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以数字赋能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现状与需求调研

添加问卷说明
您的性别:
您的年龄段:
3.你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更偏向于哪种方式?
4.你更愿意通过哪些渠道接触数字化文化内容?(可多选)
5.你认为当前的文化传播中是否存在“技术含量不足”的情况?
6.同济嘉定校区作为“智能校园”,你认为目前的校园公共设施(如食堂/教学楼电子屏、智信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等)在文化传播上的利用率如何?
7.你认为数字技术(如短视频、VR、AI讲解)对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如何?
8.你认为数字文化传播相比传统文化传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9.相比于阅读理论读本,你认为“数字化/可视化”手段在帮助你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如“两个结合”)方面,主要提升了什么?
10.你认为哪些因素最能提升数字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可多选)
11.你认为哪些传统文化或红色文化内容最适合数字化呈现?(可多选)
12.数字文化内容中,你最希望加入哪类“嘉定特色元素”?(可多选)
13.你认为如何才能把嘉定的文化资源(如历史遗址、地方故事)更好地做成数字化内容?
14.如果学校开发数字文化平台,你最希望具备哪些功能?(可多选)
15.如果学校组织“数字文化创作大赛”,你更倾向于参加哪一类?(可多选)
16.你参与文化数字化项目的主要动机是?(可多选)
17.在思政课(如《概论》、《原理》)的学习中,如果引入数字化实践作业,你最期待哪种形式来替代传统的论文报告?
18.如果你制作了一个关于“同济文化”或“中国智造”的数字化作品(如视频、海报),你将其分享到个人社交媒体(朋友圈、B站等)的主要顾虑是什么?
19.你在体验数字文化产品时最担心出现的问题是?(可多选)
20.在浏览数字化文化内容时,你是否担心“算法推荐”会导致你只能看到单一类型的文化信息(即“信息茧房”效应),从而影响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整体性的理解?
21.你希望学校在技术开发方面提供哪些支持?(可多选)
22.你认为学校在推动“数字赋能文化传播”时的最大责任是什么?
23. 你认为在“数字赋能文化传播”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技术门槛、内容质量、用户接受度等)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