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1
1.徐疾补泻的补法是 ()
A.快速地出针,缓慢地进针
B.缓慢地进针,缓慢地出针
C.快速地进针,快速地出针
D.缓慢地出针,快速地进针
2.开阖补泻的泻法是 ()
A.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疾按针孔
B.出针后疾按针孔
C.出针后轻轻叩打针孔
D.出针时摇大针孔,不立即按压
3.提插补泻的补法是 ()
A.先浅后深,重提轻插
B.先深后浅,重提轻插
C.先浅后深,重插轻提
D.先深后浅,重插轻提
4.捻转补泻的泻法是 ()
A.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还原时用力轻
B.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还原时用力轻
C.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还原时用力重
D.拇指向后右转时用力重,还原时用力重
5.呼吸补泻的泻法是 ()
A.吸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B.呼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C.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
D.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
6.平补平泻法的操作是 ()
A.重插轻提
B.重提轻插
C.均匀地提插、捻转
D.以上均不是
7.开阖补法是 ()
A.出针时摇大针孔
B.出针后疾按针孔
C.出针后轻轻叩打针孔
D.出针后不闭针孔
8.迎随泻法中的泻法是 ()
A.针尖迎着经脉,顺经而刺
B.针尖顺着经脉,逆经而刺
C.针尖顺着经脉,顺经而刺
D.针尖迎着经脉,逆经而刺
9.影响针刺补泻的主要因素不包含 ()
A.腧穴特性
B.针具与针刺手法
C.机体状态
D.患者性别
10.下列哪部古代医著最早详细记载了毫针刺法的理论基础与操作细节 ()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本草纲目》
D.《难经》
11.明代杨继洲所著《针灸大成》中,关于针刺法的描述,不包含以下哪项内容? ()
A.针刺的深浅与方向
B.针刺得气的感觉与判断
C.针刺后的拔罐疗法
D.各种补泻手法的应用
12.《黄帝内经》中,“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这一论述,主要强调的是针刺治疗中的哪一要素 ?()
A.针刺的深度
B.针刺的角度
C.得气的感觉
D.针具的材质
13.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关于针刺补泻手法的描述 ?()
A.徐疾补泻
B.迎随补泻
C.呼吸补泻
D.刮痧补泻
14.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的五刺 ?()
A.半刺
B.豹纹刺
C.关刺
D.远道刺
6.古代医家在《难经》中提出的“泻井刺荥法”是指?()
A. 在井穴上使用泻法
B. 在荥穴上使用补法
C. 实则泻其子,应在荥穴上使用泻法
D. 虚则补其母,应在井穴上使用补法
7. “青龙摆尾”的针法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 直刺捻转进针,直达深层
B. 斜向浅刺或先深后浅,针尖刺向病所
C. 将针刺入穴位后,退到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
D. 先将针刺入深层,得气后再上提至浅层
8. “白虎摇头”手法中,“方”和“圆”分别指的是什么? ()
A. 提插和捻转
B. 左右摇动和上下提插
C. 深浅提插和左右摇动
D. 捻转和摇动
9. “苍龟探穴”的针法中,以下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A. 将针刺入穴位后,退到浅层,然后更换针尖方向
B. 上下左右多向透刺,逐渐加深
C. 形如赤凤展翅飞旋
D. 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10. “赤凤迎源”手法中,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形如赤凤展翅飞旋,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B. 形如青龙摆尾,有推动经气向远端传导的作用
C. 形如白虎摇头,有推动经气的作用
D. 形如苍龟探穴,有通行经气的作用
11. 《金针赋》中提到的“烧山火”法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哪种症状?()
A. 顽麻冷痹
B. 肌热骨蒸
C. 水蛊膈气
D. 腰背肘膝痛
12. “透天凉”法是用于治疗何种症状的针刺手法?()
