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以数字赋能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的现状与需求调研
添加问卷说明
您的性别:
男
女
您的年龄段:
18岁以下
18~25
26~30
31~40
40岁以上
3.你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更偏向于哪种方式?
A 视频/动画
B 数字展馆/虚拟现实
C 文章/教材
D 游戏化互动内容
E 线下讲座或课程
4.你更愿意通过哪些渠道接触数字化文化内容?(可多选)
A. 微信公众号/小程序
B. 校园APP内置模块
C. 独立文化类APP
D. 线下VR体验站
E. 线上直播/虚拟展厅
F. 短视频平台(抖音/B站等)
5.你认为当前的文化传播中是否存在“技术含量不足”的情况?
A 是
B 否
C 不清楚
6.同济嘉定校区作为“智能校园”,你认为目前的校园公共设施(如食堂/教学楼电子屏、智信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等)在文化传播上的利用率如何?
A. 利用率很高,经常能看到相关文化内容
B. 偶尔有,但内容更新慢,吸引力不足
C. 几乎没有,大多是黑屏或播放行政通知
D. 设施很先进,但缺乏软性文化内容的植入
E. 没关注过
7.你认为数字技术(如短视频、VR、AI讲解)对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如何?
A 非常大
B 较大
C 一般
D 不大
E 完全没有
8.你认为数字文化传播相比传统文化传播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A. 更易理解,信息更直观
B. 更有参与感、沉浸感
C. 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
D. 内容形式更丰富多样
E. 我觉得优势不明显
9.相比于阅读理论读本,你认为“数字化/可视化”手段在帮助你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如“两个结合”)方面,主要提升了什么?
A. 降低了理解门槛,把抽象概念具象化了
B. 增加了趣味性,让我更愿意主动接触
C. 记忆更深刻,视觉冲击力强
D. 提升不大,反而容易被炫酷的技术分散注意力
E. 说不清
10.你认为哪些因素最能提升数字文化内容的吸引力?(可多选)
A. 画面效果与设计质量
B. 互动性强(解谜、任务系统等)
C. 内容专业性与准确度
D. 故事情节有趣
E. 社交参与(好友互动、排行榜等)
11.你认为哪些传统文化或红色文化内容最适合数字化呈现?(可多选)
A. 历史事件重现
B. 人物故事访谈(虚拟)
C. 文物/遗址数字化展示
D. 文化知识问答与竞赛
E. 红色剧本杀/互动叙事
F. 其他(请填写)
12.数字文化内容中,你最希望加入哪类“嘉定特色元素”?(可多选)
A. 本地非遗文化(如手工艺)
B. 嘉定历史人物故事
C. 本地重要建筑与古迹
D. 嘉定红色文化资源
E. 嘉定现代科技文化发展
13.你认为如何才能把嘉定的文化资源(如历史遗址、地方故事)更好地做成数字化内容?
A 做成短视频专题
B 制作VR/AR互动体验
C 设计文化类小游戏
D 建立嘉定数字文化数据库
E 邀请师生参与共创内容
14.如果学校开发数字文化平台,你最希望具备哪些功能?(可多选)
A. AI 讲解/AI 文化问答
B. 个性化推荐文化内容
C. 线上文化积分与奖励系统
D. 虚拟校园文化地图
E. 实体文化活动的线上报名与同步展示
F. 其他(请填写)
15.如果学校组织“数字文化创作大赛”,你更倾向于参加哪一类?(可多选)
A. VR/AR文化场景设计
B. 文化类APP/小程序开发
C. AI红色故事生成或对话系统
D. 数据可视化文化地图
E. 其他(请填写)
16.你参与文化数字化项目的主要动机是?(可多选)
A. 提升技术实践能力
B. 对文化内容本身感兴趣
C. 获得学分或奖项
D. 服务校园/社会文化传播
E. 结识跨领域伙伴
F. 其他(请填写)
17.在思政课(如《概论》、《原理》)的学习中,如果引入数字化实践作业,你最期待哪种形式来替代传统的论文报告?
A. 制作一支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短视频/Vlog
B. 小组合作开发一个简单的红色文化网页/H5
C. 利用数据爬虫分析网络上的文化热点
D. 在虚拟仿真实验室中重演历史决策
E. 我还是更习惯写传统论文
18.如果你制作了一个关于“同济文化”或“中国智造”的数字化作品(如视频、海报),你将其分享到个人社交媒体(朋友圈、B站等)的主要顾虑是什么?
A. 担心制作水平不够,怕被嘲笑
B. 担心被认为是“说教”,没人点赞
C. 缺乏激励机制(如综测加分、稿费)
D. 担心涉及版权或政治敏感性问题
E. 没有任何顾虑,我很乐意分享
19.你在体验数字文化产品时最担心出现的问题是?(可多选)
A. 技术卡顿或兼容性差
B. 内容不够真实或专业
C. 上手难度高
D. 隐私或数据安全问题
E. 需要额外设备(如VR)不方便
20.在浏览数字化文化内容时,你是否担心“算法推荐”会导致你只能看到单一类型的文化信息(即“信息茧房”效应),从而影响对习近平文化思想整体性的理解?
A. 非常担心,希望能有更全面、客观的推荐机制
B. 有点担心,主要依赖自己主动搜索来打破
C. 不担心,算法推荐的内容正是我感兴趣的
D. 没想过这个问题
E. 认为应该由学校官方平台进行人工精选推荐
21.你希望学校在技术开发方面提供哪些支持?(可多选)
A. 开发工具与平台
B. 技术培训工作坊
C. 项目资金支持
D. 导师指导
E. 跨学科团队组建支持
F. 其他(请填写)
22.
你认为学校在推动“数字赋能文化传播”时的最大责任是什么?
A. 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
B. 组织文化内容创作活动
C. 保证内容专业性与审美品质
D. 促进跨学科学习与合作
E. 加强与嘉定文化机构合作
23. 你认为在“数字赋能文化传播”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技术门槛、内容质量、用户接受度等)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