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太原师范学院学生民生问题认知与实践参与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尊敬的同学:
您好!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对民生问题的认知程度、关注焦点及实践参与情况,精准把握青年群体对民生事业发展的诉求与期待,本次调研实行匿名制,所有数据仅用于社会实践研究,严格保密个人信息。请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实作答,您的反馈对调研至关重要,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一、基本信息
1. 性别:
男
女
2. 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3. 专业类别:
文科(含经管、法学、教育等)
理科(含数学、物理、生物等)
工科(含机械、计算机、土木等)
医科(含临床、护理、药学等)
艺术类(含音乐、美术、设计等)
高职院校专业
其他
4. 家庭所在地:
一线城市
新一线城市
二线城市
三线及以下城市
乡镇
农村
5. 父母主要职业类型:
公职人员(含公务员、事业单位)
企业职工
个体工商户
务农
自由职业
其他
二、民生问题认知与关注基础
1. 您对“民生问题”的核心范畴(如就业、教育、医疗等)了解程度如何?
非常了解,能清晰区分不同领域民生政策
比较了解,知晓核心领域及关键政策
一般了解,仅知道常见民生话题
不太了解,仅偶尔听过相关概念
完全不了解
2. 您平时主动关注民生相关话题的频率?
每天关注
每周3-5次
每周1-2次
每月1-2次
很少关注
从不关注
3. 您主要通过哪些渠道获取民生信息?(可多选)
权威新闻平台(人民日报、央视新闻APP/官网等)
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
校园宣传(讲座、海报、思政课程等)
家人朋友交流
专业课程渗透
社区/社会实践活动
纸质媒体(报纸、期刊等)
其他
4. 您对当前我国民生政策的传播效果满意度如何?
非常满意,政策信息易获取、解读清晰
比较满意,能通过常用渠道找到关键信息
一般,能获取信息但解读不够易懂
不太满意,信息分散难整合
很不满意,难获取有效信息
5. 您是否了解2025年民生领域重点政策(如稳就业专项行动、医保改革等)?(可多选)
了解多项,清楚政策核心内容
了解1-2项,知晓大致方向
仅听过政策名称,不了解细节
完全不了解
6. 您认为高校在民生政策宣传教育中应承担何种角色?(可多选)
开设专项课程/讲座,系统讲解民生政策
组织实践活动,对接基层民生需求
搭建信息平台,推送权威民生资讯
将民生教育融入思政课,强化责任意识
针对师范等特色专业,补充教育领域民生政策解读
无需刻意介入,学生自主了解即可
其他
三、核心民生领域关注焦点
1.以下民生领域,您最关注的3项是?
1.就业创业(含就业渠道、薪酬公平、职场权益等)
2.教育发展(含教育公平、高校培养、升学机会等)
3.医疗卫生(含医保报销、就医成本、基层医疗等)
4.住房保障(含租房权益、房价调控、青年安居等)
5.消费权益(含食品安全、大数据杀熟、维权渠道等)
6.乡村振兴(含基层发展、返乡就业、农村民生等)
7.社会保障(含养老、低保、青年保障政策等)
8.生态环境(含城市宜居、污染治理、绿色发展等)
9.交通出行(含公共交通、出行便利度、交通安全等)
10.数字民生(含适老化服务、数字防诈、信息安全等)
11.其他______
(一)就业创业领域专项关注
1. 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市场整体形势的判断?
形势乐观,就业机会充足
形势平稳,供需基本平衡
形势严峻,竞争压力较大
形势恶劣,就业难度极高
2. 您在就业选择中最看重的3项因素?(可多选)
薪资待遇
行业发展前景
工作稳定性
职业发展空间
地域位置
企业福利保障
职场氛围
与专业匹配度
社会价值
其他
3. 您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就业竞争激烈,岗位供给不足
专业与市场需求错配,技能脱节
薪酬待遇不合理,公平性不足
职场歧视(性别、学历、院校等)
就业信息不对称,渠道有限
自身能力不足,难以适配岗位
其他
4. 您是否关注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
高度关注,主动了解申请流程
比较关注,知晓基本扶持方向
一般关注,仅偶尔听过相关政策
很少关注
不关注
(二)教育领域专项关注
1. 您对当前我国教育公平性(如城乡、区域教育资源分配)的评价?
