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助人反被讹”事件认知、态度及行为倾向调研
一、基础信息题(必选,用于数据分类)
1. 你的性别:
男
女
其他
2. 你的年级: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研究生及以上
二、核心调研题目(适配认知、态度、行为倾向)
(一)认知层面
1. 你是否关注过“助人反被讹”相关新闻/事件
经常关注
偶尔关注
很少关注
从未关注
2. 你了解“助人反被讹”事件的主要渠道(可多选)
社交媒体(微信/微博/抖音等)
新闻APP
校园通知
同学/老师交流
其他(请注明:﹎)
3. 你认为“助人反被讹”事件在校园及周边的发生频率:
非常高
较高
一般
较低
非常低
(二)态度层面
1. 你对“助人为乐”这一传统美德的认可程度
非常认可
认可
一般
不认可
非常不认可
2. 你认为“助人反被讹”事件对社会道德风气的影响:
严重负面影响
一定负面影响
无明显影响
有一定正面警示作用
有严重正面警示作用
3. 你对“助人者被讹后,法律能否公平裁决”的信心:
非常有信心
有信心
一般
没信心
非常没信心
4. 你认为“助人反被讹”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部分被助者道德缺失
助人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相关法律不完善
证据难以留存
社会信任度低
其他
(三)行为倾向层面
1. 若你在校园内遇到他人突发困难(如摔倒、突发疾病),你的第一反应是:
立即主动救助
先观察情况,再决定是否救助
寻找他人一起救助
拨打求助电话(校医院/保卫处),不直接救助
假装没看见,离开现场
2. 你在决定是否救助时,最担心的问题:(可多选)
被对方讹诈
救助方式不当,承担责任
自身安全受到威胁
耽误自己的时间
其他
3. 若你选择不直接救助,主要原因是:(可多选)
害怕被讹
缺乏救助知识和技能
不确定对方是否真的需要帮助
过往听说过类似讹诈事件
其他
4. 以下哪些措施能提高你主动助人的意愿:(可多选)
学校开展救助技能培训
完善“助人免责”相关法律宣传
校园内安装更多监控设备
建立助人者奖励机制
其他
三、开放题(收集深度反馈)
1. 对于减少“助人反被讹”事件、鼓励校园助人为乐风气,你有哪些具体建议?
2. 你是否有过类似助人或见证助人的经历?若有,可简要描述当时的情况及感受:
关闭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