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制度史教学现状及问题情境教学应用调查问卷(教师卷)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
1. 您的任教年级是?(可多选) 【 】
A. 高一
B. 高二
C. 高三
2. 您所在的学校属于? ( )
A. 省级示范性高中(重点高中)
B. 普通高中
C. 民办高中
3. 您学校所在地属于? ( )
A. 省会/直辖市
B. 地级市
C. 县或县级市
D. 乡镇
4. 您的累计教学年限是? ( )
A. 5年及以下
B. 6-10年
C. 11-20年
D. 20年以上
第二部分:教学认知与现状
(说明:本问卷所称“问题情境教学”,指通过创设历史或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问题链”指一组围绕特定主题、逻辑递进、环环相扣的系列问题。)
5. 请评估以下因素在您的学生学习和制度史时造成的困难程度。
非常困难
比较困难
一般
不太困难
A. 概念抽象,理解门槛高
B. 内容繁杂,记忆压力大
C. 制度演变线索复杂,难以把握
D. 与现实生活有距离感,难以共鸣
E. 教材叙述简略,探究素材不足
6. 在制度史教学中,您认为下列教学目标的相对重要性如何?(排序,1代表最重要)
A. 掌握知识:掌握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演变过程
B. 理解因果:理解制度设立的原因及其深层影响
C. 培养思维:提升分析、比较、评价等历史思维能力
D. 涵养情怀:认识制度与社会的互动,汲取历史智慧
E. 应对考试:帮助学生有效应对考试要求
第三部分:问题情境教学的实践与应用
7. 在制度史教学中,您使用“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的频率如何? ( )
A. 经常使用(多数新课中使用)
B. 有时使用(在重点、难点内容中使用)
C. 偶尔使用(视情况而定)
D. 几乎不用
8. 在制度史教学中,您设计的问题最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哪种能力?(请选择最符合的一项) ( )
A. 记忆与复述(如“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
B. 理解与分析(如“分析唐朝两税法推行的背景和影响。”)
C. 比较与综合(如“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D. 批判与创新(如“多角度评价科举制,并谈谈其对今天的启示。”)
9. 您认为,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来帮助学生梳理制度的发展脉络,其效果如何? ( )
A. 效果非常显著,能有效构建知识体系
B. 效果比较明显,有一定帮助
C. 效果一般,取决于学生基础和问题设计
D. 效果不佳,不如直接讲授清晰
10. 您在讲解制度时,联系现实生活或创设历史情境(如“假如你是汉代刺史……”)的频率如何? ( )
A. 经常联系/创设
B. 有时会
C. 很少
D. 从不
11. 当您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时,通常最倾向于如何处理? ( )
A. 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思考时间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C. 直接进行引导或提供提示
D. 视问题的难度和课堂时间,灵活运用多种方式
第四部分:教学挑战与发展需求
12. 您认为在制度史教学中,系统运用“问题情境教学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可多选,最多3项)【 】
A. 课时紧张,问题探究耗时较多
B. 缺乏优质、系统、可直接使用的教学资源
C. 学生基础差异大,难以全员有效参与
D. 对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课堂驾驭能力要求高
E. 与现行考试评价方式的契合度有待提高
F. 自身在设计高质量问题情境方面感到力不从心
G. 其他
14. 为提升制度史教学效果,您最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支持或资源?(可多选,最多3项)【 】
A. 观摩优秀的制度史问题情境教学示范课/案例
B. 获得系统化、高质量的制度史问题情境设计资源包
C. 参加关于问题情境设计方法与策略的专题培训
D. 与同行教师建立研讨共同体,交流经验
E. 其他
13. 您认为,通过“问题情境”教学,最应着重提升学生哪些方面的素养?(请选择您认为最重要的2项)【 】
A. 理清制度的来龙去脉,构建清晰的知识体系
B. 深刻理解制度背后的原因、实质和深远影响
C. 提升分析、比较、概括、评价等历史思维能力
D. 建立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历史洞察力与借鉴能力
E. 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
F. 巩固基础知识,提升应试能力
15. 对于在制度史教学中系统设计和应用“问题链”,您的总体态度是? ( )
A. 非常赞同,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有效路径,会坚持实践
B. 基本认可,愿意在实践中继续尝试和优化
C. 持观望态度,其效果取决于具体设计、学情等多种因素
D. 存在顾虑,认为实施难度大,或对提升成绩效果不明显
16. 请简要描述一个您印象深刻的、在制度史教学中运用问题情境(或问题链)的成功教学片段。(例如:涉及的制度、创设的情境、提出的核心问题、学生的反应等)
17. 为了让制度史教学更高效、更有深度,您在问题情境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方面,还有哪些具体的困惑、需求或建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