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生活面面观——基于唯物辩证法的认识与反思

本次调查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校园生活的现实问题,问卷匿名且仅用于实践报告分析,感谢您的参与!
您的性别:
您的年龄段:
1. 你认为当前校园学习节奏(如课程密度、作业量)的“度”是否合理?
2. 面对“线上学习+线下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你认为两种方式的关系是?
3. 你在参与校园社团活动时,是否感受到“个人兴趣”与“集体目标”的矛盾?若有,通常如何协调?
4. 你认为校园食堂的“菜品丰富度”与“价格合理性”之间,目前处于怎样的状态?
5. 当你在校园中遇到设施故障(如水电、网络),通常的解决流程是?你认为该流程是否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6. 你认为校园“考证热”(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证书)的现象,是“社会需求”对“个人选择”的影响吗?
7. 你在与室友相处时,是否会因生活习惯差异产生矛盾?通常如何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解决?
8. 你认为校园“勤工助学岗位”的设置,是否体现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的意义?
9. 面对校园中的“内卷”现象(如成绩竞争、评奖评优),你认为其根源是“个人发展需求”还是“外部环境压力”?
10. 你认为校园图书馆的资源(书籍、座位、电子设备)配置,是否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的原则?
11. 你在完成小组作业时,是否感受到“分工协作”对效率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原》中“系统优化方法”的哪个特点?
12. 你认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是否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3. 你观察到校园中的“浪费现象”(如食堂剩餐、水电浪费),从《马原》“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看,这一现象与哪些因素相关?(可多选)
14. 你认为校园“学生组织”(学生会、社团联)的工作,是否体现了“群众史观”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理念?
15. 当你学习《马原》课程时,是否会尝试用其原理分析校园生活中的问题?例如用“否定之否定规律”看待学习中的挫折。
16. 你认为校园“体育设施”的使用频率,是否与“需求与供给的矛盾”相关?
17. 你在校园中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是否感受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18. 你认为校园“信息通知渠道”(班级群、公众号、宣传栏)的效率,是否符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
19. 你观察到校园中“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状态差异”(如大一与大三),这一差异体现了《马原》中“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哪个特点?
20. 结合本次问卷涉及的校园生活问题,你认为运用《马原》的原理分析现实问题,最大的价值是什么?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