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03.1 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现状调查(试测)

尊敬的老师:
        您好!我们是华中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教师团队,正在开展“人工智能赋能高校教师教学学术发展的作用机理与实践路径研究”。本调查属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青年课题(批准号:CIA250308)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了解高校教师在人工智能支持下开展教学学术理论学习、教学研究、交流协作与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真实情况。问卷预计耗时8-10分钟。您所填写的资料将严格保密,仅用于学术研究,不会用于任何形式的绩效考核或个人评价,请您放心填写。衷心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注:(1)教学学术(SoTL):是指教师在借鉴相关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教与学问题进行系统反思,运用研究方法形成可供同行交流、评议、共享的证据性成果,并借此持续改进课堂教学与课程质量的过程。

    (2)本研究中的“人工智能”主要指以大模型、智能算法与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的数字智能系统,特别包括 ChatGPTDeepSeekKimi、豆包等通用大模型,以及面向教学与学习场景的教育垂类大模型。

    (3)人工智能赋能在本研究中指 AI在教师开展教学学术活动过程中提供替代、增强、改造与重构等多层次支持,使教师在认知发展、教学研究、协作交流与实践应用等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与更大的实现可能性,从而提升教学学术活动的效率质量影响力。

1.以下陈述旨在了解您在教学学术相关工作中的日常习惯与实际表现,请您依据自身实际,对每一条陈述进行判断(1-51=非常不同意,5=非常同意)。

  • 非常不同意
  • 比较不同意
  • 一般
  • 比较同意
  • 非常同意
1.1 我熟悉国家、省部级及学校推动教学学术发展的主要政策与举措。
1.2 我熟悉学校在推进教学学术中的组织架构、实施机制与支持体系。
1.3 我理解教学学术对教师专业成长、教学改进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作用。
1.4 我熟悉教学学术的基本内涵、主要理念与常见理论视角。
1.5 我熟悉从收集课堂证据到分析教学问题、再到形成教学改进判断的基本流程。
1.6我熟悉教学学术研究中判断研究问题价值和选择适当证据的基本方法思路。
1.7 我熟悉常见的教学与科研辅助工具及在支持教学研究中的主要用途。
1.8 我熟悉哪些教学资源或材料可以作为教学学术分析的证据。
1.9 我熟悉国内外优秀课程改革或教学创新的典型案例。

  • 非常不同意
  • 比较不同意
  • 一般
  • 比较同意
  • 非常同意
1.10我能够从教学实践中发现值得研究的关键议题。
1.11我能够基于学生学习表现明确需要深入探究的教学焦点。
1.12我能够将教学中的实际困惑转化为清晰、可研究的问题。
1.13我能够根据教学问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与证据来源。
1.14 能够根据教学情境设计科学的研究方案,并在需要时进行调整。
1.15 我能够将研究方案中的关键概念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研究工具与指标。
1.16 我能够分析课堂或学习数据,从中提炼与教学问题相关的证据线索。
1.17 我能够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证据,形成逻辑连贯的证据链。
1.18 我能够基于多元证据解释研究结果,并以案例、论文或报告的形式清晰呈现研究过程和结论。

  • 非常不同意
  • 比较不同意
  • 一般
  • 比较同意
  • 非常同意
1.19 我能够与同行共同分析教学问题,形成具体的研究问题与方案。
1.20 我能够对同行提出的教学研究观点给出建设性回应,推动研究思路进一步深化。
1.21 我能够在团队中承担关键角色,与成员协作推动教学研究方案的持续完善。
1.22 我能够识别哪些同伴可提供高质量的教学研究资源,并主动建立深度协作联系。
1.23 我能够清晰呈现自己的教学观点、案例或证据,使其能够有效支持团队协作。
1.24 我能够整合同伴提供的多元研究资源,从协作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研究资源库。
1.25 我能与同伴协作整理研究成果,并以论文、案例或会议报告等形式公开呈现。
1.26 我能够对同行的教学研究成果提出基于证据的建设性反馈。
1.27 我能与同伴协作推广共同研究成果,使其为更广泛的教学共同体提供参考。

  • 非常不同意
  • 比较不同意
  • 一般
  • 比较同意
  • 非常同意
1.28 我能够判断某项教学学术研究成果是否适用于我的课程情境。
1.29 我能够识别教学案例或研究证据中哪些结论值得在我课中尝试。
1.30 我能比较不同教学研究成果的适用场景,选择更契合我课程需求的方案。
1.31 我能够将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策略或活动设计。
1.32 我能重构教学学术成果中的关键思想,形成贴合我课堂的教学方案。
1.33 我能够根据研究证据调整课程目标、内容安排或课堂互动方式。
1.34 我能够在课堂实践中实施基于研究证据的教学改进措施。
1.35 我能够根据课堂反馈持续微调从教学学术成果中衍生的教学策略。
1.36 我能够在一段时间内跟踪并反思基于研究成果开展的教学改进效果。

