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鹿苑传播研究调查问卷

我们是中国传媒大学进行社会调研的研究生团队,正在进行科普空间科学传播效果的相关调查研究,所有调查数据将保证匿名、脱敏、只用于学术用途,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填写。
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加本次调查。
一、基本信息与参观习惯
1. 请问您是第一次参观本场馆吗?
2. 您本次前来主要是因为?(可多选)
3. 您的年龄段是?
4. 您的最高学历是?
二、场馆空间传播
5. 场馆的展区划分(如按历史时期、文化主题、地域特色)能帮助我建立起对展览科学内容的整体性认知。
6.

场馆的动线设计(如引导标识、参观路线规划)能让我顺畅地体验展览的内容。

7. 场馆的环境让我能感受到场馆的文化、科学氛围。
8. 场馆的空间尺度(如展厅大小、展品间距、通道宽度)让我在参观时能舒适地感受文化内容(如:无压迫感或疏离感)。
9. 场馆中文字说明(如展品介绍牌、展区导语)的表述非常容易理解。
10. 结合图片、图表的辅助(如历史地图、文化演变图表)助力我理解了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
11. 场馆内的数字技术(如VR/AR技术体验)助力我理解了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
三、空间互动
12. 场馆提供了让我亲身参与、动手实践的环节。
13. 我能通过互动体验,对某些复杂、抽象的科学知识有更直观的感受。
14. 场馆的体验互动活动让我在动手参与中感受到了科学知识的趣味性。
15. 场馆的交流讨论设施(如文化沙龙空间、观众留言簿)让我愿意与他人分享文化感悟。
16. 我因场馆讲解员的现场讲解(如展品故事、文化背景介绍),而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17. 场馆的线上互动平台(如官网留言区、社交媒体话题)让我愿意参与科学知识相关讨论。
18. 场馆针对不同年龄层设计的互动项目(如儿童文化游戏、老年体验活动)让不同群体都能平等感受文化。
19. 场馆为残障人士(如视力障碍、肢体障碍)提供了无障碍的空间互动条件(如语音介绍、轮椅通道),确保其平等参与文化传播。
四、场馆活动
20. 场馆的文创产品售卖区的产品(如特色纪念品、文化周边)让我愿意购买。
21. 我愿意未来继续关注场馆举办的短期展览(如专题特展、巡回展)。
22. 场馆的教育活动(如科普讲座、研学课程)能让我有效地获取知识。
23. 我会将场馆作为文化社交场所(如与朋友相约参观、参与科普活动)。
五、传播效果
24. 我认识到了本领域科技/文化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25. 经过本次参观,我收获了新的知识。
26. 我通过本场馆收获的科学知识非常有意义。
27. 在参观后,我愿意主动查阅更多相关科学知识。
28. 本场馆能吸引我再次参观。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