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应知应会

1.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是重视教育事业,为此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桑代克
2.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系统的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过程。这人是( )。奥苏伯尔
3.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这种方法是( )。个案法
4.心理发展是连续的渐进的没有阶段的,这种观点被称为心理发展连续论,持连续论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华生、斯金纳和班杜拉
5.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的人是( )。弗洛伊德
6.学习是指人及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行为经验的过程,它是动物和人类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凡是以个体经验的方式发生个体的适应都是学习。这是( )。广义的学习
7.教师对上课守纪律的学生进行表扬,公司老板为努力工作的雇员加薪水等都属于( )。正强化
8.强调观察学习,强调榜样的示范作用和替代强化的人是( )。班杜拉
9.提出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人是( )。罗杰斯
10.认为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是一个愉快的过程的人是( )。罗杰斯
11.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 )。学习动机
12.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叫( )。自我提高内驱力
13.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叫(学习需要)。
14.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 )。诱因
15.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历史使命,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或争取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荣誉,属于( )。间接性的动机
16.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比如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兴趣等因素,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的动机叫( )。内部学习动机
17.某些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鼓励,或者避免受到老师或父母的惩罚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叫( )。外部动机
18.不同的人对自已的行为结果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归因
19.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称( )。自我效能感
20.人们所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一通百通”等都是( )。迁移
21.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这是( )。学习迁移
22.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再学习英语的音标发音,有时常会发生干扰,这是( )。负迁移
23.主体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我关系的认识,叫( )。自我意识
24.自我意识的结构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以及( )。自我调控
25.主体主动的提出自我修养的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努力完善或培养自己人格品质的过程叫( )。自我教育
26.一个人有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效率的提高,叫( )。社会助长效应
27.一学生在解复杂的、不熟悉的数学难题时,周围有老师和同学围观,造成了行为效率的下降,这称为( )。社会抑制效应
28.辅导员成功的引导一部分学生遵守纪律,努力学习,帮助同学,这些行为很快的在班级蔚然成风。这利用了心理学中( )。现象从众
29.社会流行,就是因为有( )。现象。从众
30.学生从内心真正相信学校规章制度的要求是对的,认为自已确有必要按照这些规范来行动,并将规范变为自我要求的行为叫( )。内化
31.个人受到遵从规范的他人或群体的吸引,感到喜欢和以此自居,并以他人为榜样产生模仿而表现同样的遵从行为叫( )。认同
32.人与人之间由于直接交往所带来的情感联系称之( )。人际关系
33.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用学生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用学生的心来理解这个世界。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移情)。
34.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是( )。
35.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是( )。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人自身的主观因素
36.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叫( )。心理咨询
37.通过心理暗示,解除患者的疑虑,增强康复的信念,减轻精神负担,从而起到治疗作用的方法称( )。疏泄疗法
38.“我必须成功”、“所有人都一定要接纳我、照顾我”。这属于认知中的( )。完美主义/追求完美
39.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以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的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称为( )。教育机智
40.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称为( )。知识
41.描述一个事实或观点的知识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生命在于运动”称之为( )。描述性知识
42.请比较动物界里、“狮子和老虎谁更凶猛“,此时头脑中会出现狮子和老虎的形象,此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 )。再造想象
43.指有组织的知识结构,对范畴的规律性做出编码律既可以是知觉性的,也可以是命题性的。它叫( )。图式
44.教师采用直观教学的形式有( )。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45.教师讲三角形时,列举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多种有代表性的图形,以避免学生缩小或扩大概念。这种变换事物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叫( )。变式
46.信息在大脑的储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称之为( )。瞬时记忆
47.电话接线员在接线时利用的记忆属于( )。瞬时记忆
48.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持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叫( )。记忆
49.保存时间是从一分钟到许多年甚至终生的记忆是( )。长时记忆
50.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而自动发生。这是( )。衰退说
51.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的结果。这是(干扰说)。
52.同化说认为遗忘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提出这一知识遗忘理论的人是( )。奥苏伯尔
53.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制,故这种理论也被叫做压抑理论。这是( )。动机说
