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季度2019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解读考核试题
基本信息:
姓名:
1、关于冲管液量的要求,正确的是()?
A. 等于导管及附加装置内腔容积总和
B. 导管及附加装置内腔容积总和的1倍
C. 导管及附加装置内腔容积总和的2倍以上
D. 仅需冲洗导管外壁
2、透明敷料更换的频率应为( )?
A. 每2天更换1次
B. 每5-7天更换1次
C. 每月更换1次
D. 无需更换
3、输液接头消毒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表面
B. 用力擦拭横截面及外围5-15秒并待干
C. 仅需用生理盐水冲洗
D. 无需消毒直接连接
4、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时,患者的体位应为( )?
A. 平卧位
B. 头高脚低位
C. 头低仰卧位或仰卧位
D. 随意体位
5、输液接头应用不正确的是( )?
A.为降低感染风险,应减少三通接头的使用(Ⅳ,B)。
B.外周静脉导管末端不宜使用无针接头(Ⅱ,B)。
C.应根据输液接头功能类型决定冲管、 夹闭以及断开注射器的顺序(Ⅳ,A)。
D.加压输注液体时(3~5 ml/s),应评估输液接头能承受的压力范围。
E.需要快速输液时,不宜使用无针接头,因其会降低输注速度(包括晶体溶液及红细胞悬浮液等)
6、敷料更换的指征包括( )?
A. 敷料松动或卷边
B. 穿刺点渗血或渗液
C. 敷料干燥无污染
D. 患者主诉瘙痒
7、输液接头的类型包括( )?
A. 分隔膜接头
B. 机械阀接头
C. 肝素帽
D. 三通接头
8、静脉导管拔除的时机包括( )?
A. 治疗不再需要导管
B. 导管出现不可处理的并发症
C. 仅因留置时间超过7天
D. 患者要求拔除
9、冲管与封管的护理评估()?
A.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疾病种类、严重程度、意识、出凝血功能、自我护理能力(Ⅱ,A)。
B.评估患者导管情况:导管留置时间、维护间隔,穿刺局部是否存在静脉炎、堵管、导管相关性血栓等并发症或者并发症史(Ⅰ,A)。
C.评估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否实施输液、输血治疗;输注药物的种类、性质、用药剂量、用药频率、输注方式等,输血的种类、量、频率等(Ⅰ,A)。
D.评估导管穿刺血管局部情况:评估穿刺局部皮肤完整性,上肢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臂围有无变化,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血栓、外渗/渗出等并发症(Ⅰ,A)。
E.评估导管功能:评估导管管腔内有无血液残留;评估导管是否存在脱出、移位、打折、折断等情况;经PVC输注药物前宜通过输入生理盐水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宜回抽PICC、CVC、输液港有无回血,确定导管是否通畅(Ⅰ,A)。
10、冲管与封管的时机与目的()?
A.间断输液及每次输液(输血)前及治疗结束后,应回抽并冲洗导管,以评估导管功能,并将附着在管腔内的药液、血液冲入体内,降低堵管风险。
B.采用正压封管方式进行封管,以减少血液反流入管腔,降低堵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风险(Ⅰ,A)。
C.输液(输血)治疗过程中,输注黏稠、高渗、中药制剂、抗生素等对血管刺激较大的液体后,宜进行冲管。
D.连续输注的药液不相容时,应在2种药物输注之间进行冲管,以免产生沉淀堵塞导管(Ⅰ,A)。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