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对研究生认知能力和创造力的影响

亲爱的同学,你好!


本问卷用于博士生课堂调研,旨在了解在研究生不同学术阶段中,文本生成式AI的参与程度,及其对我们认知、独立性与创造力的影响。


调查完成后,我们会将收集到的结果制作成海报,并在原发布渠道中更新,同所有贡献者分享我们的想法和结论。


        感谢您的参与!本问卷中所有信息仅用于教学和学术研究,将全程匿名并严格保密,请您放心填写~


        (问卷用时约5 min

1.

您的年龄

2.

您的性别

3.

您的文化/教育背景主要来自哪一国家或地区?(Cultural/educational background(用于跨文化分析,避免只使用居住地)

4. 您是否接受过海外教育?Overseas education experience
5. 您的第一语言是
6. 您的学科领域是:
7.

您的科研经验(Research experience

8.

您最近的一个研究所处的研究阶段

9.

您是否接受过关于 AI 使用和学术规范的系统培训?(AI & academic integrity training

10.

您每日科研中使用AI的时间

11. 您研究中主要使用的 AI 工具(可多选)
12. 在接受 AI 生成的研究综述或理论框架后,我自己产生这是我自己提出的想法这样的感觉变少了。
13. 我觉得 AI 生成的内容有可能诱导我朝某一研究方向/思路走,而减少我原本可能考虑的方向。
14. 在AI 提供的研究方向建议中,有多少比例是我在使用前 “在直觉上觉得”是值得做/高品质的?
15. AI 给出多个可选方向时,我愿意放弃 AI 推荐的方向,而选择自己直觉感觉更好的方向。
16. AI分析课题后发现生成逻辑框架“略有问题”,我会批判性地思考。
17. 我担忧:依赖 AI 推荐会降低自己培养“对高品质研究方向判断”的能力。
18. AI提高了我对目前研究方向前沿发展的认知水平。
19. 我会基于已有知识/经验(尤其是最近获取的前沿知识)有意识调整自己与 AI 关于选题方向的讨论角度。
20. 当我准备选题时,如果先使用 AI 生成选题逻辑和参考方向再决定,我感到以下哪项最困扰?
21. 您认为在 AI 辅助下最有助于提升自己”科研品味“的行为是什么?(请按重要性排序或打分)
22.

在遇到研究问题时,我通常会先询问 AI,而不是自己先尝试分析。

23.

做文献调研或综合时,我习惯先看 AI 的整理结果,再做人工查阅。

24.

我会主动检查 AI 生成内容的真实性与来源。

25.

我能够识别并纠正 AI 输出中的逻辑错误或事实不准确之处。

26.

我经常使用 AI 来生成分析思路、研究设计或代码草稿。

27.

脱离 AI 之后,我在实验设计、技术执行或代码调试方面会遇到明显困难。

28.

我经常依赖 AI 来解释实验数据或研究现象,而不是自己先尝试推理。

29. 以下哪些方面是您离开 AI 后最难独立完成的?(可多选)
30. 使用 AI 写作时,我会主动加入自己的观点、论证方式或学术立场。
31. 我担心在论文中使用 AI,会让别人质疑我个人的学术贡献或作者身份。
32. 使用 AI 能帮助我产生更多新的想法、研究角度或表达方式。
33. 即使使用了 AI,我依然认为论文的主要思想来自我自己。
34. 我觉得 AI 更像一种“启发工具”,能帮助我扩展思路,而不是直接替代我的创造性。
35. AI 给出的内容与我自己的判断不一致时,我会坚持进一步分析,而不是直接接受 AI 的观点。
36.

如果论文明确标注“使用了 AI”,我会觉得这可能降低读者对论文原创性的评价。

37. AI 的辅助下,我撰写学术作品时仍然能够保持作为研究者的个人风格和表达方式。
38. 我认为 AI 让我的论文结构、表达或论证方式变得更丰富或更有创意。
39. 我担心在投稿或评审环节,因为使用了 AI 而被认为不够原创或学术诚信不足。
感谢您的参与!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