非常公平
比较公平
一般
不太公平
很不公平
2. 您认为高校教育培养中需优化的重点是?(可多选)
强化实践教学,对接社会需求
更新课程内容,适配行业发展
提升师资水平,优化教学方式
拓宽升学渠道,保障深造机会
完善就业指导,精准匹配岗位
其他
3. 您是否关注师范生就业扶持政策(如教师招聘倾斜、基层任教补贴等)?
高度关注,主动了解地方及全国政策
比较关注,知晓核心扶持方向
一般关注,仅偶尔听过相关政策
很少关注
不关注
4. 您认为当前师范生教育实习保障存在哪些不足?
实习学校资源有限,实践机会不足
缺乏专业指导老师,实操帮扶欠缺
实习补贴低,难以覆盖生活成本
实习内容与教学实际脱节,实用性弱
实习考核不规范,对就业助力小
无明显不足
其他
5. 您对太原本地中小学教育资源均衡性(如市区与周边县域学校师资、硬件差距)的评价?
非常均衡
比较均衡
一般
不太均衡
很不均衡
(三)消费权益与住房保障领域专项关注
1. 您在日常消费(如校园周边、所在城市商圈、线上购物等)中是否遭遇过权益受损情况?(可多选)
商品质量不达标(如餐饮卫生差、日用品瑕疵、数码产品故障)
服务售后无保障(如拒绝退换、拖延维修、投诉无果)
虚假宣传,误导消费(如夸大产品功效、隐瞒重要信息)
价格不透明/欺诈(如虚标原价、隐藏收费、大数据杀熟)
个人信息泄露(如消费后收到垃圾短信、电话骚扰)
从未遭遇
其他
2. 若消费权益受损,您会采取何种维权方式?(可多选)
向商家/平台直接投诉,要求整改赔偿
拨打1231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向监管部门举报
向消费者协会(消协)申请协助
借助社交平台/媒体曝光,呼吁关注
自认倒霉,不再选择该商家/平台
查阅法律条款,通过法律途径(如诉讼、仲裁)维权
其他
3. 您对所在城市住房市场(含租房、购房)的关注程度?
高度关注
比较关注
一般关注
很少关注
不关注
4. 若有在当前所在城市租房/定居计划,您最担心的住房问题是?(可多选,无计划可跳过)
租金过高,超出个人/家庭承受能力
租房市场不规范(如虚假房源、克扣押金、合同陷阱)
房源位置偏远,通勤成本高(如距离工作/学校远、公共交通不便)
住房配套不完善(如周边医疗/教育/商业资源不足、居住环境差)
购房门槛高(如房价高、首付比例高、房贷压力大)
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申请难、名额少
其他
5. 您认为各地政府需在青年住房保障方面推进哪些工作?(可多选)
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供给,优先适配大学生、新市民需求
规范租房市场,出台政策保障租客权益(如管控租金涨幅、打击黑中介)
针对青年群体出台差异化购房/租房补贴(如学历补贴、就业满年限补贴)
优化住房区域配套(如完善偏远房源周边交通、学校、医院等设施)
简化保障性住房申请流程,扩大覆盖范围
无需额外推进
其他
(四)医疗与社会保障领域专项关注
1. 您对当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如医保报销、就医便利性)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2. 您对所在地医疗服务(如高校周边医院、市区三甲医院)的体验满意度?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
3. 您认为当前医疗领域需优先解决的问题是?(可多选)
降低就医成本(药价、检查费等)
优化医保报销流程,提高报销比例
均衡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缩短就医排队时间,改善就医体验
加强医疗行业监管,保障医疗安全
其他
4. 您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含养老、低保等)的认知程度?