2.以下陈述旨在了解您在AI赋能情境下开展教学学术活动的日常习惯与实际表现。请您根据实际情况对下列陈述进行判断。

  • 非常不同意
  • 比较不同意
  • 一般
  • 比较同意
  • 非常同意
2.01 我熟悉国家和高校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智慧教育与教学创新方面的主要政策与举措。
2.02 我了解学校常用的数智教学与科研平台在支持教师开展教学学术活动中的主要功能与用途。
2.03 我了解 AI 辅助教学研究可能涉及的隐私与数据边界问题,并清楚基本的处理原则。
2.04 我能够借助AI从课堂文本、学生反馈或学习行为中发现可研究的问题。
2.05 我能够在AI支持下初步构建教学研究框架或方案草稿。
2.06 我能够利用 AI 对教学研究材料(如案例、证据、分析结果)进行整理与结构化,以支持研究表达或报告撰写。
2.07 我能够借助AI梳理教学主题、研究要点或共同关注的问题,以便与同事更高效地开展教学学术协作。
2.08 我能够使用 AI 协助协调团队任务进度或整理协作分工,提高协作效率。
2.09 我能够利用 AI 辅助理解团队成员的不同表达方式或专业术语,促进更顺畅的学术交流。
2.10 我能够利用AI将跨语言、跨领域或跨情境的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适合自己课程的实践启示。
2.11 我能够在AI辅助下,将他人的教学学术成果迁移到自己的课堂情境中,形成可执行的教学策略或设计。
2.12 我能够借助AI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于教学改革、教学竞赛或课程思政等相关任务。

3.您近5年在下列教学学术活动上的参与频率如何?

  • 从未
  • 较少
  • 一般
  • 较多
  • 经常
3.01 参加优质课堂教学观摩的频率。
3.02 参加教学学术相关课程、培训、讲座的频率。
3.03 自主学习与教学学术相关政策、知识、方法的频率
3.04 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证据收集、问题分析的频率。
3.05 参与教学改革或教学研究项目的频率。
3.06 将教学反思整理为系统性研究材料的频率。
3.07 我参加以交流、讨论或共同备课为主的校内教学学术研讨活动的频率。
3.08 与不同学科或不同单位教师合作开展教研的频率。
3.09 在教研活动或会议中分享教学经验或教学研究成果的频率。
3.10 基于研究证据调整教学设计的频率。
3.11 基于教学研究成果优化教学组织与支持机制的频率。
3.12 基于教学研究成果优化教学评价的频率。

4.5年基于AI辅助开展教学学术活动的频率如何?

  • 从未
  • 较少
  • 一般
  • 较多
  • 经常
4.01 参加 AI 赋能教学或数据驱动教学相关讲座、论坛或工作坊的频率。
4.02 参加学校或学院组织的 AI 教学平台培训的频率。
4.03 自主学习AI工具使用方法,例如提示词训练、数据分析功能的频率。
4.04 使用AI分析课堂文本、学生反馈或学习行为数据的频率。
4.05 使用AI辅助整理文献、提炼研究要点或准备教研材料的频率。
4.06 在教研项目、教学反思或小规模课堂研究中尝试使用AI工具的频率。
4.07 与同事使用AI工具或平台协同备课、共建资源或推进教研活动的频率。
4.08 使用AI辅助生成教学研讨材料、会议提纲或讨论要点的频率。
4.09 在教研活动中利用AI展示、可视化或表达教学研究成果的频率。
4.10 将AI工具融入课程设计的频率。
4.11 将AI工具融入课程组织与学生指导的频率。
4.12 借助AI优化教学竞赛、课程改革、课程思政等工作的频率。

5.以下陈述旨在了解从事教学学术所具备的各类条件。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

  • 非常不符合
  • 比较不符合
  • 一般
  • 比较符合
  • 非常符合
5.01 我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能为我推荐与教学学术相关的政策、论文或研究案例。
5.02 我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帮助我识别教学问题、整理材料或分析学习数据。
5.03 我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帮助我与同事共享资料、交流教学问题或开展协同教研。
5.04 我常用的教学辅助工具能帮助我将教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策略或课堂设计。
5.05 我们单位多渠道帮助教师了解教学学术政策、理论、方法和典型案例。
5.06 我们单位在职称、绩效、经费与平台等方面,切实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
5.07 我们单位多渠道帮助教师建立教学学术团队,促进教师开展教学研究交流和合作。
5.08 我们单位通过制度、项目等多渠道帮助教师将教学研究成果用于教学改进。
5.09 我身边教师重视教学质量、课程改革或教学创新的讨论。
5.10 我身边教师愿意共同分析教学问题、共享材料或互相支持改进。
5.11 我身边教师乐于互相听课、评课,并开展共同备课与研课活动。
5.12 我能从身边老师了解到教学研究成果如何被用于课程设计或改进。
5.13 我愿意学习教学学术相关的理念、理论和典型案例。
5.14 我愿意围绕真实教学问题开展教学研究或参与教改项目。
5.15 我愿意与同行共同分析教学问题、参与听课评课或开展协作研究。
5.16 我愿意将教学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设计、教学改革或课程建设中。

6.你在过去5年中是否有过以下收获?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选择“有 / 无”。

6.1 获批各级各类教学改革项目
6.2 获批各级各类一流/示范课程
6.3 发表教学研究论文/著作
6.4 受邀分享教学经验/研究成果
6.5 获得教学相关荣誉或奖项

E 教师个人基本信息


7.您的性别是(  )。
8.您的年龄是(  )。
9.您的教龄是(  )。
10.您的岗位属于(  )。
11.您所在的学科属于(  )。
12.您目前的职称是(  )。
13.您目前的聘用方式是(  )。
14. 您近3年的年均授课数量是(  )。
15. 您近3年的主要授课类型是(  )。
16. 您所在的高校属于(  )。
17. 您常用的AI工具包括(  )。
18. 您是否过以下哪些活动?(多选)
19. 您参与教学学术的首要动机是(  )。
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帮助!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