多选】 您认为“饭搭子”文化在大学生中流行,主要受以下哪些社会与时代因素的影响?()
A. 独生子女一代,对同伴陪伴的需求更强
B. 学业内卷压力大,需要通过社交放松
C. “社恐”与“孤独经济”背景下,对低压力社交的需求
D. 互联网虽发达,但催生了线下“搭子”式轻社交的补偿需求
E. 当代青年更注重个人空间,“饭搭子”关系比朋友更轻松、有界限感
F. 其他
2. 【多选】 对您个人而言,拥有或寻找“饭搭子”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A. 排解独自就餐的孤独感/尴尬
B. 满足情感交流与倾诉的需求
C. 共享美食信息,品尝更多菜品(如拼餐、尝新)
D. 节省时间/经济(如凑满减、分享)
E. 获取学习、生活、实习等方面的实用信息
F. 将其作为拓展社交圈的一种方式
G. 纯粹因为口味、作息相似,自然形成
H. 其他
请根据您的感受,对以下描述进行认同度判断(不用管填空)
(1) 我认为“饭搭子”是一种比深交朋友更省心、负担更小的社交方式。
○ 非常认同
○ 比较认同
○ 一般
○ 不太认同
○ 非常不认同
(2) 校园环境(如集体住宿、食堂文化)天然促进了“饭搭子”的形成。
○ 非常认同
○ 比较认同
○ 一般
○ 不太认同
○ 非常不认同
(3) 社交媒体上关于“搭子”文化的讨论,影响了我对它的看法和接受度。
○ 非常认同
○ 比较认同
○ 一般
○ 不太认同
○ 非常不认同
第四部分:核心探究二:影响评估与引导策略
1. 【多选】 您认为“饭搭子”文化主要带来了哪些积极影响?()
A. 有效缓解孤独感,提升幸福感
B. 促进了信息流通与资源共享
C. 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D. 满足了社交需求,同时尊重了个人边界
E. 培养了沟通与协作能力
F. 其他
2. 【多选】 您认为当前“饭搭子”文化可能存在哪些潜在问题或挑战?()
A. 关系脆弱,容易因小事解体,反而带来情绪波动
B. 可能形成小圈子,限制了更广泛的社交
C. 为了合群而产生额外的社交压力与内耗
D. 对于没有“饭搭子”的同学,可能加剧其社交焦虑和自我怀疑
E. 过度依赖“饭搭子”,削弱了独立应对能力
F. 其他
3. 您如何看待“没有饭搭子=人缘不好”这类观点?
A. 非常认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交能力
B. 不太认同,这只是个人选择
C. 完全反对,独自一人同样很酷
D. 没想过这个问题
4. 【多选】 您认为学校或学生组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对“饭搭子”文化进行正向引导,营造更健康的社交氛围?(此为引导策略的直接来源)
A. 组织“盲盒饭搭子”、“兴趣桌”等轻量化社交活动,帮助破冰
B. 在食堂等区域优化空间设计,增加适合单人及小组就餐的友好座位
C. 通过心理健康讲座、推文等,倡导多元社交观,减轻“无搭”焦虑
D. 鼓励社团、班级开展更多非正式交流活动,创造自然结识伙伴的机会
E. 建立校园匿名交友/找搭子平台,并做好安全引导
F. 不需要引导,顺其自然即可
G. 其他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