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活力与创新研究调查问卷
尊敬的参与者:
您好!感谢您参与本次由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共青团课题项目组
发起的匿名学术调查。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我校以圣兵爱心社为代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现状,为提升组织活力与服务力提供参考建议。
问卷需1~2分钟,涵盖基本信息、价值认同、组织发展现状及建议等内容,
您的回答将为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所有数据仅用于学术研究并严格保密。答案无对错,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中途可随时退出。感谢您的参与!如有疑问请联系:15707283709@163.com。再次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华师社院共青团项目组
2025年11月
1. 您的性别:
男
女
2. 您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3. 您在组织中的角色是:
普通成员/志愿者
项目骨干/小组长
部门负责人
组织核心负责人
4. 您加入该组织的时间:
少于3个月
3-6个月
6个月-1年
1-2年
2年以上
请问您对以下表述是否认同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组织的宗旨和使命能清晰地指引我们的行动方向
在组织中,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温暖与归属感
服务他人给我带来了深刻的快乐与满足
组织内部形成了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行为准则与文化
组织成功地将“利他”的公益价值与“利己”的成长价值相结合
我有强烈的意愿向身边同学推荐并介绍我们的组织
6. 您认为组织目前的实际行动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其宣称的使命?
严重背离
部分不符
一般
大部分符合
完全符合
7. 在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是否经历过个人价值观与组织行为或具体任务的冲突?
经常发生
偶尔发生
从未发生
8. 您认为哪些方式最能有效强化成员对组织价值的认同?(可多选)
老成员的故事分享会
系统的迎新培训
定期的团建活动
成功案例的宣传
指导老师的言传身教
其他
以下表述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组织有清晰的制度或工作手册
新成员加入后,有系统的“传、帮、带”机制使其快速融入
组织的决策过程是民主和透明的
我们定期进行活动复盘,并能将经验转化为改进措施
组织内部的知识与经验得到了很好的沉淀和共享
组织的领导团队具备较强的统筹规划和危机处理能力
成员的专业技能在活动中得到了发挥和重视
9. 组织的活动项目通常是如何产生的?(可多选)
由上届传承下来
由核心团队策划
由普通成员提议
响应学校/学院号召
与合作单位共同开发
其他
10. 在活动执行前,我们是否有以下环节?(可多选)
详细的需求调研
周密的活动方案
明确的人员分工
应急预案
预算规划
以上都很少
11. 您认为组织在创新方面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可多选)
成员思维固化,安于现状
缺乏创新的方法指导
害怕失败,承担风险能力弱
资源限制,无法支持新想法
审批流程复杂,抑制创新
其他
请问您是否认同以下陈述?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挂靠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实质性的帮助(如指导老师、场地、宣传等)
学校的评优、立项制度有效激励了我们组织的发展
申请活动经费和报销的流程规范
我们组织有能力通过社会赞助、义卖等方式自行筹集部分活动资金
我们与校外媒体有联系,活动能得到有效的宣传报道
我们与所服务的社区/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
此题请选择“是”
是
否
12. 您认为组织目前最亟需的外部支持是?(可多选)
更多的活动经费
更稳定的活动场地
更专业的技能培训
更高效的校方审批流程
更多与社会组织合作的机会
更强大的宣传平台
更有力的指导老师支持
其他
请问您对以下表述是否认同
非常不同意
不同意
一般
同意
非常同意
组织成员愿意主动承担工作
组织核心骨干的换届交接顺利,没有出现人才断层
我们的品牌活动具有一定的校内知名度
组织能够发现新的社会需求并响应
即使面临困难,成员们也愿意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组织在服务模式或管理方法上,近一年来有一定进步或改变
13. 近一年来,您所在的组织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创新尝试?(可多选)
服务内容(如开发了新主题/领域的服务)
服务形式(如采用了线上、体验式等新方法)
技术应用(如使用新软件、新媒体等进行管理和宣传)
合作模式(如与新的机构或个人建立了合作关系)
管理模式(如改进了内部沟通、决策或激励方式)
资源筹集(如尝试了众筹、社会企业等新渠道)
几乎没有创新
意见与建议
1. 在您看来,什么是维系您所在组织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是某个核心人物?是某种精神?还是一笔稳定的资金?请说明)
2. 请描述一个具体事例,展现您所在组织在“价值引领”、“能力建设”或“获取支持”某一方面做得特别成功或特别失败的经历。
3. 展望未来,您认为您所在组织要实现“活力提升”与“工作创新”,最需要在“价值-能力-支持”这三个圈层中的哪个环节进行突破?请提出1-2条您认为最具体、最可行的建议。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