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胜任力3含访谈

1.您的年龄
2.您的教育程度
3.为现在所在的企业工作多久了
4.您在目前组织的职位是
5.您的部门
6. 过去3个月,您主动尝试新技术解决方案的次数 ?
7. 当出现颠覆性技术时,您通常在什么阶段掌握核心用法?
8.您如何分配技术学习时间?(新兴技术/现有技术深度/其他)
新兴技术:
现有技术:
深度:
其他
9. 在系统重构时,我能快速识别模块间的过度耦合
10. 请估算您负责的系统中技术债务占比
11.AI协同使用
  • 从不
  • 偶尔
  • 经常
  • 总是
使用AI工具时主动优化提示词
能发现AI生成内容(含代码)的潜在错误或漏洞
AI辅助工作后,我会深度理解其输出逻辑
我会对AI生成的内容进行二次验证和调整 
12. 公司培训内容与您实际技术需求的匹配度
13. 请列出您最常咨询的三位技术专家
14.您对现在从事工作的适合程度
15-1.您对AI的接受程度
15-2.与一年前相比,你觉得现在的AI对您的工作支持有什么变化
16.访谈:1情境(S): 请描述最近一次公司引入重大新技术(如服务网格)的场景
17.访谈:
任务(T): 您当时承担的具体角色和任务目标是什么?
18.访谈:
行动(A): 您如何快速掌握该技术?遇到哪些认知障碍?

19.访谈:
结果(R): 最终产出成果的技术创新度如何?
20.访谈:
反思(R): 如果再来一次,会改进哪些学习策略?
21.访谈:
• S: 请回忆一次大规模架构改造(如单体→微服务)
22.访谈:
• T: 您负责的架构设计挑战是什么? 
23.访谈:
• A: 如何平衡业务需求与技术合理性?关键决策点?
24.访谈:
• R: 改造后模块解耦度/性能提升数据? 
25.访谈:
• R: 哪些能力缺陷导致额外技术债务? 
26.访谈:
• S: 描述AI工具显著提升您效率的一个任务 
27.访谈:
• T: 原始任务复杂度和预期目标? 
28.访谈:
• A: 如何设计提示词?修改AI输出的逻辑?
29.访谈:
• R: 相比纯人工的效率/质量差异?
30.访谈:
• R: 是否出现过度依赖导致能力退化? 
31.访谈:
• S: 当您面临重大技术转型困境时
32.访谈:
• T: 需要哪些组织支持?实际获得什么?  
33.访谈:
• A: 如何利用知识库/专家网络解决问题?
34.访谈:
• R: 组织支持缩短多少适应周期?
35.访谈:
• R: 理想中的赋能机制应如何改进? 
基本信息:
姓名:
部门:
员工编号: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