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版小学数学新课标测试卷
欢迎参加本次测试,请认真作答以下题目。总分:100分
1. 基本信息:
姓名:
学校: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构成不包括
数感与量感
几何直观与空间观念
数据意识与模型意识
微积分与线性代数
3. 第一学段(1~2年级)“数与运算”的教学重点之一是
理解分数乘除法
掌握万以内数的认识与四则运算
学习负数概念
探索一元二次方程
4. 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二学段(3~4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要求
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
计算长方体体积
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用直尺和圆规作等长线段
5. 在“综合与实践”领域,第三学段(5~6年级)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
背诵记忆
项目式学习
机械练习
独立解题
6. 关于“量感”的培养,下列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仅需掌握单位换算公式
强调在真实情境中感知量的意义
忽略测量工具的误差
仅限于长度单位的认识
7. 小学数学课程中,“数据意识”的培养主要体现在
记忆统计图表名称
通过数据分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避免使用真实数据
仅学习平均数计算
8. 下列哪项是第三学段“数量关系”教学的核心目标
背诵乘法口诀
探索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仅进行整数运算
忽略实际应用
9. 关于“尺规作图”的教学要求,正确的是
仅限初中阶段学习
小学生无需接触几何作图
第一学段可尝试作等长线段
禁止使用圆规和直尺
10.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二学段要求学生
学习概率计算公式
通过简单数据收集感受随机现象
避免分析现实数据
仅学习条形统计图绘制
11. 下列哪项不属于“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脱离学生生活经验
强调跨学科整合
注重问题解决过程
鼓励合作探究
12. 关于“数学语言”的表达,正确的是
仅限使用数字符号
包括图表、文字等多种形式
避免描述思考过程
仅用于考试答题
13. 在“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教学中,第三学段应注重
记忆公式
感知平移、旋转的几何特征
忽略方向描述
仅学习静态图形
14. 下列哪项是核心素养“创新意识”的表现
机械模仿例题
主动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
避免尝试新方法
仅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15. 关于“学业质量评价”,正确的是
仅关注考试成绩
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忽略学生差异
禁止学生自我反思
16. 在“数与代数”领域,第二学段“数量关系”教学包括
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
探索常见数量关系(如总价=单价×数量)
仅进行整数运算
忽略实际情境
17. 关于“数学文化”的渗透,下列哪项正确
仅限于介绍外国数学家
通过故事、历史背景增强文化自信
避免提及中国传统数学
与数学知识学习无关
18. 下列哪项是“符号意识”的培养途径
避免使用字母表示数
用符号表达数量关系和规律
仅记忆公式符号
忽略符号的实际意义
19. 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第一学段应注重
证明几何定理
通过实物操作感知图形特征
避免使用教具
仅学习平面图形名称
20. 关于“评价建议”,错误的是
仅采用书面测试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
关注核心素养表现
结合多种评价方式
21. 下列哪项属于“综合与实践”领域的主题活动
背诵圆周率
设计校园平面图
机械练习口算
单独完成试卷
二、多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22.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包括
数感
量感
几何直观
数据意识
23. 第一学段“数与运算”的教学应注重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的意义
机械记忆乘法表
通过操作活动感悟算理
忽略数与生活的联系
24. 关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正确的有
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特征
禁止学生使用几何工具
结合生活情境认识方向与位置
避免涉及立体图形
25. “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设计应
贴近学生现实生活
强调多学科融合
以教师讲解为主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方案
26. 下列哪些属于“数据意识”的培养活动
分类整理玩具
记录天气温度变化
避免分析数据
绘制班级身高统计图
27. 关于“教学评价”,正确的做法有
仅关注考试成绩
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表现
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忽略过程性评价
28. 第二学段“数量关系”的教学内容包括
探索路程=速度×时间的关系
用字母表示规律
仅学习整数四则运算
忽略实际应用
29. 下列哪些属于“创新意识”的培养途径
鼓励学生提出多样化解题思路
禁止学生质疑教材答案
设计开放性问题
仅模仿例题解法
30. 关于“数学语言”的表达,正确的有
用图表描述数据变化
用文字解释解题过程
避免使用数学符号
仅限口头表达
31. “学业质量标准”的主要功能包括
为教材编写提供依据
指导教学评价
忽略核心素养达成度
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
三、判断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32. 小学数学课程应注重知识记忆,无需联系现实生活
对
错
33. “综合与实践”领域可结合艺术、科学等学科设计主题活动
对
错
34. 第一学段学生无需经历数据分类的过程
对
错
35. 几何直观的培养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对
错
36. 数学文化渗透仅限于介绍数学家故事
对
错
37. 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不属于核心素养范畴
对
错
38. 教学评价应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对
错
39. 第二学段应引导学生探索简单随机现象的可能性
对
错
40. 数感的培养仅限于整数认识
对
错
41. 项目式学习可用于第三学段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对
错
四、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
42. 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是“三会”,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43. 第一学段“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教学应注重通过什么操作感知图形特征
44.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绘制什么统计图表达数据
45. “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欢乐购物街”旨在帮助学生认识什么单位
46. 学生通过“身体上的尺子”活动,用什么测量物体长度,发展量感
47. 在“数与代数”领域,数的运算教学应注重理解什么与算法的关系
48. 第二学段“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包括感知什么、旋转和轴对称现象
49. 学业质量标准是什么考试命题及评价的依据
50. 第三学段“数据意识”的培养包括理解什么数的统计意义
51. 教学提示强调设计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什么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