54.把当前的课题的纳入已有的抽象知识结构,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找解决该课题的途径和方法。这是( )。类化
55.鲁班从茅草割破手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这是问题解决中的(创造想象、有意想像)。
56.在大学采用集体讨论法中,经常会用到脑力激荡法,下列属于“脑激荡法原则的是( )。严禁批判;自由奔放;追求数量;融合改善
57.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科学化的承载信息,艺术化的传播信息的物质媒介,叫( )。教育媒体
58.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高速性和( )。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时效的特点及时性
59.网络的( )。正好符合大学生强烈追求个性的心理自由性
60.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是( )。学生学习效果,教师教学工作
61.试题主要用来测量知识的广度,有利于全面考察学生对所学材料的掌握情况,在标准化学绩测验中应用很普遍,这种题型不论谁去评分,结果是相同的。这是( )。固定应答型
62.把人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的心理学流派是(精神分析心理)。
63.心理学是一门研究( )。的学科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
64.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情感
65.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和意志统称为( )。心理过程
66.记忆过程包括( )。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67.属于人的心理发展特点的是( )。连续性与阶段性
68.认知发展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皮亚杰
69.“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特点顺序性
70.教育应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做到( )。因材施教
71.某大学生既想自主创业,但同时又不想耽误学习,这属于动机冲突中的( )。双趋冲突
72.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 )。两面性
73.学生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属于( )。发现学习
74.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所说的是( )。学习迁移
75.陈述性知识一般以( )。形式在头脑中贮存和表征命题和命题网络
76.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是( )。精细加工策略
77.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认知策略
78.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老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属于( )。精细加工策略
79.在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之前提供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教学策略是(先行组织者)。
80.学习是通过由感官觉察、注意,辨别、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活动以获取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学习理论信息加工学习
81.强调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这属于动机的( )。理论强化
82.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发散思维
83.人们常说的“以已之度人之腹”表现了社会知觉的( )。特征投射性
84.社会心理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社会行为
85.各种社会关系得以实现和发展的基础是( )。人际沟通
86.人际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人际交往
87.在群体的影响和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愿而采取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行为倾向被称为( )。从众行为
88.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们属于品德的( )。道德情感
89.我们对见义勇为的行为往往会感到敬佩,对自私自利的行为会感到鄙视,这是一种( )。道德情感
90.道德品质形成和转化的前提与基础是( )。醒悟
91.在人性的叙中,认为人的行为基本上是机械的,只能对环境做出应答,而本身对环境的控制能力很弱的是( )。学派行为主义
92.适合于一般教育性和辅导性的团体学校心理辅导属于( )。性质发展性团体
93.在人性的叙述中,认为人是理性的、是善良的和值得尊重的是( )。学派人本主义
94.小王总是怀疑自已家的门没有上锁,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属于( )。强迫行为
95.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最主要的两大目标包括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职业生涯的决定)。
9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可以反映教师职业的( )。特征为人师表
97.处在知识型、学习性的社会中,社会信息的更新不断加快,知识老化加速,则要求大学教师要是( )。终身学习者
98.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即刻接受一切命令,以严厉的纪律来监督学生的学习,这种教师领导方式属于( )。专制型领导风格
99.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是指教师的( )。教学效能感
100.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是指教师的( )。教学风格
101.高等教育心理学要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职能和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高等学校具有的三大职能是( )。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
102.心理发展是不连续的,分阶段进行的,这种观点被称作心理发展的阶段论,持阶段论观点的代表人物有( )。皮亚杰和弗洛伊德、埃里克森
103.大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表现为( )。两面性
104.奥苏伯尔依据学习方式的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 )。发现学习
105.认知派的学习理论有(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
106.建构主义理论关注如何用原有的认知结构与信念来建构新知识,其主要观点是( )。知识的接受,学习过程的建构,教学的生长点
107.激发高校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
108.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
109.促进高校学生学习迁移的策略有()。
110.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的方法有()。
111.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有()。
11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113.咨询的基本原则有()。
114.教师的人格包括()。
115.教师威信形成的基本条件有( )。
116.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有( )。教师的机智,教师的能力,教师的人格
117.教师的教育能力包括( )。组织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独立创造的能力,实际操作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
118.教师应具备的人格特点有()。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