非常了解,清楚不同群体保障政策
比较了解,知晓核心保障内容
一般了解,仅知道基础保障形式
不太了解
完全不了解
5. 您认为青年群体社会保障体系需补充完善的方向是?(可多选)
强化就业保障,覆盖灵活就业青年
优化医保政策,适配青年就医需求
增加住房保障,助力青年安居
完善创业保障,降低创业风险
其他
四、民生问题评价与诉求表达
1. 您对当前我国整体民生状况的综合评价?
非常好,民生福祉显著提升
比较好,核心需求基本满足
一般,有进步但仍有不足
不太好,存在较多突出问题
很差,民生需求难保障
2. 您对所在地民生状况的综合评价?
非常好
比较好
一般
不太好
很差
3. 您认为当前民生领域存在的最主要问题是?(可多选)
资源分配不均衡(城乡、区域、群体差异大)
政策落实不到位,执行有偏差
保障力度不足,覆盖范围有限
配套服务不完善,体验感差
监管机制不健全,存在漏洞
民生诉求反馈渠道不畅通
其他
4. 您对民生问题解决进度的期待是?
加快推进,短期集中突破重点问题
稳步落实,分阶段改善核心领域
顺其自然,随社会发展逐步优化
无需刻意推进,市场自主调节即可
5. 若您发现民生领域问题或有改进建议,会通过何种方式表达?(可多选)
向相关部门(政府热线、官网留言等)反馈
借助社交平台发声,呼吁关注
参与民生调研,提交书面建议
通过校园渠道(团委、思政老师等)转达
与家人朋友讨论,仅表达个人观点
觉得无济于事,不主动表达
其他
6. 您认为当前民生诉求表达渠道的便捷性如何?
非常便捷,反馈及时、有回应
比较便捷,能顺利提交诉求
一般,可提交但回应较慢
不太便捷,渠道复杂难操作
很不便捷,无有效表达途径
五、民生领域实践参与情况
1. 您是否参与过民生相关实践活动?
多次参与
偶尔参与(1-2次)
从未参与
2. 若参与过,您参与的实践活动类型是?(可多选,未参与可跳过)
基层民生调研(乡村、社区民生问题调研)
志愿服务(支教、助老、义诊等)
社区治理实践(老旧小区改造、便民服务等)
民生政策宣传(进社区、乡村宣讲政策)
创业实践(对接基层需求,开展民生相关创业)
消费维权实践活动
所在地教育/民生类实践(如中小学支教、社区服务)
其他
3. 您参与民生实践活动的核心动力是?(可多选,未参与可跳过)
践行社会责任,助力民生改善
积累实践经验,提升自身能力
高校学分要求/评优激励
个人兴趣,关注基层需求
身边人带动参与
其他
4. 您认为大学生参与民生实践存在的主要困难是?(可多选)
时间精力有限,与学业冲突
缺乏实践渠道,难对接基层需求
专业知识不足,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缺乏指导,实践效果不佳
无激励机制,参与积极性低
从未参与,不了解具体困难
其他
5. 您未来是否愿意参与民生相关实践活动?
非常愿意,主动寻找参与机会
比较愿意,有合适渠道会参与
一般,看时间与精力情况
不太愿意,优先级低于学业/其他事
不愿意
6. 您希望高校为大学生参与民生实践提供哪些支持?(可多选)
搭建实践平台,对接社区/乡村需求
配备指导老师,提供专业帮扶
将实践纳入学分,设置激励机制
提供经费支持,保障实践开展
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实践能力
对接所在地民生项目,增加本土实践机会
其他
六、补充建议与诉求
1. 您认为未来我国民生事业发展应优先推进哪些工作?
2. 您对所在地民生事业发展(如教育、住房、消费等)有哪些具体建议?
3. 作为大学生(若为师范生可侧重师范领域),您对民生领域发展还有其他看法、诉求或建议吗?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