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视角下的“数字素养”与网络文明建设
亲爱的同学:
您好!我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实践小组。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数字时代的媒介使用习惯、信息辨别能力及对网络文明建设的看法,我们开展了此次问卷调查。本问卷实行匿名填写,所有数据仅用于课程研究,我们将对您的信息严格保密。恳请您抽出几分钟时间,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 您的性别:
男
女
2. 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及以上
3. 您的专业类别:
文史哲艺
理工农医
经管法教
其他
第二部分:核心问题
1. 您平均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互联网的时长大约是?
A. 2小时以下
B. 2-4小时
C. 4-6小时
D. 6小时以上
2. 您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可多选)
A. 社交沟通(微信、QQ等)
B. 娱乐休闲(游戏、短视频、影音)
C. 学习求知(查阅资料、在线课程)
D. 获取资讯(新闻、时事)
E. 生活服务(购物、支付、出行)
F. 其他
1. 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新闻和社会热点资讯?(可多选)
A. 微博、抖音、
B站等社交媒体
C. 微信公众号/朋友圈
D. 亲友、同学的群聊分享
E. 官方网站(政府、学校)或传统媒体(如人民日报、央视)
F. 其他
2. 当您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一则吸引眼球但来源不明或标题夸张的信息时,您通常会?
A. 立即转发、分享或评论
B. 先查看评论区,看看大家的说法
C. 主动搜索相关信息,尝试核实其真实性
D. 不予理会,直接划走
E. 举报该条信息
3. 您是否曾因相信网络谣言或不实信息而产生过困扰或误解?
A. 经常
B. 偶尔
C. 很少
D. 从未
1. 您如何看待网络上的“人身攻击”、“网络暴力”等不文明行为?
A. 深恶痛绝,会主动抵制或举报
B. 不认同,但一般选择无视,怕惹麻烦
C. 可以理解,有时是情绪宣泄
D. 是网络环境的常态,已经习惯
2. 在网络上表达不同观点时,您通常会?
A. 理性讨论,摆事实讲道理
B. 简单表达不支持,但不深入争论
C. 情绪激动,力求说服对方
D. 几乎不在网络上表达争议性观点
1. 总体而言,您认为自己在面对海量网络信息时,批判性思考和辨别真伪的能力如何?
A. 很强,能快速准确地判断
B. 一般,多数时候能分辨
C. 较弱,经常感到困惑和不确定
D. 没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
2. 您认为“数字素养”(包括信息辨别、隐私保护、负责任地创作与传播等)对当代大学生重要吗?
A. 非常重要,是现代社会必备技能
B. 比较重要
C. 一般,没那么关键
D. 不重要
3. 您认为高校在提升大学生数字素养与网络文明意识方面,最应该加强哪方面的工作?(可多选)
A. 开设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工作坊
B. 多举办相关的讲座、辩论赛等校园文化活动
C. 加强校园官方媒体和论坛的引导与管理,树立榜样
D. 鼓励和支持学生社团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
E. 将网络文明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
第三部分:开放性问题(选答)
1. 在您看来,营造一个清朗、文明、理性的网络空间,我们大学生群体自身最需要做出哪些努力?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