119.记忆的策略有()。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阅读与回忆交替进行,综合使用整体复习与部分复习,复习次数要适宜。
120.教学过程中知识的应用一般包括几个相互联系相互独立的环节。它们是( )。审题、联想、解析、类化
121.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有()。问题表征、情绪状态、动机强度、定势作用、功能固着、迁移影响、原型启发
122.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教学原则是()。
123.认知过程包括(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124.感觉适应是( )。心理现象刺激物持续作用引起的
125.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理解性
126.人的个性倾向性差异主要表现在( )。需要、动机
127.心理过程包括( )。意志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
128.情绪和情感的共同点有( )。情境性
129.注意的基本特征是( )。指向性、集中性
130.思维的基本特征是( )。间接性、概括性
131.记忆的基本环节包括( )。识记、保持、再认、回忆
132.人的心理是( )。脑的功能、客观现实的反映、主观映象
133.对于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来说,应遵循以下哪些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134.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有( )。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135.心理发展的特点是( )。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不均衡性
1.教育心理学被定义为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学科(√)。
2.个体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又有连续性,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3.价值观与人生观不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X)。
4.一年级大学生面对高校生活的适应,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5.强化是减少不良行为,消除坏习惯的一种有效方法。(X)。
6.根据操作性条件学说,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多用惩罚的手段来塑造大学生的良性行为。(X)。
7.根据班杜拉认知发现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X)。
8.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重视学生的自由选择,注重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和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强调在做中学及学会学习等,值得在教育中适当加以借鉴。(√)。
9.布鲁纳的社会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出所谓观察学习就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X)。
10.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不仅有助于个体的成就发展,而且对社会的发展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肩负着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
11.具有成功倾向的学生更多的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或努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
12.具有失败倾向的学生则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将成功归因于偶然的外部因素,如这次考试全靠运气好或内容简单。(√)。
13.心理学的研究发现,让学生自己去选择目标要比教师为学生设立目标,更能激发学生刻苦学习的动机。(√)。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程度,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动机越强越好。(X)。
15.定式对于学习迁移既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起阻碍作用。(√)。
16.一个过度自卑敏感的人,与不能正确的评价自我有关。(√)。
17.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统一集中体现在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上。(√)。
1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属于心理健康的表现。(√)。
19.人贵有自知之明,心理健康的学生,既了解自己,又能接纳自己。(√)。
20.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1.心理咨询解决的是来访者心理或精神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帮助他们处理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2.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行为,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心理上为来访者提供帮助,而不是一般的交流或谈心。(√)。
23.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是解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思想教育的目标则是从客观上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和方向。(√)。
24.知识的学习是通过新知识的获得及新旧知识的整合,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相应的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25.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是一种消极被动的“接收”过程。(X)。
26.互联网传播信息的高速性、及时性符合当代大学生追求实效的特点。(√)。
2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X)。
28.个性心理特征影响着个性倾向性及其它心理活动。(√)。
29.能力和知识、技能都属于个体的个性心理特征。(X)。
30.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X)。客观现实
3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习规律的科学(X)。
32.心理发展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身心连续又稳定的变化。(√)。
33.大学时期是人性格发展和成型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一时期,促进大学生良好性格的完善和成熟,是非常重要的。(√)。
34.可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宣泄,如体育运动等来调节不良情绪(√)。
35.某大学生经常考试作弊,但用别人都在作弊来原谅自己,这属于心理防御机制中的退化作用(X)。
36.为了达到意义学习,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可以是机械的和人为的联系。(X)。
37.将学业成败的原因归为自己的责任,如努力不足,这属于一种较为积极的归因(√)。
38.对大多数学生而言,集中学习的效果优于分散复习。(X)。
39.学习动机是唤起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该行为朝向教师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X)。
40.大学生的社会知觉,就是大学生对社会客体的感知和认识过程,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角色知觉和人际知觉。(√)。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