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成式AI的初中生化学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研究问卷
亲爱的同学:你好,谢谢你回答本调查问卷!这不是考试,答案没有对错。本问卷只供研究使用,希望你不要有任何顾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下面的题目都需要回答,请不要遗漏,谢谢合作!
第一部分 学生使用生成式AI调查
1.你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使用生成式AI工具(如AI解题助手、豆包、deepseek等)的频率?( )
A. 每周3次及以上
B. 每周1-2次
C. 每月1-2次
D. 从未使用
2.你主要在化学学习的哪些环节使用生成式AI?(可多选)( )
A. 课后作业解题
B. 实验设计思路参考
C. 概念/原理理解
D. 错题原因分析
E. 其他
3.我会主动用化学课本、教辅资料或实验验证生成式AI给出的知识点内容。( )
A. 完全符合
B. 基本符合
C. 一般
D. 基本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4.使用生成式AI辅助化学学习后,你独立分析复杂化学问题(如物质推断、实验探究题)的意愿?( )
A. 明显增强(会主动挑战难题)
B. 和以前一样
C. 明显减弱(习惯先查AI)
D. 基本不独立分析
5.当生成式AI给出的实验预测与课本结论不一致时,你的反应是?( )
A. 疑惑并主动查资料/问老师验证差异原因
B. 觉得是错了,直接忽略
C. 觉得课本过时,信AI
D. 没感觉,不管差异
6.我认为生成式AI对我的化学学习最大价值在于启发不同的解题思路或实验角度。( )
A. 完全同意
B. 基本同意
C. 一般
D. 基本不同意
E. 完全不同意
7.你在使用生成式AI学化学时,最常遇到的问题是?( )
A. 不知道如何判断AI答案的准确性
B. AI给出的内容太复杂,看不懂
C. 找不到适配化学知识点的AI工具
D. 没有明显问题
8.生成式AI的使用让我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
A. 明显提升(愿意主动探索化学问题)
B. 无明显变化
C. 有所下降(觉得不用自己学)
D. 完全没兴趣了
第二部分 批判性思维调查
1.面对一个化学结论(如“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我会先思考是否存在特殊情况或例外。( )
A. 完全符合
B. 基本符合
C. 一般
D. 基本不符合
E. 完全不符合
2.做化学实验题时,我会先检查题目给出的条件(如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是否完整,是否影响实验结果分析。( )
A. 经常检查
B. 偶尔检查
C. 很少检查
D. 从不检查
3.当同学的化学解题方法与我的不同时,我的做法是?( )
A. 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场景和对错
B. 只确认自己的方法是否正确
C. 直接模仿同学的方法
D. 不关心差异
4.我能从安全角度(如是否产生有毒气体、仪器使用规范)指出AI生成的化学实验步骤中可能存在的漏洞。( )
A. 完全能
B. 大部分能
C. 偶尔能
D. 完全不能
5.对于“生成式AI说某化学反应速率最快”这类表述,我会先追问“AI是基于什么温度、浓度等条件得出这个结论的”。( )
A. 每次都会
B. 大部分时候会
C. 偶尔会
D. 从不会
6.当我的化学推导结果与生成式AI不一致时,我会先重新检查自己的推导过程是否有错误。( )
A. 优先检查自己
B. 优先怀疑AI
C. 随便看一眼,不管对错
D. 直接放弃,以AI为准
7.小组讨论化学探究题时,我会主动提出与他人不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A. 经常提出
B. 偶尔提出
C. 很少提出
D. 从不提出
8.我认为“不轻易相信现成结论,多问为什么”这种思维方式,对学好化学非常重要。( )
A. 完全同意
B. 基本同意
C. 一般
D. 基本不同意
E. 完全不同意
第三部分 化学学科结合生成式AI教学调查
1.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导你们使用生成式AI辅助学习的情况?( )
A. 经常设计AI相关活动(如分析AI实验方案)
B. 偶尔提及可尝试使用
C. 从未引导
D. 明确禁止使用
2.化学课堂上,教师是否教过你辨别生成式AI化学内容对错的方法(如对照反应规律、查资料依据)?( )
A. 详细讲解过多种方法
B. 简单提过1-2种
C. 从未教过
D. 未涉及过AI相关教学
3.化学课上使用的生成式AI工具,是否能精准匹配你们当前的知识点难度?( )
A. 完全匹配,难度适中
B. 大部分匹配,偶尔偏难
C. 很少匹配,要么太简单要么太难
D. 没在课上用过
4.化学课上,老师让你们对比自己的解题思路和AI的思路时,你会?( )
A. 认真找差异
B. 随便看一眼
C. 觉得没必要
D. 从没遇到过这种活动
5.你希望化学老师用生成式AI设计什么样的课堂活动?(可多选)( )
A. 用AI出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B. 一起分析AI的实验设计漏洞
C. 用AI模拟难操作的实验
D. 不想在课堂用AI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