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毛相林形象多媒介传播”认知与态度的调查问卷

【指导语】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关于“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毛相林同志形象多媒介传播的学术研究,旨在了解公众通过不同渠道获悉其事迹后的认知与感受。本问卷采用匿名方式,所有数据仅用于整体统计分析,我们将对您的个人信息严格保密。问卷填写大约需要8-10分钟。您的参与对本研究至关重要,衷心感谢您的支持!

第一部分:基本信息与媒介接触习惯(请在符合您情况的选项上打“√”)
1. 您的性别:(尽量男女随机选,谢谢)
2. 您的年龄段:
3.  您的职业是:
4. 在本次填写问卷前,您是否听说过毛相林或“下庄天路”的事迹?
5. 您最初是通过哪种媒介了解到毛相林事迹的? (单选)
6.

 请您根据过往经验,评估通过以下媒介接触毛相林相关内容的频率。 (请在每一行相应的框内打“√”)

  • 经常
  • 偶尔
  • 很少
  • 从未
M1. 纪录片/专题片
M2. 新闻报道/报告文学
M3. 舞台剧/话剧
M4. 短视频平台内容
M5. 图文故事/书籍
第二部分:受众认知与情感影响测量(请根据您的真实感受,在右侧对应的数字上打“√”。1=完全不同意,2=比较不同意,3=一般,4=比较同意,5=完全同意)
7. 受众认知与情感影响测量
  • 完全不同意
  • 比较不同意
  • 一般
  • 比较同意
  • 完全同意
E1.1 我能清晰地讲述毛相林带领村民开凿“绝壁天路”的核心故事。
E1.2 我了解“下庄精神”(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具体内涵。
E1.3 我知道毛相林及其村民在路通之后,如何发展产业(如柑橘、旅游)实现乡村振兴。
E2.1 毛相林的故事让我深受感动和鼓舞。
E2.2 我认为他是“当代愚公”精神当之无愧的化身。
E2.3 通过村民的Vlog等,我感觉毛相林是一个真实、可亲的“身边人”。
E2.4 舞台剧等艺术形式让我对修路过程中的艰难与牺牲有了更强烈的情感冲击。
第三部分:传播模式评价与行为意向(请继续在右侧对应的数字上打“√”)
8. 传播模式评价与行为意向
  • 完全不同意
  • 比较不同意
  • 一般
  • 比较同意
  • 完全同意
F1.1 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让我感觉毛相林的故事离我更近,更有代入感。
F1.2 我乐于在社交媒体上(点赞、转发、评论)与毛相林相关的正能量内容。
F1.3 相比于宏大叙事,村民视角的日常记录(Vlog)让我对下庄的现状更感兴趣。
F1.4 我认为多媒介(纪录片、文学、短视频等)的组合传播,让毛相林的形象更立体。
F2.1 如果有机会,我愿意去下庄村实地旅游,亲身感受“天路”精神。
F2.2 我会主动向身边的亲友推荐或讲述毛相林和下庄的故事。
F2.3 我愿意购买下庄村的特色农产品(如柑橘),以实际行动支持其发展。
F2.4 毛相林的事迹激励我在自己的工作/学习中要更加坚韧不拔、勇于奋斗。
第四部分:形象感知与总体评价
9. 在您心目中,毛相林最突出的形象特质是什么? (请选择不超过3项)
10. 总体而言,您认为当前通过各种媒介对毛相林形象的宣传: (单选)
11. 您对今后类似先进人物故事的传播有何建议? (开放题)
问卷到此结束,再次感谢您的宝贵时间和支持!
更多问卷 复制此问卷