A. 虚寒症状
B. 肌热骨蒸
C. 腰背肘膝痛
D. 气血不畅
13. 在《金针赋》中,“阳中隐阴”法是指:()
A. 先寒后热,浅而深的手法
B. 先热后寒,深而浅的手法
C. 先补后泻的手法
D. 先泻后补的手法
14. “阴中隐阳”法是先热后寒,深而浅的手法,主要用于:()
A. 先补后泻
B. 先泻后补
C. 先寒后热
D. 先热后寒
15. “子午捣臼”法是用于治疗什么类型的病症?()
A. 水肿气胀
B. 顽麻冷痹
C. 肌热骨蒸
D. 气血不畅
16. “留气之诀”是用于治疗哪种病症的针刺手法?()
A. 瘫痪疮癞
B. 痃癖症瘕
C. 气血两虚
D. 阴虚发热
17. “抽添之诀”法主要用于治疗什么类型的病症?()
A. 瘫痪疮癞
B. 气血不畅
C. 阴虚发热
D. 以上都不是
18.毫针出针后,医生处理错误的是 ()
A.仔细查看针孔是否出血
B.询问针刺部位有无不适感
C.注意患者有无晕针现象
D.嘱患者迅速离开治疗室
19留针可起到 ()
A.得气作用
B.行气作用
C.催气作用
D.候气作用
20.最早的针刺工具是 ()
A.砭石
B.竹针
C.青铜针
D.铁针
21.砭石起源于什么时期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商朝
D.秦代
22.砭石主要用于 ()
A.浅刺皮肤
B.按摩肌肉
C.刺血排脓
D.按压经脉
23.现代临床上所用的针具是 ()
A.砭石
B.青铜针
C.不锈钢针
D.银针
24.下列哪项不是《灵枢·九针十二原》中记载的针具 ()
A.员针
B.三棱针
C.锋针
D.毫针
25.火针是由九针中的哪种针具发展而来的 ()
A.员针
B.三棱针
C.锋针
D.大针
26《素问·异法方宜论》载:“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什么?” ()
A.灸焫
B.砭石
C.毒药
D.灸焫
27.被称为《针经》的著作是 ()
A.《难经》
B.《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 《灵枢》
28.《针灸大成》的作者是 ()
A.杨继洲
B.杨丞琳
C.杨永信
D.杨万里
29.九针中后来在实践中发展为三棱针的是 ()
A .毫针
B .鑱针
C.鍉针
D .锋针
30.最早记载“九针”的文献是 ()
A.《难经》
B.《内经》
C.《针灸甲乙经》
D.《针灸大成》
31.九针中针身圆柱形,针头锋利,成三棱锥形,后人称“三棱针”的是下列那一个()
A.圆针
B.锋针
C.铍针
D.大针
32.引起肌肉收缩,提高肌肉韧带张力,常用于治疗痿证的脉冲电波形为 ()
A.锯齿波
B.断续波
C.密波
D.疏波
33.机体不易产生电适应性的脉冲电波形为 ()
A.疏波
B.密波
C.连续波
D.疏密波
34.能降低神经应激功能,常用于止痛、镇静、缓解肌肉和血管痉挛的脉冲电波形为()
A.疏密波
B.断续波
C.密波
D.疏波
35.对横纹肌有良好的刺激收缩作用的波型是 ()
A.断续波
B.连续波
C.疏密波
D.疏波
36.能增强代谢,改善组织营养,消除炎性水肿的是 ()
A.疏波
B.密波
C.疏密波
D.续断波
37.疏波的频率一般为 ( )
A.<30Hz
B.>30Hz
C.10~40次/秒
D.40~80次/秒
38.密波的频率一般为 ()
A. <30Hz
B.10~40次/秒
C.40~80次/秒
D. >30Hz
39.疏波、密波交替出现的一种脉冲电波型为 ( )
A.疏密波
B.断续波
C.连续波
D.以上都不是
40.以下哪项不是电针疏密波的作用 ()
A.促进代谢
B.改善组织营养
C.消除炎症水肿
D.刺激横纹肌收缩
41.下列选项除哪项外均是电针疗法密波的治疗范围 ()
A.止痛
B.提高肌肉韧带张力
C.缓解肌肉痉挛
D.镇静
42.最早记载拔罐法的古代医书是()
A.《肘后方》
B.《备急千金要方》
C.《黄帝内经》
D.《五十二病方》
E.《难经》
43.下列疾病中除哪种疾病外均可采用拔罐法治疗()
A.风湿痹痛
B.神经麻痹
C高热抽搐
D.痛经
E.毒蛇咬伤
44.拔罐时若需留罐,其留罐的时间一般为()
A.5~10分钟
B.10~15分钟
C.15~20分钟
D.20~25分钟
E.25~30分钟
45.应用走罐法时多选择哪种罐()
A.竹罐
B.陶罐
C.玻璃罐
D.抽气罐
E.多功能罐
46下列情况中除哪一点外均属于不宜拔罐的情况()
A.皮肤过敏、溃疡
B.皮肤上有疮疡化脓
C.大血管部位
D.高热抽搐者
E.孕妇的腹部、腰骶
47.以下各项中,不属于走罐法适宜治疗部位的是()
A.脊背
B.头部
C.腰臀
D.大腿
E.肩胛
48.治疗热证、实证、瘀血证时宜选用的拔罐法是()
A.闪罐法
B.留罐法
C.走罐法
D.留针拔罐法
E刺血拔罐法
49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患时宜选用的拔罐法是()
A.闪罐法
B.留罐法
C.走罐法
D.留针拔罐法
E.刺血拔罐法
50在针刺方法中,刺手的主要作用是:()
A.固定腧穴位置
B.掌握针具及施行手法操作
C.夹持针身协助进针
D.调节和控制针感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