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师生关系调研
大学阶段的师生关系是学业成长与身心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师生间沟通隔阂、主动交流意愿弱化等问题,正悄悄影响着你的校园体验与发展质量。本次调查聚焦大学生师生沟通的真实困境与需求,采用完全匿名制,所有数据仅用于教育优化研究,期待你坦诚分享感受与经历,助力打破沟通壁垒。感谢你的真诚参与!
你与辅导员的沟通频率大致为?
几乎没有
一学期1-2次
一学期3-5次
每月1-2次
每周至少1次
你通常通过哪种方式与辅导员沟通?
线下面对面交流
班级/年级微信群/钉钉
电话
邮件
其他(请注明)
课后你与上课老师的沟通频率大致为?
几乎没有
一学期1-2次
一学期3-5次
每月1-2次
每周至少1次
你通常通过哪种方式与上课老师进行课后沟通?
课后直接询问
线下办公室约谈
钉钉
课程微信群/QQ群
电话
其他(请注明)
当你遇到生活适应、人际关系等非学业问题时,是否愿意向辅导员倾诉?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一般
不太愿意
完全不愿意
当你在课程学习、专业发展等学业相关问题上有困惑时,是否愿意向上课老师咨询?
非常愿意
比较愿意
一般
不太愿意
完全不愿意
你不愿主动找老师(辅导员/上课老师)沟通的核心原因是?(最多可选4个)
担心问题太基础/琐碎,被老师轻视
老师科研/教学/工作任务重,不愿打扰
曾有过沟通不畅/被敷衍回应的负面经历
不知如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困惑
认为老师与自己存在认知鸿沟,无法真正理解学生处境
害怕沟通后被贴上“麻烦”“能力不足”标签
不清楚老师办公时间/联系方式,嫌麻烦
身边同学普遍“不找老师也能应付”,受群体影响
其他(请注明)
你是否存在“想找老师沟通,但最终放弃”的情况?
频繁出现
偶尔出现
极少出现
从未出现
导致你“放弃沟通”的最后一根稻草通常是?
想到老师平时严肃的态度,心生畏惧
担心自己表达不清,被老师误解或轻视
曾看到其他同学沟通后被忽视/否定,产生顾虑
不确定老师是否有时间,多次犹豫后放弃
沟通渠道不明确(不知找辅导员/专业课老师/导师)
其他(请注明)
你认为老师在沟通中最让你有距离感的行为是?(最多可选4个)
沟通时态度敷衍、急于结束,缺乏耐心
过度强调“权威”,不愿倾听不同意见
只关注学业成绩/工作指标,忽视个性化需求
沟通方式生硬,习惯说教而非平等交流
除课堂/工作场景外几乎无交集,私下零互动
回复消息延迟太久(超过3天),降低沟通意愿
其他(请注明)
面对以下不同场景,你主动找对应老师沟通的意愿强度是?(请进行排序)
专业课知识点难懂/论文修改遇阻(找上课老师)
科研项目选题/实验操作遇到瓶颈(找上课老师)
升学(考研/留学)/就业方向迷茫(找上课老师/辅导员)
遭遇学业压力/心理焦虑需要疏导(找辅导员/上课老师)
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有改进建议(找上课老师)
申请奖学金/竞赛指导/推荐信(找上课老师)
生活困难/人际关系矛盾(找辅导员)
你认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你的大学生活帮助程度如何?
帮助极大
帮助较大
有一定帮助
帮助不大
完全没有帮助
你希望辅导员在哪些方面增加与你的沟通?
学业规划指导
职业发展建议
心理压力疏导
生活困难帮扶
其他(请注明)
你希望上课老师在课后通过哪种方式增加沟通渠道?
固定办公室面对面交流
线上答疑平台
小组讨论交流会
定期一对一谈心
其他(请注明)
你认为当前师生沟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沟通渠道不够便捷
沟通时间难以协调
担心问题不够重要不便开口
老师回应不够细致
师生间缺乏平等交流的氛围
沟通后问题未得到实质解决
其他(请注明)
若要打破师生沟通隔阂,你认为最需要改变的是?
学生主动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与意识
老师沟通时的态度、方式与回应效率
校园内平等开放的沟通氛围
师生间相互理解的认知与换位思考意识
更清晰便捷的沟通渠道(如固定办公时间、线上咨询入口)
其他(请注明)
你理想中的师生关系是怎么样的?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