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杀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1. 您的年龄段是?
18岁及以下
19~22岁
23~30岁
31~40岁
40岁以上
2. 您玩剧本杀的频率?
几乎每周
每月1~3次
每季度1~2次
每年几次
从未玩过
3. 是否体验过背景建立在古风或近代时期的背景下的剧本杀?
是
否
4. 吸引您去游玩体验这类题材的剧本杀的主要原因是?
喜欢古代/近代的背景及氛围
对于历史以及其文学故事感兴趣
体验过程中服饰(汉服等)妆造精美,体验代入感强
其中有蕴含的中华传统文化能够在流程中体验,很吸引我
可以从其中了解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
其中流程设计巧妙,过程中的一些语言行为让我有代入感
和朋友一起
其他
5. 在此类剧本杀中,您能体验关注到哪些中华传统文化元素?
礼仪
传统服饰妆造
古典文学诗词
历史典故以及人物故事
传统思想
传统艺术
民俗与节庆
传统手工艺
6. 您认为这些中华传统文化在剧本杀重的呈现方式是?(如果可以请写出哪些方面是这样呈现的,不知道怎么写可以填剧本名)
原样复刻
创意改编
符号化借用
天马行空
——————————————————
请根据您的体验,对以下陈述进行认同度打分
(1~5分,1分为非常不认同,5分为非常认同)
7.
玩此类剧本杀让我对相关历史时期或文化背景产生兴趣
8.
玩此类剧本杀后我会主动去了解它当中出现的典故诗词或者历史等
9.
剧本中的传统价值观(家国情怀、侠义精神,诚信仁爱等)让我有所触动
10.
我认为这是一种让年轻人了解和接触传统文化的有趣方式
11.
精致的服饰道具等,增强了我对传统文化之美的直观感受
——————————————————
12. 您认为当前此类剧本杀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方面做的如何?(即为将传统文化变得更好玩、更容易被现代人接受)
非常好,巧妙将我们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融入剧本和流程当中
比较好,是一些不错的尝试
一般,形式大于内容
较差,生搬硬套,较为生硬
说不清
13. 您更欣赏以下哪种“创造性转化”的方式?(如果可以请举例,没有具体的写剧本名也可以)
机制融合
叙事重构
价值观对话
美学创新
情感共鸣
14. 您认为目前此类剧本杀在文化传承上存在哪些不足?
背景架空,脱离真实历史,可能造成认知混乱
对传统文化理解肤浅,存在误用或“戏说”过度
过于强调情感纠葛和狗血剧情,削弱了文化深度
商业气息过重,文化成为营销噱头
同质化严重,题材元素重复
其他
15. 您认为体验此类剧本杀对于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及兴趣有帮助吗?
非常有帮助
比较有帮助
有一点帮助
完全没帮助
16. 您希望未来的此类剧本杀在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达方面有什么加强及创新?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